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曹操的第一功臣,被譽為「吾之子房」,為何卻被害死

2020-12-24 騰訊網

212年,曹操徵討孫權時,要求漢獻帝派荀彧到前線勞軍。當荀彧來到前線時,曹操趁機將其留在軍中,免去荀彧為尚書令的職務,任命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在曹操率軍南下後,荀彧被迫服毒自盡,終年五十歲。當年,曹操曾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為何卻又將其害死呢?

一、荀彧是怎麼死的?

史書上關於荀彧的死法的記載有兩種,第一種是憂憤而死。荀彧是在191年投靠曹操的,當時的曹操勢單力孤,正是在荀彧等人的幫助下,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地區。自196年開始,荀彧就擔任尚書令,「居中持重」,在曹操徵戰時,可以直接處理各種軍國事務。可是212年,曹操卻通過「調虎離山」之計,免去了荀彧尚書令的職務。

荀彧是何等聰明的人,這意味著曹操對他的不信任,結果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憂憤而死。第二種是服毒自盡。當時,曹操派人給荀彧送去一個食盒,荀彧打開後,卻發現裡面什麼也沒有。關於空食盒的寓意,後世做出了很多猜想。古人講究「食君之祿 忠君之事」,曹操的意思是你荀彧效忠的漢朝終將滅亡,所以你已經沒有可以吃的俸祿了。

二、曹操、荀彧因何翻臉?

不管是哪種死法,荀彧之死都和曹操有直接關係,甚至可以說是被曹操害死的。那麼曹操為何與荀彧反目成仇呢?事情也發生在212年,這年年初,董昭這些人向曹操上書,「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曹操在徵詢荀彧的意見時,遭到了反對。荀彧認為「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由於得不到荀彧的支持,曹操只得將這一計劃擱置,不過他很生氣,「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但當時卻無法發作。所謂的「進國公、加九錫」是曹操篡漢的第一步。荀彧反對這一計劃,其實就是反對曹操篡漢,那麼他就成為曹操的敵人。直到荀彧死後,曹操才順利實現「進國公、加九錫」,成為魏公,並且定都於鄴城。

三、荀彧、曹操之間恩怨?

自191年開始,荀彧就追隨曹操,兩人共事的時間長達二十多年,而且還結為兒女親家,那麼他為何還反對曹操呢?原來荀彧出身士族名門潁川荀氏,家學淵源,世代為漢朝效力,因此有濃厚的漢室情節。其實荀彧與諸葛亮一樣,他的理想也是「興復漢室」。荀彧想利用曹操的力量興復漢室,而曹操也想利用荀彧這些士族的力量開創霸業。

曹操想奪取漢室江山時,必須得到士族的支持。當時,荀彧的聲望最高,「德行周備,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為儀表,海內英俊鹹宗焉」。然而,荀彧卻堅決反對曹操加九錫、進國公。曹操對付那些不聽話的士族,向來是用的刀劍,前有孔融、後有崔琰,中間的那個人就是荀彧。

參考資料:

1.《三國志》;2.《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荀彧忠於漢室,為何不拋棄曹操、投奔劉備?
    荀彧,字文若,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集團首席謀臣和功臣。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是為數不多的誓死忠於大漢的大臣之一,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當曹操稱公稱王后,荀彧對曹操失望至極。他為何不去成都投奔以興復漢室為己任,與曹操勢不兩立的劉備呢?
  • 曹操的第一謀士荀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荀彧,曹操帳下的首席謀士,他有何本事登頂三國時代的頂級謀士之列?(荀彧影視劇形象)不誇張地說,荀彧 = 1個張良 + 半個蕭何,為何如此高的評價呢?荀彧,用曹操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吾之子房」,就是他的「張良」。子房,是張良的字。
  • 曹操給荀彧的食盒中到底有什麼?竟讓他看完便選擇了自殺!
    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魏國崛起立下汗馬功勞的權臣,最後的結局卻是服毒自盡,這是為何?
  •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打開後,為何服毒而亡?
    不少人看到荀彧,第一個印象就是關於他的錯誤讀音:「狗貨」。實際上作為曹操帳下的首席軍師,幫助曹操開疆擴土統一北方,成就王霸之也,荀彧功不可沒。在早年,荀彧年少成名,舉孝廉成為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談吐不凡的他被評價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天下大亂,荀彧也罷官回家,到冀州投奔了袁紹,被奉為了上賓。
  • 荀彧之死的背後:曹操究竟有什麼考慮 要讓荀彧非死不可?
    荀彧對於曹操而言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謀士,被曹操稱為「王佐之才」、「吾之子房」。但就是這樣一個重要角色,晚年卻以悲劇收場,本期月半叔就和大家聊一聊荀彧之死。
  • 曹魏太廟26功臣,為何荀彧、賈詡、于禁、許褚沒資格進
    進入曹魏太廟的功臣共26人,分別是:文臣9人:程昱、桓階、陳群、鍾繇、華歆、王朗、荀攸、司馬懿、郭嘉。武將17人: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張郃、徐晃、張遼、樂進、曹洪、夏侯淵、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典韋。
  • 中國歷史人物之荀彧
    荀彧 (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
  • 荀彧為何會和曹操分道揚鑣?荀攸真的反對過曹操稱王嗎?
    荀彧和荀攸出身於潁川士族,對曹操統一河北起到了莫大的功勞,荀彧之才被當時人譽為「王佐」,曹操更是直言其「乃吾之子房」,在曹操擊敗袁紹統一河北後,對諸人論功行賞時,荀彧為首位功臣,而荀攸為亞位。十二年,下令大論功行封,太祖曰:"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 荀彧一生都在輔佐曹操,為何晚年卻反對曹操並突然去世
    公元212年,曹操的謀士荀彧去世。荀彧對於曹操來說,非常重要。曹操一直稱荀彧是自己的子房,說荀彧的才能能和張良相比。荀彧的去世,對曹操造成很大的損失。不過荀彧在去世之前,卻做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就是反對曹操。也正因為這樣,很多人對荀彧的去世表示質疑。
  • 荀彧年僅29歲,又曾投靠袁紹等人,為何曹操等人尊稱「先生」
    荀彧,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系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出身名滿天下的潁川荀氏家族,是「荀氏八龍」之一濟南相荀緄的兒子,早年間就因有「王佐之才」而聞名鄉裡。時冀州牧韓馥遣騎迎之,乃從馥。
  • 三國兩大奇事,荀攸比他叔荀彧還大六歲,夏侯淵和曹操是連襟
    侄子比叔大六歲,說的是荀攸和荀彧;大將是主公的連襟,說的是夏侯淵和曹操。荀彧是曹操手下首席謀士,有王佐之才,穩噹噹的謀士中的一哥,就連很厲害的郭嘉和賈詡都比不上,荀彧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勳,是第一功臣。曹操也曾稱讚荀彧是他的張良。《三國志 荀彧傳》記載: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 為何荀彧不想讓曹操稱帝,卻為啥不去投靠劉備呢?
    例如著名謀士荀彧,對曹操的貢獻很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功臣,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還舉薦了荀攸、陳群、郭嘉等人才,曹操稱他為「吾之子房」,對其十分讚賞。但誰能想到,這荀彧忠的竟是漢室而不是曹操,也怪不得曹操惱火。我把你當我的張良,你卻沒把我當你的劉邦,太打臉了。對了,迎接劉協本就是荀彧給曹操出的主意,只不過他的本意是迎奉皇帝、匡扶漢室,救東漢於危難,成就他和曹操的不世功勳。
  • 三國中荀彧為何要死?他的死因是什麼?讀懂荀彧之死,即懂三國
    我們從大量的書中和影視劇中,會發現三國的故事到後面時,演繹了荀彧在一個空蕩蕩的房子裡。面對曹操送來的食盒,他靜靜地望著,所有所思。後來,我們都知道素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那麼,你知道他的死因是什麼?他對於三國的歷史來說,具有怎樣的意義?他的死又代表了怎樣的意義?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 被杜牧評為偽君子,荀彧是忠於漢室的愛國人士,還是忠於曹操
    王佐之才荀令君荀彧在歷史上的評價不可謂不高,他被曹操譽為「吾之子房」、「王佐之才」,「子房」那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的表字,荀彧的才能能夠被曹操認為與張良媲美,足可見其不凡,而在《後漢書》中也將荀彧比為曹魏之中曹操的謀主。何為謀主?
  • 曹操送荀彧一個空食盒,他為何便服藥自盡?空食盒啥意思?
    曹操能混成三國時期最大的霸主,與手下眾多的文臣武將分不開。而在曹操爭霸的路上,有一人的作用至關重要。那就是被他譽為「吾之子房」的荀彧。但荀彧卻認為袁紹難成大事,在不久之後投奔了曹操。曹操對於荀彧的投奔欣喜若狂,激動地說:「這是我的子房啊!」緊接著,荀彧便被曹操任命為別部司馬,當時荀彧年僅29歲。
  • 荀彧,曹操麾下第一謀士,可是卻忠於漢室
    意思是鞏固兗州,先定天下之要地黃河、濟水,如果貪一個徐州之地,捨棄呂布而東攻,戰力必然分散,如果曹操去打徐州,呂布從背後捅刀子,攻佔兗州,那就得不償失,況且曹操部隊在徐州幹的那些事,早就失去了民心,現在去遇到的阻力很大。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抓緊時間收割麥草,積聚實力,隨後打敗了呂布,平定了兗州。
  • 為什麼曹操給荀彧一個空食盒,荀彧就喝藥而亡?
    這跟曹操光給荀彧一個空食盒是一個道理,都是一種試探,試探屬下對自己是否衷心,是否有謀逆之心。史書上給荀彧的評價是「清秀通雅」,那麼他就不可能會像周亞夫一樣拍案而起,而是更委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而曹操和荀彧的分歧也非常清晰,荀彧的最終目標是拯救天下,曹操的能力有助於實現這一抱負,但最正統的名分漢室卻在劉備那裡。這也就造成了荀彧為曹操服務,卻根本層面上與曹操不合。跟郭嘉、荀攸等人相比,曹操與荀彧的關係更為冷淡,私交不多,更像是合作關係。
  • 白馬門荀彧與曹操的最後一次互勸,漢臣與魏王之間,荀彧以死明志
    這一次衝突是兩人決裂點,也是曹操下決心迫使荀彧做出選擇的點。荀彧可以說是曹操的三國生涯之中最重要的謀士之一,為曹操立下了不世之功。曹操稱荀彧為吾之子房,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對荀彧的看重。東漢末年,曹操早早抓住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軍事實力上屬於上遊水準。
  • 曹操給荀彧送去一個空碗,荀彧選擇了自盡,這個空碗什麼意思呢?
    曹操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也。」這是曹操對荀彧發自肺腑的一句評價。荀彧不錯,荀彧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就像當年張良在劉邦心中一樣。可是張良的結局是美好的,但荀彧的結局卻有些悽涼。關於荀彧的死,有兩種說法:一、憂鬱而死。
  • 荀彧和郭嘉,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兩個方面對比後,結果出來了
    因而在蜀漢那邊,估計沒人會問這個問題,哪怕龐統那麼牛,但誰也都明白,是沒法跟諸葛亮去爭這第一的。 但曹操這邊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一則是曹操手下能人太多,競爭太激烈。二則是曹操自己就是個「大嘴」,經常評論別人,還沒事就來個「左右手互搏」,即,互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