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收穫,不是得到,而是付出,很多人卻做不到——
一、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
作家巴金曾經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在於接受,也不在於爭取。」在人類的心靈中,有著一架分毫不差的天平,它是勞動者唯一的法門,只有付出了血和汗,才能得到它們的洗禮,才會有成果,而那把天平如果失去了平穩,那人便是不勞而獲,貪圖別人的血汗錢,將佔為己有,那是懶惰無能的人,也往往事與願違。
從前,在一戶勤勞的家庭中,一對夫妻倆勤勤懇懇,成天到晚的工作者,因此過了幾年,便漸漸富足了。但是他們對孩子從小就十分的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他由衷的關心,促使他養成了懶惰貪吃的壞習慣。
等老兩口去世後,小夫妻倆便成天吃喝玩樂。餓了吃父母留下的糧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過著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因此過了許久,也就是臘八這天,他倆只剩下一碗粥。最後小夫妻倆被活活餓死,凍死了。
天下沒有吃不完的飯,沒有穿不破的衣,懶夫婦的下場也就是不勞而獲者的下場,也是只知道接受,不知道付出者的下場。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耕耘,便想得到收穫的成果,在現實生活中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
其實,人的一生,貢獻所作所為的意義和價值,比人們的預料更多地取決於心靈的生活。很多時候,選擇付出比選擇接受更有益處,也就是說,付出後,別人給予的感激之情與獲贈別人所給相比較,付出所得到心靈上的滿足遠遠大於接受。
二、付出是人生的希望之燈
付出是人生不滅的希望之燈,慷慨付出的人生是充盈的人生,懂得付出的人才是真正明達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獲得生活中更多的滿足,享受更多的美好事物,擁有更多的財富與快樂。而能夠先付出的人就不同了。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如何幫助他人獲益、成長、享受生活、克服障礙等。
懂得並能夠先付出的人他們這樣想:如果給顧客更多顧客想得到的東西,他們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回頭客。我們遲早會賺錢。或者想:如果他們付給員工真正該得到的報酬,給他們以幫助、諒解,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員工,到最後,每個人都可以享受更多的東西。給予更多,獲得更多。
付出不是單行線,如果你給予他人一流的服務,你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報酬。因此,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話,先付出一點點吧。我們經常聽到他人說這句話: 給予也是一種幸福。但這句話實在很難令人信服。我們有時候在電視上不是也看到過嗎?支援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的,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會使更美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別人。改成你給別人什麼,別人就給你什麼。是啊 ,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美好。請記住,給予別人幫助而不求回報,報酬將會自行到來。對許多人來講,犧牲這個詞似乎是一種負面的含義,其實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放棄某些你所要的東西;另一層是:去獲得較高品質的東西,或更有價值的東西。
三、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
在北方的街道兩邊,國槐、白楊之類的落葉樹很多,寒冷的冬天到來時,樹葉就會紛紛飄零,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任憑寒風侵襲,冰雪堆積,始終傲然屹立於街頭。這些樹之所以能夠抗擊冰雪嚴寒,是因為為了保護根部不被凍死,它把自身的一部分——樹葉,毫不猶豫地撒落地面,樹葉慢慢就會化作肥料,被根部吸收,成為再生的源泉。
炎熱酷暑,樹葉擋住熾熱的陽光,保存根部的水分——這使得樹得以生存並蓬勃著生命。落葉樹深深懂得:藏在土裡的樹根比露在地面的枝和幹更重要。這就是落葉對根的情意。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落葉始終持有這種默默付出的精神。時而落葉紛紛,時而鬱鬱蔥蔥。
如果捨不得付出,故意逃避苦難,而疏於保護根,那便沒有落葉樹,也不會有北方街道兩邊鬱鬱蔥蔥,挺拔站立的美麗風景。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他有多少財產,而在於他為社會、為他人做出多少貢獻,腰纏萬貫不會使你名垂青史,唯有奉獻能讓你萬古流芳。
請將奉獻之花種在心底吧!讓它在我們心底生根發芽,讓奉獻之花開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讓奉獻之花開在大愛枝頭,灼灼其華。
讓我們都學習落葉的大愛無私,默默付出對根的無限情意吧!
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幸福的人就多了。
奉獻一顆真誠的心,孤獨的人就少了。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付出就一定要有收穫嗎?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
- The End -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您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