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被發現抑鬱症,而因為抑鬱症自殺的新聞案件也頻繁出現我們的視野,以至於抑鬱症問題已經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
這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妖魔鬼怪」?讓那麼多人的深陷其魔掌之中,難以脫身。
一、抑鬱症病發率有多高?
近年來,「抑鬱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交媒體上,尤其是每次播出明星因抑鬱症自殺的報導,每次都會掀起一次狂潮。我們熟知的韓國名年輕女星雪梨、我國流行男星喬任梁等名人抑鬱自殺案件,再一次把抑鬱症這個疾病,展現在全世界人們眼前,也讓更多人知道其危害。
抑鬱症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識別率、就診率、治癒率低等特點。
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3.5億名,每年有近8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死亡。我國的抑鬱症疾病情況也不容樂觀,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人,比10年前增加了18%。
最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的就診率只有8.7%。這意味著,有90%以上的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有效診斷和治療。甚至絕大部分群體,出現了相關的症狀,但是根本意識到自己是抑鬱症,從而耽誤了治療。
「抑鬱症就是不開心。」
「抑鬱症都是作出來的。」
「抑鬱症沒什麼大不了,調整一下心情就好。」
如果你是這麼認為的,那很有可能對抑鬱症沒有正確的了解。那麼,抑鬱症有哪些常見的症狀呢?
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抑鬱症患者一般會出現9種心情低落表現,如果發現自己符合至少4項時,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尋求幫助。
二、抑鬱症背後4個病因,值得人深思
為什麼會得抑鬱症?有人說是因為想太多,有人說是因為太敏感,有人說就是閒出來等等解釋。實際上,抑鬱症與多種因素有關聯。
性格因素:研究表明,自卑、悲觀、敏感、偏執等性格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這些性格的人一般都不善表達,把壓力和負面情緒長期積壓在心裡,長期以往就會陷入嚴重的焦慮和絕望中。
遺傳因素:抑鬱症雖然不是遺傳病,但是父母是抑鬱症患者的人,抑鬱症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10%-13%。還有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親屬患病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倍,而且血緣關係越親近,患病率越高。
環境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對自身心理健康發展不利的家庭和環境因素,比如失去親人、失戀、失業、人際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其的負面情緒得不到緩解,很容易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生物化學因素:研究表明,腦內生化物質的紊亂是抑鬱症的病因之一。睡眠障礙、服用含有激素的藥物等,會導致腦內多種神經遞質紊亂,改變情緒,引發抑鬱症。
三、確診抑鬱症,不要羞恥!
人是情感動物,有時候精神上難免會出現問題,需要調整。因此,患有抑鬱症不要感到羞恥,更不要輕視,正確的做法是正視抑鬱症,積極進行治療。
藥物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治療主要為抗抑鬱藥治療,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有氟西汀、文拉法辛、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抗抑鬱藥物主要作用於大腦的神經遞質,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需要注意一點,抗抑鬱藥至少要持續使用6個月,以防止抑鬱症復發。
心理療法:心理療法是抑鬱症治療的「必選項」,通過宣洩不良情緒、分析問題、解決應激障礙、糾正不良認知、修復潛意識創傷等,幫助抑鬱症患者回歸社會,恢復社會功能。
運動療法:適當進行跑步、跳繩、健身操等運動,可以釋放β-內啡肽的腦化學物質,改善人體中樞神經的調節功能,讓人感到鎮靜,同時,運動還可以轉移注意力,減輕疲乏感。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時間、少吃油炸食物和甜食、避免熬夜、勞逸結合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提高生活自信心。
四、你是抑鬱症患者?
「我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與人交往,是抑鬱症的表現嗎?」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抑鬱症的認識不夠,導致情緒一到低落就懷疑自己是抑鬱症,或者即使症狀已經很嚴重,但是卻意識不到自己患有抑鬱症。
大家可以通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提供的《抑鬱症自測量表》,對自己過去2周的情緒進行評估,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傾向:
量表總分 0~27分。其中0~4分為沒有抑鬱,5~9 分為輕度抑鬱,10~14 分為中度抑鬱,15~19 分為中重度抑鬱,20~27 分為重度抑鬱。
最後,提醒一下,抑鬱症自測表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是否患了抑鬱症,還要去正規的醫院由專業的醫生診斷。若真的確診抑鬱症,也不要感到羞愧,積極治療,早日康復。同時建議大家,多關心呵護身邊人,避免身邊人患上抑鬱症。
參考資料:
[1]《你得過抑鬱症也未必了解抑鬱症》 .新京報 .20160-09-19
[2]《是什麼制約抑鬱症患者回歸社會?》.經濟日報.2020-10-25
[3]《抑鬱症≠心情不好,華西專家詳解抑鬱症自測量表(附表單)》.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2019-12-2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