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西方士兵形象的木質玩偶,紅色的衣服和黑色的帽子,因為只有它的嘴可以上下活動,所以顯得有些表情僵硬。想必很多人見過這種形象的娃娃,在日常的生活裡,這個玩偶的出場率還是很高的,比如在影視劇和禮品店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它的名字就是胡桃夾子娃娃,從這個名字來看,他並不是單純的一個玩偶,而是更傾向於一種工具。沒錯,胡桃夾子最開始是作為一個工具而存在的,其功能顯而易見,就是用來夾碎核桃、榛子等堅果的外殼。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這種胡桃夾子,雖然理論上還是可以打碎堅果的外殼,但在大多數的時候,它普遍被當成了一種工藝品。
胡桃夾子的歷史
相比於東方,西方人對堅果的喜愛要更明顯一些,不僅在重要的節日裡,就連在日常的生活中,各式各樣由堅果製成的美食經常會出現在餐桌上。在對堅果大量的需求下,人們自然就向著省時省力的方向發展,所以胡桃夾子就出現了。早期的時候,胡桃夾子並沒有什麼藝術性,鉗子什麼樣,胡桃夾子就是什麼樣,只不過材質沒必要非選擇金屬,用堅硬的木頭就行。
可能有人覺得胡桃夾子所用的材料是胡桃木,所以才得了這樣一個名字,其實不然,製作胡桃夾子的原料確實也有胡桃木,但大多數的胡桃夾子對木材並沒有太大的要求,對比之下黃楊木才是經常出現的材料。而「胡桃」指的就是「核桃」,將文藝的成分全都拋出去,這個東西的名字就叫做「核桃鉗子」。
最開始胡桃夾子的外形很簡單,幾乎只由兩個簡單的木質零件組成,中間用金屬棍或皮帶來進行固定。到了15世紀的時候,英國和法國的木匠們將藝術細胞發揮到了胡桃夾子上,開始在上面雕刻精美的花紋,以此賣出更好的價錢。後來歐洲的其他地區也開始效仿英國和法國的做法,並且胡桃夾子上的花紋樣式也隨之豐富了起來。
胡桃夾子娃娃
在十七世紀末的德國,一位名叫塞芬的德國工匠,率先將胡桃夾子和人形木偶結合到了一起。在他巧妙的設計下,木偶的嘴成功地變成了鉗子口,另一個槓桿被隱藏在了胡桃夾子的背面。因為木偶在德國是象徵著好運,同時還可以給家裡帶來平安,所以娃娃形狀的胡桃夾子也被賦予了這種屬性,並逐漸發展成了聖誕節的禮物。
在胡桃夾子的各種各樣的外形中,士兵的形象逐漸成為了最受歡迎的一種。前文已經提到過,胡桃夾子娃娃經常作為聖誕禮物被人們相互轉送,但作為一個工具來說,胡桃夾子並不是一個消耗品,所以人們就開始更加關注它的工藝性和觀賞價值。於是人們改變了其中一個槓桿的原始形狀,將其變成了士兵的身體,把另一根槓桿不斷縮小,使得士兵可以站立起來,至此胡桃夾子完成了他從一個工具到工藝品的轉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少美國士兵帶回家的德國紀念品就胡桃夾子,因此胡桃夾子也在北美流行了起來,成為了一種很常見的工藝品。美國的華格納女士在1995年和他的丈夫一起,在華盛頓創立了一座胡桃夾子博物館,因為對胡桃夾子的熱愛,華格納女士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在世界各地不斷搜集胡桃夾子,到博物館成立之後,華格納一共有六千多個胡桃夾子,因此她被人親切的稱之為「胡桃夾子女士」。
士兵胡桃夾子和童話故事的關係
人們首次了解到胡桃夾子,必定是源於一個童話故事——《胡桃夾子和鼠王》。綜上所述,士兵胡桃夾子源自德國,所以人們可能會很自然的將其作者對應成格林兄弟(雅各布和威廉,《格林童話》的作者)。儘管格林兄弟生活的時代確實和士兵胡桃夾子相吻合,但這個關於胡桃夾子的童話並不是他們所著。
《胡桃夾子和鼠王》的作者是霍夫曼,1776年出生於東普魯士的一個律師家庭,因為年輕時霍曼夫的境遇並不美好,導致他所創作的作品有強烈的神秘感和恐怖氛圍,妥妥的是一個黑暗童話創作者。霍曼夫生前並不出名,原因是因為他的主業其實是個律師,寫童話故事只是業餘愛好,另外他只活到了46歲就離世了。
從時間上來,士兵胡桃夾子的形象,很有可能就是來自於霍曼夫的這篇童話,或者士兵胡桃夾子就因為這篇童話才成為了主流。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平安夜當晚,瑪麗拆開了屬於她的聖誕禮物,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胡桃夾子。當人們都回去睡覺了之後,瑪麗開始對著胡桃夾子自言自語,可沒想到,這個胡桃夾子竟然活了過來。
一番交流之後,瑪麗才搞清楚,原來這個胡桃夾子曾經是一個人類,因為得罪了老鼠國王,才被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後來在瑪麗的幫助下,胡桃夾子成功的幹掉老鼠國王,並在瑪麗的真情下破除了詛咒,重新變回了人類。天亮之後,瑪麗醒了過來,但他並不認為這只是一個夢,儘管連他的父母也不相信她。一年之後,變回人類的胡桃夾子回來找瑪麗,並娶她做了王后。
後來一位俄國作曲家將這篇童話改編成了一個芭蕾舞劇,而這部芭蕾舞劇的名字就叫做《胡桃夾子》。霍曼夫的《胡桃夾子和鼠王》在當時並沒有多出名,一直到這部芭蕾舞劇的出現,胡桃夾子的故事才被世人所熟知。這部芭蕾舞劇的劇情基本忠於了原著,只不過所有的故事都是用舞蹈所表現出來的。
結語
胡桃夾子本來只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工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有了全新的定義。現在,只要聽到這個名字,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身穿紅色外衣的外國士兵,人們在生活中迸發出的創造力,在這個小小的胡桃夾子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參考文獻《德國傳統手工藝品》、《澳大利亞巴黎舞團的歷史》,「萊文沃思胡桃夾子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