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今天奧伊米亞康的溫度,零下47℃,而這個溫度並不是奧伊米亞康的最低溫。據統計,奧伊米亞康的最低溫度低於-70攝氏度,全年的平均溫度低於-15℃。而作為地球最冷的地方之一的南極全年平均氣溫不過在-15℃到-20攝氏度之間。
也就是說,奧伊米亞康的溫度環境已經與南極有一拼了。但是,即使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下,仍然有人生存,他們就是雅庫特人。那麼,他們是如何在這個極度寒冷的環境下生存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北半球的「寒極」-奧伊米亞康村
奧伊米亞康是俄羅斯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的一個小村莊,它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部,這裡的海拔比較高,平均在2000米左右。在整個村子裡一共有約500人在此居住,而且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人開始在這裡定居,最終形成了一個村莊。
那麼,為啥這裡會這麼冷呢?
經常看天氣預報的我們對「西伯利亞寒流」這個詞並不陌生吧,只要是在冬季北方大幅度降溫和雨雪天氣,幾乎都與西伯利亞寒流有關。而奧伊米亞康(以下簡稱奧伊)的寒冷也與這個詞有關,影響奧伊天氣的不是傳統的西伯利亞寒冷了,而是西伯利亞冷高壓,而且冷高壓長期盤踞於此,並且奧伊這個村莊處於盆地地形之中,長期冷空氣的聚集也使得這裡成為了凍土的世界。
奧伊全年之中最冷的月份是12月和1月,這兩個月份一天的光照時間低於5個小時,溫度平均在-40攝氏度以下。其他時間雖然溫度稍高一點,但是全年的平均氣溫也在零下十五攝氏度以下。
總的來說,高海拔、高緯度、盆地的地形以及光照時間較短是這裡成為北半球「寒極」的主要原因。
如此寒冷,這裡的人是怎麼生存的呢?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四樣基礎,那就是衣食住行。那麼,我們就從這個四個角度來看一下奧伊米亞康人的生存方式吧。
01 衣服
在穿著上,這裡的人與冬天東北地區的人差不多,都是保暖衣、防寒帽、羽絨服的配置,由於長期在這種環境下生存,這裡的人也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02 食物
由於這裡屬於凍土,雖然也有夏季,而且夏季溫度大都在十幾度,但是夏季非常的短暫,尤其是白天只有3個小時左右,所以周期短、光照不足,這裡並不能種植農作物。因此,他們的主要食物以肉類為主,比如魚、馴鹿、奶牛(奶牛可以提供牛奶)等等。
03 住
奧伊米亞康村子裡的建築與我常見的建築不同,由於地面都是凍土,建好房屋後屋內溫度較高會使凍土融化造成房屋傾倒,所以他們無法將房屋直接建在上面,而是先用木樁打入地下,再從離地90公分的位置開始建造房屋。
其次,這裡房屋非常的厚,比我們常見的建築要厚4倍左右,即使門窗也是如此。另外,在這裡自來水也是供應的,但由於氣溫太低,所以無法將管道鋪在地下,因此管道都是直接在地面上的,為了儘可能的防凍,在管道的沿途設立許多的加熱站。儘管這樣,在冬季,停水的頻率還是很高的。至於取暖,這裡和我們大多數的農村一樣,都是靠煤炭和木材取暖的。
其次,他們的廁所並不是在室內的,因為都是凍土很難將排洩物從室內排出去,所以,他們乾脆把廁所建在了戶外,如下圖
04 行
由於常年的天寒地凍,所以這裡幾乎沒有交通工具,人們的出行方式比較的原始-「出行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在冬季,這裡的人幾乎是不出門的,而且在低溫低於-50攝氏度時,學校也是會停課的。
總結
從1930年到現在,這個村子已經在這片極寒的大地上屹立了接近百年了,這裡的人也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了。但是,如果換成在四季分明的環境下生活的我們,是無法承受這裡的低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