從日本動漫中吸收擬人化精髓

2021-01-16 新京報

《工作細胞》中的血小板正拿著「血纖蛋白」(一種參與血液凝固的蛋白質),準備修補人體表面的傷口。

自然界中的藪貓。 圖/視覺中國

《獸娘動物園》中的藪貓形象,為一個人形小姑娘,但仍然保留了一些野生動物特徵。

圖為畫師@Akiyako_秋也子根據《國家寶藏》中「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繪製的擬人化作品。圖片由作品版權方@兩點十分動漫提供。

《國家寶藏》中「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漲姿勢】

暑假的到來,一部叫做《工作細胞》的日本動漫在眾多動畫作品中創造出了獨特的口碑,你可能會在視頻網站的彈幕上看到:「血小板好萌」「白細胞小哥哥好帥」這樣的觀眾評價。這些平時出現在生物書上的詞彙為什麼能用「萌」和「帥」去形容?這要從日本動漫的擬人化傳統來講。

話題

我的細胞在我體內談戀愛

這部動畫的原作者是清水茜,從2015年開始在講談社雜誌《月刊少年SIRIUS》上連載,故事講述的是在人體內,一個非常路痴的新手紅血球小姐,一位負責維持體內健康的白細胞先生以及各種體內細胞擬人化的職場日常。

作者的設定中,紅血球就像快遞員一樣,每天把營養、氧氣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並把二氧化碳運往肺部呼出,紅血球的衣服也會根據路線的不同更換明亮的紅色(動脈)和偏暗的紅色(靜脈)。白細胞就像身體的衛士,針對細菌進行吞噬和消滅。血小板以可愛的小孩子的外形出現(真實的體積也較小),日常負責搬運凝血因子止血凝血和進行血液道路施工。

細胞工作的日常運行也都按照真實的情況進行設定,例如毛細血管狹窄,靜脈禁止逆行,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和公共標識來標識身體的自然運行,讓人一目了然。正是這種基於真實性的擬人,才讓人感覺到,原來冷冰冰的生物學概念,或者原本無法用肉眼觀察的人體工作狀態,也可以用這樣輕鬆簡單的故事去了解。

每個細胞都有獨特的性格設定和時尚帥氣的人物外形,配合「擦傷」、「傷風」、「感冒」這種日常疾病導致的戲劇衝突,讓《工作細胞》一開播就引起了觀眾的注意,並火速成為7月最受歡迎的新番動畫之一。不少人都感嘆著說,人都還單身著呢,想不到自己體內的細胞都開始談起了戀愛。

創作

萬物皆可萌化的創作腦洞

清水茜作品《工作細胞》以及同一世界觀的《不工作細胞》《工作細菌》都是把人體中常見的細胞、細菌等生物名詞,設定為觀眾更容易理解的人類來展開故事。這樣的創作手法,就是在二次元被譽為「萬物皆可萌化」的擬人化創作。

擬人(Personification),顧名思義,原意是一種修辭方法,把非人類的物(包括物體、動物、思想等)人格化,將這些對象運用擬人的修辭方式,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存在。擬人作為一種修辭或創作的手法,在古今中外文化的創作上,有著極為廣泛的運用。如「羌笛何須怨楊柳」這樣優美的古詩詞,到《魔戒》《變形金剛》等奇幻科幻影視作品,或者民俗中的「老鼠娶親」「狐狸嫁女兒」這樣的有趣故事,無一不是運用了擬人的方法。

但如同《工作細胞》這類二次元擬人化創作,則是在擬人修辭的基礎上,把非人類的物的人格化加強,直接包含人類的外表、性格、思想、人際關係等立體設定。

雖然都叫「擬人」,但擬人修辭並不等於擬人化創作。兩者之間的分別,如果用受歡迎的童話故事小紅帽作為示例,原作故事將大灰狼變成會思考,用謊言欺騙小紅帽,並且會說話的設定是擬人修辭,而把大灰狼重新設定為狡詐,喜歡謊言和欺騙,代表貪婪的一個具體的人類角色則是擬人化創作(或許還是會保留部分狼的元素,例如尖牙,耳朵和尾巴)。

目的

拉近距離,增進了解,挖掘萌點

「拉近距離,增加了解,挖掘有趣的萌點」正是擬人化的最終目的,把諸如國家歷史、鑄造刀劍、軍事艦隊這種冷冰冰的東西變成有性格的人物和讀者、觀眾有互動,使得這些原本嚴肅刻板的內容一下子有了更廣大的受眾。

日本擬人化風潮中出現了不少現象級的作品,如2015年上線的策略卡牌遊戲《刀劍亂舞》,雖然遊戲本身可玩性尚可考,但憑藉出色的擬人化人物引發了人氣,遊戲裡把很多原本非常冷僻的歷史刀具擬人為個性鮮明、外表帥氣的刀劍男士,配上大牌的配音聲優,讓一些玩家粉絲們自從迷上擬人化的刀劍,連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和相關的人物都倒背如流。

2017年1月放映的3D動畫《獸娘動物園》憑藉逆天級的話題性成為當季1月新番的黑馬,在現實中獸娘和東武動物園合作,以擬人化的動物娘來讓參觀者更加親近動物,發生了連園中著名企鵝葡萄君也喜歡上動漫中的企鵝擬人形象的動人故事。

在「萬物皆可萌」的指導思想下,還有把鋼鐵戰艦娘化擬人的《艦隊Collection》,把不同的炭萌化擬人的《備長炭》,將熱兵器槍枝擬人的《千槍士》或者用於推廣本地農產稻米的擬人作品層出不窮。通過「擬人化」創作這種二次元群體喜聞樂見的方式,許多原本無人問津或缺乏關注的物和文化得到了更多關注。

警惕

擬人化包裝下的糖衣炮彈

雖說擬人化創作有著各種優點,但也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許多有爭議的物所附著的歷史,是很難用輕鬆或戲謔的態度看待的。

例如日本的《艦隊Collection》主題中是日本二戰中的軍艦,其中不少都帶有濃厚軍國主義思想的元素,雖然許多國內玩家有相當明確清晰的認識和底線,但也有不明真相的人認為「只要萌就是正義」。擬人是否會消弱人們對戰爭殘酷性的認知,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問題。

《千槍士》中涉及的武器部擬人,也有不少在戰爭中作為主力的軍備,關於「武器並沒有錯,是使用的人的錯誤」和「武器本身就代表戰爭原罪」的辯論也是從未停歇。所以在擬人化目標的選擇上,還是需要深思熟慮,並不是一味地可愛萌,帥氣就好了。

擬人作品大熱帶來的擬人熱潮泛濫,也有不少的的商業模仿者根本沒有露出頭就被人遺忘。擬人,說到底只是眾多創作方式中的一種,也是腦洞大開中的狡兔一窟,在創作命題中其實有許多的拓展方式:「性別轉換」、「獸化」、「人外化」、「校園化」……創作者應該不斷地挖掘,發現新的創作形式,擬人化並不是成功作品的唯一捷徑。

擬人化在中國

愈加具有本土性和現代性

回到中國的二次元世界,擬人是否存在呢?除了喜羊羊、熊出沒這類用擬人方式表現的小動物卡通,是否還有其他的擬人化創作作品呢?這些擬人和日本的運用有什麼差距?

在某篇影評中有人提出,在《工作細胞》誕生的若干年前,國內就有類似的擬人作品——《藍貓淘氣三千問》系列的《健康特攻隊》,裡面將人體器官和疾病進行了擬人化處理。這是非常有創意的嘗試,據悉該作品還由北京協和醫院提供了健康醫學專業知識的支持。不過,這部作品雖然是用了擬人化的方式將病菌、變異體、器官進行了人格化的加工,但還是沒有跳出以往的小動物故事固有框架,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擬人化創作的人類角色,也不具有現實的投影。

中國卡通動畫中的擬人與擬人化創作分別並不僅僅在於形象,而是卡通動畫中的擬人往往目的性很強,希望說明一個道理或者科普一些知識,並不是以人為主。而擬人化的作品則相反,著重於塑造人物,故事一般都相當的日常,內容也不教條,更不會嘗試去科普或者教育,擬人化角色是讓觀眾讀者喜歡上創作後的人物,從而產生想要了解的求知慾,去主動了解擬人化人物背後的故事。

在遊戲行業,需要大量的角色和玩家互動,國內手遊中擬人化創作有不少佳作,例如食物擬人的《食之契約》,金庸武俠作品中武器擬人的《夢間集》;軍武擬人《少女前線》雖然在概念上均沿用了日本的擬人化創作,但無論是原本的物件緣由,人物性格設定,外形設定,或者故事玩法,都有了自己的特色。

國內的同人創作方面,擬人也有著非常有趣的作品,例如參考國家擬人的城市省份擬人,綠壩娘擬人,前不久央視播出的《國家寶藏》介紹了九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看得人大飽眼福,極有創意的畫手也將國寶進行了擬人化創作。這類融合了原物歷史積澱和現代化性格表現的擬人,是擬人化創作在結合中國特色文化之後產生的碩果。

□畢李李(漫評人)

相關焦點

  • 動漫壁紙,吸收歐洲文化精髓的動漫作品
    除了直接表現歐洲古典文化的動漫作品之外,有些日本動漫雖然講述現代或者未來的故事,但在開始設定動漫裡的世界時融進了歐洲文化的精髓,例如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和皇室貴族、基督教的思想和世界觀等等。(1)《叛逆的魯魯修》《叛逆的魯魯修》是日本日升動畫製作的動漫作品,女性漫畫家組合CLAMP是《叛逆的魯魯修》的人物設定原作者。
  • 日本大佬將各國擬人化,最酷的還是中國,一眼就愛上了
    現在出現了很多精彩好看的動漫,其實一說到動漫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日漫。日漫的發展史非常悠久,想必大家也都是看著日漫長大的! 在日本畫師們的手中,什麼東西都可以擬人化,給它們附上生命。有一位大佬將目標放在了世界各個國家上,將國家給擬人化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動漫壁紙,動漫日本動漫對於歐美文化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日本動漫對於歐洲古典元素的利用日本動漫利用歐洲古典元素,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直接以古代歐洲為背景的動漫,以取材自希臘羅馬神話的動漫為代表;二是運用歐洲古典風格進行創作,吸收歐洲油畫建築風格的作品,這類動漫在敘事背景中加入歐洲古典元素,如將教堂作為故事的發生地
  • 當動漫中的萌寵「擬人化」,藍兔變偶像歌姬,這頭驢竟讓人動心!
    在當代不少動畫或者漫畫,乃至真人影視作品中,對於二次元「擬人化」這種手段都會經常使用,因為這種將人以外的事物,賦予人形化,個性化的表現手法能讓觀眾們感到極高的親切感。無論是日本動漫或者國產動漫中,近年來也出現了非常多的擬人化角色,比如深受阿宅們喜愛的喵娘,犬娘,乃至賽馬娘等,以動物變成萌呆女性為擬人化核心的動漫,就十分受人矚目。
  • 吸收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豐富文化自信
    翻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那是《羅織經》中講的「聖人」沒有到達和領悟「至聖」講的開源傳世。 從根本上講,人性本私,然而,在社會群體中,這種本私的人性必須得到修煉,才能提升人生的高度
  • 今年7月新番前瞻之女性向動漫《千銃士》,又一部擬人化動漫誕生
    在日本動漫圈子中,擬人化動漫一向深受廣大粉絲的歡迎,比如當年火透半邊天的國擬人動漫《黑塔利亞》,再比如如今仍舊活躍在二次元圈子裡的動漫+遊戲《刀劍亂舞》,擬人化似乎已經成為了日漫界不可缺少的一個類別。2018年7月新番動漫中又有這麼一部遊戲改擬人化動漫《千銃士》,細化來說,這是一部女性向槍擬人的動漫,從人設和預告來看,這部新番畫風唯美,製作精良,走的是史實+架空的劇情路線,如果是喜歡擬人化動漫的粉絲一定不要錯過了。下面我們先來簡單看看設定和劇情,溫馨提示請記得讀完本文哦,也許你會發現這部動漫是你的菜哦!
  • 日本奧組委將國旗擬人化,網友:這哪裡是運動會?明明是聖杯戰爭
    日本真的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國度,畢竟萬物皆可擬人化的風潮就是被日漫帶動起來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沒有他們做不出來的!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擬人化的素材!不過一般擬人化都是網絡畫師和一些動漫作品會選擇的題材和方式,但是各位有沒有想過奧運會的奧組委也會玩擬人化這套呢?
  • 日本擬人化真可怕,蜈蚣蟑螂能變成少女,便便也能成精
    提起「擬人化」,絕大多數二次元小夥伴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可愛的獸耳娘,單純可愛的妖精族女孩以及《千與千尋》中的白龍小正太。然而大家都低估了日本畫師的創作能力,他們不僅能將貓貓狗狗擬人化,甚至還能用其他東西進行擬人化創作。日本擬人化真可怕,蜈蚣蟑螂能變成少女,便便也能成精。
  • 日本不愧最大動漫國度,東京奧運會設計了國家擬人化,中國太帥了!
    說到日本,自然少不了動漫的元素了,且不說這回東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和官方宣傳人是哪些經典的虛擬形象,這不日本的著名畫師就為這次參賽的國家繪製了擬人化的形象。首先是日本本國的虛擬形象,手中拿的是標誌的武士刀,舉著紅白的傘,身著和銀時類似的長袍,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日本傳統舞獅的樣子。
  • 日本畫師將世界各國擬人化!中國小哥哥很帥!但總覺得哪裡不對?
    作為動漫大國,日本人自然針對奧運會進行了許多關於動漫的有趣活動,比如用動漫角色作為奧運會的宣傳大使。當然也包括我接下來要說的日本畫師將世界各國進行的擬人化企劃! 日本 日本的擬人化形象是一個短髮帥哥哥,穿著日本傳統服飾和服,背後的傘則是體現了日本國家的特色。
  • 日本明治的擬人化動物形象,你這樣搞,有想過烏龜的感受嗎?
    也有部分擬人化形象,形體設計上更靠近原型,但在主流作品中,應該是為了不顯得太嚇人,頭部也會是看著是個人的樣子(比如說在《人馬小姐不迷茫 》中,馬的擬人化形象)。而像《BEASTARS》這樣的擬人化動漫作品,則是讓角色有人類那樣的形體結構和思想,外表和頭部維持著動物的感覺當然,也有不少動漫作品中的擬人化形象,基本上保留了原型的形體,重點是表現出這些擬人化形象正在過著人類一般的生活,且像人類那樣說話和思考,典型作品有《白熊咖啡廳》。
  • 家有圓圓——萬物皆可擬人化,一起來看萌系可愛的擬人化動漫盤點
    今天要和大家盤點的是霓虹國那些萬物皆可萌系化的擬人動漫,一起來看看你看過幾部吧?1.《家有圓圓?!~我家的圓圓你知道嗎?~》如果有一天喜歡寵物的你發現他們被擬人化,甚至超級可愛萌系的時候,會不會遭到暴擊?
  • 日本人已經瘋了!日本鬼子娘化不算什麼,病毒居然也被擬人化了!
    日本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二次元文化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在日本,你可以隨時隨地看到關於動漫的很多元素。其中除了動漫官方的聯動之外,日本的阿宅們還非常熱衷於將各種各樣的東西擬人化以及娘化,雖然這在中國也非常常見,但日本人比我們國人更厲害的是,他們可以將一些反面的東西也擬人化。
  • 從咖喱飯,我看到了日本人強大的「精髓」:吸收與轉變
    每年的1月22日,是日本的「咖喱日」。一般十分喜愛某個東西,才會將為了紀念或者不讓人忘記而規定一個日子來紀念或者慶祝。日本人將1月22日定為「咖喱日」,看來日本民眾是十分喜愛咖喱飯了。日本人喜愛咖喱飯,此事並不假,因為日本人每年會吃掉93億份咖喱飯!盤子都夠繞地球一圈了。
  • 吸收與創新:日本科幻動漫七十年
    亞洲首位「雨果獎」得主,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在談到日本科幻時曾經坦言,日本最優秀的科幻作品裡有相當一部分是以動漫的形式展現的。這一評價無疑是精確而中肯的。事實上,自從日本動漫誕生之日,就與科幻有著不解之緣。
  • 當國家被擬人化,日本變成腹黑,義大利十分迷糊,要出新動畫了
    不過,其實「擬人」這種東西也不是新鮮事物了,早在N年前,日本就有一部國家擬人類型的動漫,名字叫《黑塔利亞》,在這部作品中,日本被擬人化成了一個腹黑小哥,義大利變得超迷糊,而要論咱們中國觀眾最喜歡的,我想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啦,自然是代表中國的王耀~最近,這部作品說是要出新動畫了,建議追起呢。
  • 萬物皆可萌,在擬人化的大浪潮下,還有什麼是不能擬人化的
    擬人化一直是個很熱門的話題,像什麼艦船擬人啊,槍械擬人啊,都曾引起過十分大的熱潮。在這股大浪潮下,仿佛沒有什麼是不能擬人的。之前日本還搞過五十音圖擬人,也是十分受歡迎。而動漫題材也從來沒有少過擬人化,擬人化的作品層出不窮,今天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介紹那些擬人化題材的動漫。
  • 日本人有多瘋狂?居然把年號也擬人化了,平成死宅,令和偽娘實錘
    在日本,擬人化是一種非常常見手法,比如去年大火的《工作細胞》,就是把人體內的細胞給擬人化了。前段時間為了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他們又把各個國家給擬人化了,總之在日本人的眼中,萬物皆可擬人。近日,日本某位畫手又把日本的四個年號給擬人化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 這些經典的擬人化動漫作品,你看過幾部?我只看過三部!
    日本是一個非常的神奇的國度,他的動漫產業非常的突出。而動漫產業的突出往往需要源源不斷的靈感以及源源不斷的優秀作品來支撐的,而大概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日本人民的腦洞也是越開越大。到現在為止已經呈現出了「萬物皆可擬人」的狀態,很多我們生活中抽象化的東西,或者說是一些日常的非生物體在他們的腦洞的演繹下,都獲得了有趣的靈魂喲!所以這從我們就來盤點9部非常經典的擬人化動漫作品,不知道你看過幾部呢?我只看三部哦,感覺好丟人。
  • 當動漫中的動物都擬人化,皮卡丘太萌,它真的讓人無法拒絕!
    喜歡二次元動漫的朋友們一定都看過非常非常多的作品吧?這些多種多樣的動漫作品能給我們帶來許多不一樣的感受!在不同的動漫作品中,有許多動漫角色都是各種各樣的動物,雖然她們形態上是擬人化的,但是還是保持著原本的模樣,不過如果把他們擬人成真正的人形態,會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今天呢,小編就帶來了一些,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皮卡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