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海南 齊河報導
時間追溯到11月16日,由德州市應急管理局主辦的德州市2020年「最美應急人」評選網絡投票環節正式結束,齊河縣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基礎股股長房白龍獲評一等獎……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齊河縣應急管理局實地採訪了房白龍,傾聽了作為「最美應急人」的他十五載奮戰在一線,以敢於擔當的精神獻身安全監管與應急事業的故事。
作為80後的房白龍身材魁梧,聲如洪鐘,走起路來氣勢如虹,主抓齊河縣工礦商貿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從2005年開始至今已在安全監管及應急管理領域獻身15載,其中在2006年、2013年、2015年被評為德州市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個人。
談及這次「最美應急人」的殊榮,房白龍謙虛地說:「自己並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企業的安全生產和全縣的安全穩定就是對我最大的獎勵。」房白龍所講的「最大獎勵」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好卻難。
每年的6月到9月是齊河縣的汛期,而7、8月份是主汛期,尤其是沿黃的幾個鄉鎮防汛壓力巨大,今年齊河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更是首次設在了應急管理局,對於房白龍來說,意義非同一般。在當時,只要到晚上齊河縣氣象局有暴雨預警,齊河縣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便24小時隨時待命,「我們全局一共40多人,主汛期晚上需要留人值守,值班的同事6點下班一直值班到晚上10點,如果下雨就不能回家,不下雨才可以回家。」房白龍回憶道。
昨天值班一整晚抓防汛,第二天如果雨還下,房白龍還會根據工作分工到所包鄉鎮進行督導,「汛期我們會分成五個組,一個科室是一個組,由分管領導帶隊,每個組負責三個鄉鎮。」房白龍說,「我們每個組的工作量不小,我這個科室負責趙官鎮、馬集鎮、晏城鎮等鄉鎮,當時我們值班,只要有雨能夠睡一小時已經不錯,可以說是隨時調度,經常一夜未眠。」為了保證齊河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房白龍負責的線路雖然南北跨度很大,但他仍然努力地協調各縣直部門共同防汛,除了黃河周邊,齊河縣內河這塊,城區低洼地帶同樣需要他來親自抓。
除了應急,工礦商貿企業企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更是房白龍心裡時刻掛念的。房白龍所在的安全生產基礎科,主抓全縣工礦商貿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包括安全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等……今年上半年,房白龍協調第三方公司帶著專家去檢查企業,總共檢查了 120家企業,檢查加複查,來來回回跑了240多趟,下半年還會再來一遍。「我和我的同事一天根本站不住腳、閒不下來,人手不夠,我得親自值班,既要抓安全生產還要抓應急。」房白龍說。
房白龍在這一行摸爬滾打15載,安全監管與應急事業一直放在心頭,從參加工作到現在,他的手機基本24小時不關機,在家裡只有當小孩子睡著時才將電話打到靜音模式。天天如此,日夜堅持,談及堅持下來的信念,房白龍堅定地說:「既然幹了這份事業就得擔好這個責任,作為監管人,保證企業平穩運行、不出事就是我們最好的成績,十五年來正是這樣的擔當激勵著我一定要為企業保駕護航,把企業的安全生產搞到實處。」
十五年的美好年華,房白龍從年輕小夥變成中年大叔,頭髮也慢慢地變得稀疏,但對待工作他卻認真仔細,只因那份擔當與責任。
採訪中,記者和房白龍的談話屢次被他同事匯報工作的電話所打斷,狹窄的辦公室,除了辦公桌椅就是兩個大的書櫥,書櫥裡並沒有擺放多少書本,而是放滿了整齊的「企業安全培訓一期一檔」等資料。書櫥旁邊有一張摺疊床,據房白龍介紹,這是今年汛期時從家裡搬過來的,為的是值班後小憩一會。
房白龍的辦公桌堆滿了資料,坐下工作時那些資料已經擋住了他的大半張臉,能看見的只剩下他時常緊皺的眉頭和日漸稀疏的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