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遊戲王》四位主角分別是王樣、表遊戲、海馬和城之內,他們四個的卡組各有特色,可以說是風格完全迥異的四個牌組。那麼在他們四個人中,誰的牌組在實戰中更實用一些呢?下面我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是王樣的卡組,王樣早期牌組基本和武藤遊戲共用牌組,所以卡組中摻雜有兩人各自擅長的牌型,唯一相同的就是ACE都是黑魔導。而且牌組裡魔法陷阱的實用性較高,整體來說還是十分穩定的。但是王樣的卡組放到現實中卻並不是很實用,首先是因為王樣基本每卡下一原因,其次則是因為早期卡牌自我檢索和拉怪能力比較弱,放在實際環境中面對龐大的康場、坑場,成為卡手牌組是不可避免的。我想即便是王樣帶著自己的卡組出來跟你們打牌,也只能緊皺眉頭盯著手牌束手無奈吧,畢竟就算後攻也才六手牌,你們康滿全場。
第二是海馬的牌組,社長牌組的ACE就是青眼白龍,作為早期擁有最強戰力代表的老婆龍,海馬時刻以彰顯老婆龍和三點式老婆龍為核心任務,所以海馬是強攻壓場的典型代表。在早期上級召喚的環境來說如果只是打著玩,白龍壓場是絕對有著一定優勢的,畢竟當時不可能頻繁拉額外解場。可是優勢也等於劣勢,畢竟遊戲王是依賴魔法、陷阱、怪獸三者搭配使用發力的卡牌遊戲,而在面對眾多強力陷阱時,原本指引勝利的強攻也許會變成害死自己的「毒藥」。如果在現實中來看,哪怕是今天本家的白龍依然只能娛樂走走,但是因為k社龍癌屬性和銀河眼系列的委曲求全,白龍倒也站穩了一席之地。對於海馬的牌組整體來說其實是三人中較弱的存在,龐大的資源都為青眼服務一定程度上優勢突出,但是另一方也極大彰顯了劣勢,導致了極端的不平衡。
第三個是城之內,作為一個拿著主角劇本卻演癟三戲份的城之內來說,我倒認為,早期三人裡,城之內牌組是擁有絕對優勢的。如果說王樣盛產禁卡,海馬盛產稀有卡,那麼城之內絕對是神卡製造機。一個怪物箱,當年哪有不帶的道理,大逆轉ztk的徹徹底底,一張替罪羊,從上級召喚被用到了link。三人中城之內的卡組可以說是早期中最好用的,因為在那個系列沒有成為主流得時代,散卡未必不會擁有更好的優勢,尤其是,他還有著當時的神卡「人造人索加」,替罪羊,團結之力,沒有副作用的死活,避免了後場頻繁騷擾的困惑,除了黑洞、閃電漩渦之流還有誰能抵擋住他的風騷呢?
第四個是武藤遊戲的卡組,武藤遊戲雖然是以重坑為代表,但其實這也不過是過渡誇張而已,一不效果無效化,二不有如激流葬,洞之流,怎麼能說坑嘞?遊戲王的牌組體現的多為系列怪物,一般是3小怪1大怪,而魔術女系列直接5小怪一個大怪黑魔導少女(這應該算是表遊在努力把黑魔導師徒融進自己的牌組吧),怎麼說呢,遊戲的牌組多為配合系,合體,拉怪等等,在早期環境來說有著極為優秀的自我檢索和快速完成高攻壓場的優勢。如果將武藤遊戲至今為止的齒輪(現零件),魔術少女,磁石戰士單獨來用,都有著極為不錯的表現能力,可是不要忘記了,這個傢伙他是混用,如果我沒猜錯,他也是個單卡怪,加上陷阱多為需要配合的原因,如果換成我們實際使用的話我想拿卡頓的感覺絕對讓你想直接甩牌。
綜上所述,早期四人幫中看起來最弱的凡骨,其實反倒是最強的,其實在決鬥城市海馬對城之內對決當中就能夠看出來,城之內的實力其實真的早已不容小覷,在面對極度不平衡的狀況下依然和海馬打的有來有回,打個比方就是中規中矩的ocg玩家對上了diy玩家。
聲明:文章為原創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期圖片夾帶私貨,或與文章不相關,懂得自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