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這些人大多是和我們半生不熟的親戚朋友,他們往往會仗著彼此的那點交情,讓你幫他們辦事,你辦好事,他們不僅不敢感激,反而覺得是理所應當,如果你不替他們辦事,他們就會說:你怎麼這樣啊?大家都是親戚(朋友),幫幫忙嘛。
對於這些行為,我們俗稱道德綁架,這種時候我們幫了心裡不舒服,不幫面子上又過不去,只能陪著笑臉吃了這個悶虧。
細節見人品,在涉及彼此利益的事情上,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行是什麼樣的,如果一個人在你幫助了他之後,會由衷地感謝你,選擇在其地方回報你,那這種人是值得深交的,因為他們有感恩之心,但是如果一個人在你幫了他之後不但不感激你,反而覺得你這麼做是理所當然,幫他容易,找他幫忙難,那麼這種人也沒有必要深交,他再找你幫忙的時候,直接拒絕就好了。
人與人之間交往也要講究方式方法,秦書就遇到了這樣的婆婆,明明自己好心在她生病的時候幫忙照顧她,婆婆不僅不念她的好,反而覺得這是理所當然,對秦書頤指氣使。
「兒媳,我生病住你家是給你面子,你該感到光榮」「請你滾出去」
秦書和丈夫王軍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兩個人結婚之後在離工作單位不遠的地方買了一套房,過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王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他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因為一場事故去世了,母親一個人把他撫養長大,王軍自己也很爭氣,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如火如荼,公司也越開越大,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老闆,賺了錢後他就為母親買了一套房子,讓母親晚年過上好日子。
通過相親王軍認識了秦書,秦書在事業單位工作,工資也很高,秦書不想和婆婆一起住,結婚之後兩個人在離工作地點不遠的地方買了一套,過上了屬於兩個人的小日子。
前一段時間婆婆的腸胃出了一點問題,醫生說她需要靜養,平時的飲食也要注意,為了更好照顧婆婆,王軍把婆婆接到家裡來住,囑咐秦書要照顧好她,秦書答應了,秦書盡心盡力的照顧婆婆,每天變著法子為婆婆做營養餐,給她調理腸胃,她是真心希望婆婆的病能快點好。
剛開始婆婆對秦書的態度十分客氣,但在家裡住了幾天後,婆婆立馬恢復原形,每天對秦書頤指氣使,自從婆婆住進家裡後,家裡就像來了一個太后,秦書根本就沒有自己自的時間,她不管是在做飯,在房間休息,還是在工作,隨時隨地都能聽見婆婆的叫喚聲,要麼叫她去收拾東西,要麼叫她幫忙倒杯水,要麼就是東西找不到了,讓秦書幫忙找,秦書每天單單照顧婆婆就夠累了。
因為這事秦書沒少和丈夫抱怨,但是丈夫都勸她說再等等,只要等婆婆病好了,就能夠解放了,秦書也確實是這樣想的,為了家庭和睦,她儘量不和婆婆撕破臉,只要婆婆病好離開,她的生活也能恢復原樣。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婆婆在秦書家住了半年,就算是病好了,也沒有離開,還依然像生病時那樣使喚秦書,有一天秦書終於忍不住了,對婆婆說:「媽,您現在病也好了,像打水這些事情自己做就好了,也不需要我和王軍照顧吧,這地方離市區遠,我和王軍又要忙著工作,可能顧不上您,您要不就回去吧。」
聽了秦書的話,婆婆不樂意了:「哎呦,你這是嫌我煩了是吧?想趕我走?我告訴你,我生病住在你們家是給你面子,你應該感到光榮才是。」秦書被婆婆的話氣笑了,她覺得自己過去那麼長時間的忍耐就是一場笑話,婆婆不僅沒有念著她的好,還覺得她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她對婆婆說:「對不起,我不需要這份光榮,你愛給誰給誰去吧,請你現在給我滾出去!」
很多做婆婆的都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她們覺得兒媳嫁到自己家,就有責任和義務伺候好公公婆婆,其實兒媳是沒有義務贍養公婆的,贍養公婆是兒子的責任,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當兒媳主動照顧你,包攬了家務活的時候,其實她已經做到了自己的本職本分,甚至做到了更好,做婆婆的不應該把這些事都當作是兒媳的義務,該感激的時候要感激,該給予肯定的時候也要肯定。
說話做事是一門藝術,當別人幫助你的時候,你要給予相應的回報和感激,別人才會覺得自己的幫助是有意義的,下一次也會心甘情願的幫助你,如果你幫助了一個人,做了自己本不用做的事情,反而換來了別人的一句「這是你應該做的」不管是誰都會覺得不舒服,下次也不會再幫你了。
就好像文章中的婆婆一樣,明明是兒媳幫忙照顧她,她非但不感激兒媳,反而以一種施捨的態度說這是兒媳的光榮,沒有人願意攤上這種「光榮」,也不怪兒媳用這種態度回敬婆婆了。
今日話題
你讓為兒媳有義務照顧公公婆婆嗎?
歡迎來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