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務員無鐵飯碗:辭職成三無 退休成房奴

2021-01-14 中國青年網

  核心提示

  從唐代後期起,退休的官員無論級別高低,都可以享受「半俸」養老,更是過去連做夢也想不到的。但儘管如此,唐宋時休官的實際含義,也不止是失去了在某個職位上行使權力以及支領全額官俸的特權,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房屋居住權。

  7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的「鐵飯碗」將被進一步打破。

  其實,古代也沒有「鐵飯碗」一說,很多官員端的都是一碰就碎的「瓷飯碗」。

  朱元璋時期,全國有七成官員因各種原因離開崗位

  在明朝,朱元璋對違法亂紀的官員嚴懲不貸,先是借戶部侍郎(財政部長)郭桓「空印案」殺掉官員1.5萬人;然後又借丞相胡惟庸、大將藍玉謀反案,大開殺戒14年,受株連被殺的各級官員4萬餘人,至於那些被關進監獄、辭退、開除的更是不計其數。

  據不完全統計,朱元璋時期,全國有七成官員因各種原因離開崗位。當時,有的官員在早晨上班時要跟家裡舉行告別儀式,說今天走了就不一定能回來;熬過一天回到家裡,長舒一口氣又對老婆說一句:「哎喲,今天總算又活了一天,明兒再說吧。」

  官員如此「朝不保夕」,連平頭百姓還不如,這時的公務員端的飯碗,只怕都稱不上「瓷飯碗」。或許有人說,這是建朝之初須用重典,不足為憑,和平時期的古代公務員應該端的是「鐵飯碗」吧!答案是:也不見得。

  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推行《考成法》,據此辦法,萬曆三年(1575年),查出「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巡撫(相當於省部級)、撫按(相當於中央駐各省紀委書記)官員54人。其中鳳陽巡撫王宗沐、巡按張更化、廣東巡按張守約、浙江巡按肖廩,因未完成事件數量太多而罰停俸三月。萬曆四年,山東有19名、河南有12名地市級官員,因徵賦不足九成受到降級和革職處分。張居正當政期間,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員約佔官吏總數的十分之三。

  由此可見,在和平時期,朝廷對「未完成工作任務」的地方官員,動輒扣工資、降級、降職甚至乾脆辭退,稍不注意,飯碗就可能被打碎。

  不僅省部級官員的飯碗隨時被打破,相當於國務院總理的首輔的飯碗有時也好不到哪去。明崇禎在任17年,撤免宰相多達50多人,罷黜國防部長14人、巡撫11人。

  類似的情況並不只發生在明朝。西漢時,丞相一職的平均任期也不長,平均四年多;東漢時,「三公」(古代最顯貴的三個官職太師、太傅、太保)的平均任期還不到兩年半。

  為「公家」服務的師爺、衙役等基層公務人員,朝廷是不管的

  說古代「公務員」捧的是「瓷飯碗」,重要的還不是指上述「通過讀書考試或其他途徑」成為朝廷命官這個群體,因為此群體數量在古代實在太少。

  一般說來,在古代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供養、俗稱「吃皇糧」的官員最多到八九品,也就是到縣令下屬的捕頭(縣尉),類似現在的公安局長,再往下的公務人員,朝廷是不管的。換句話說,佔到古代公務員隊伍90%以上、在各級政府機關上班、為「公家」服務的師爺、衙役等基層公務人員,端的更是比朝廷供養的命官還易碎的「瓷飯碗」。

  「師爺」是比較常見的基層公務員,屬於吏的範疇,專指那些讀書卻科舉不中,轉而研讀並精通行政事務的讀書人。被朝廷任命為縣(市)長的,大多是科舉出身,儘管能寫一手好字,能背四書五經,但要處理一個不熟悉地方的複雜行政事務,一竅不通的大有人在。於是,地方官為完成政務,就須在當地招聘熟悉地方社情民意的師爺,輔助他們處理政務和事務。師爺發揮的作用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具體負責「官府職簿書」等。

  「衙役」也叫「胥」,他們的具體工作是「任奔走供役使」。「胥」又可分為「皂」和「隸」。皂負責具體執行收稅、抓捕和市場管理等具體行政事務;隸就是官員車夫、轎夫、夥房廚師等,負責官員後勤服務工作。

  古代「師爺」和「衙役」等基層公務員,不佔國家編制,也沒有國家財政每月撥付的工資,他們的吃穿用度全靠聘用他們的縣(市)長給予。有錢的、大方的多給一點,沒錢的、吝嗇的少給一點,沒個準頭,全國各地師爺、衙役拿的工資千差萬別。

  這些基層公務員的出路通常是:要麼辭職,要麼被開除,要麼幹一輩子,而且不準參加科舉,永遠不能晉升。對那些幹不好的,縣令老闆說辭就辭,極少廢話,也無須廢話,因為那時對基層公務人員的管理本來就無章可循。

  這些基層公務員的社會地位如何呢?元朝時有人分十等之說,所謂一僧二道,三官四吏,五皂六隸,七倡八優,九儒十丐,官吏之下便是這皂隸,只比演員、儒生體面些。

  有個故事也可說明這一點:滿清時,有群差兵處決海盜,刀砍不動,只好拿鋸子鋸,整得慘不忍睹。一個農家少年路過,大罵他們是飯桶,差兵不服,叫少年來,少年手起刀落,麻利地砍掉一堆腦袋,差兵獎勵少年許多金錢,還叫少年隔日去衙門報到。可是,少年回家卻挨了父親一頓揍,原因就是父親不願兒子去做政府的衙役、皂隸,可見其職業聲望在百姓心中地位之低。

  那麼,師爺、衙役(皂隸)們的工資水平咋樣呢?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明朝宛平縣衙門裡的這班皂隸,每年可領取「工食銀」三兩六錢,恰好是書辦(師爺)的二分之一,基層公務員工資待遇之低,由此可見一斑。

  儘管古代官員和師爺、衙役們,在位時多會貪汙受賄,大搞灰色收入,為自己準備後路,但無論如何,他們的確端的是「瓷飯碗」。形象地說,各級官員是皇帝的打工仔,師爺和衙役等基層公務員是官員的打工仔,和現在給老闆打工的白領、藍領十分相似。

  官員這碗飯並不好吃,但一辭職就會變成「三無」

  如果你覺得官員這碗飯不好吃,想辭職卻也沒有現在這樣自由。比如你不幸遇到朱元璋,你說你不幹了,啥意思?絕對「殺無赦」!

  秦漢時代,凡任公職、吃財政者,通稱為官,除了替朝廷出勤打工外,別無脫離職務的身份和權益。當時的講法叫「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近似現在人們幫老闆打工的意思。一旦因奔喪生病、任滿更替、罷免辭官等各種緣故退休,老闆和僱員的關係即告解除。那麼往往就會變成「三無」了。

  哪「三無」呢?

  一無退休金。就是無論原先俸祿多少,只要離開職位,一律停發俸祿(除非有皇帝特詔照顧)。譬如漢朝俸祿本來就薄,俸祿低或負擔重的人積蓄不易,所以不少官吏一旦休官停俸,就要另覓生計。

  二無工齡。就是除了曾任二千石(郡守的通稱)以上高官者在休官以後重新出仕時,可授予「比六百石」職位以示優惠外,其他二千石以下的休官者,如果再當官,都得回到起跑線,和新任菜鳥官員一起競爭。總之,既沒有可以保留的幹部身份,也沒有可以累計的連續工齡。

  三無餘蔭。就是「人走茶涼」,在職時候的特權和影響,就此一筆勾銷。

  朝廷要官都沒有失業保障、沒有連續工齡,也沒有情義體恤,官階更小的官員自然待遇就更差了:二千石「時有纖微之過者,必見斥罷」,中低層官吏,則有「司隸、部刺史」等紀檢官員隨時「察過悉劾,發揚陰私,吏或居官數月而退」,就是動不動便會打碎了飯碗。

  退休後,便開始了「房奴」生涯

  自隋唐開始,官、職分離,所謂休官,其實只是休職,就是由於奔喪、病傷、候選、罷免、離任、致仕等各種緣故,脫離了能行使一定權力的職位(或差使)而已,但代表個人資格權利的官員身份依然存在。

  換句話說,秦漢魏晉的「公務員」休官以後就是平民(原有貴族身份者例外)。從隋唐開始,「公務員」休官以後依舊是官,在許多方面享有老百姓企望不及的特權:比如涉及訴訟時可以不在公庭拋頭露面,犯罪了可以用官告抵刑,又如住宅廳堂可以有幾間幾架,車輿騎乘可以怎樣裝飾,衣冠可以穿什麼樣式和顏色,乃至死後可以按什麼規格辦喪事、起墳墓,都可以根據官資高低採取與級別相應的排場。雖然說費用都需自掏腰包,但對比布衣即使有錢也不得僭越的種種禁限,「官有常尊」的身份意義就彌足珍貴了。

  此外,從唐代後期起,退休的官員無論級別高低,都可以享受「半俸」養老,更是過去連做夢也想不到的。但儘管如此,唐宋時休官的實際含義,也不止是失去了在某個職位上行使權力以及支領全額官俸的特權,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房屋居住權。

  古代官員授職有迴避原則,就是不許在原籍或有家族產業的地方任職,所以當時的公務員如果經常在職的話,就得到處宦遊。一方面少有時間精力在原籍營建房產之類,另一方面無論到哪兒工作,總有條件優越的官邸供你和家屬居住。

  可是一旦休官,馬上就得搬出官邸讓給繼任者。而且往後定居何處還有限制,比如南宋規定,凡各級地方政府官員休官後,三年內不許在任職地居住,倘在當地有親屬,或置有財產,三年以後也不許居住,違反者處一年徒刑。所以若要盤點休官所帶來的實際損失,迫在眉睫的就是再也不能繼續居住設備齊全的官邸了。

  唐玄宗登基後,前朝宰相李日知瞞著家人向朝廷提出辭職申請,待皇帝批准下來,回家後即命家人整理行裝,馬上搬出官邸,移居鄉村住宅。夫人驚問何故,他說他已經退休了。夫人大怒:「家產屢空,子弟名宦未立,何為遽辭職也?」

  宋仁宗時做過宰相的杜衍,因為一生「不殖私產」,退休後,連遷居鄉間住宅的退路也沒有,只好長期借居南京(今河南商丘)車院(教習馭車技藝的單位,近似後世的駕校),直到去世,「第室卑陋,才數十楹,居之裕如也」。

  宰相尚且不能佔住官邸,其他休官者當然更得靠自己設法解決居住問題。蘇轍退居許州後,眼看李方叔起蓋新居,羨慕不已,「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不如君家得眾力,咄嗟便了三十間」。於是他決心蓋房,享受一下老有所居之福,「平生未有三間屋,今歲初成百步廊」。不過心願滿足了,一生積蓄也耗盡了,於是又自責「我老不自量」,到了這把年紀還來做房奴。(王一)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八類事業單位員工「搖身一變」成公務員,讓人羨慕,鐵飯碗更鐵了
    2020年整體就業環境不佳,很多私企創業型企業都面臨倒閉,一些年輕人走向了失業邊緣,所以穩定的鐵飯碗就成了人們所追求的,鐵飯碗包括公務員、三大網絡、還有一些事業單位,都是人們嚮往的鐵飯碗,這些崗位工作穩定且輕鬆、收入中上等,福利待遇很好,掙著中等的工作,享受著上等的待遇。
  • 「鐵飯碗」大型真香現場:SNH48女團成員考上公務員後,退團
    今天我們說的這個來自SNH48女團的美女學霸陳逸菲,要說起她,不得不提起她考公務員這件事。從陳逸菲的學歷上來看,她妥妥的是一名學霸,就讀華南理工大學的她憑著自己的本事成功考取了上海公務員。但無論怎樣,從考上公務員的那一剎那,陳逸菲就立即決定退團,比起娛樂圈的起起伏伏,也許穩定的「鐵飯碗」更適合她。不過已經成功擠進女團的她,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很出人意料的。
  • 「軍隊文職」崗位成熱門鐵飯碗,待遇堪比公務員,學歷低也能考
    因為公務員相對其它工作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工作,而且是一份很體面的工作,還屬於「鐵飯碗」工作,所以有一份這樣的工作也是一種幸福。但是還有很多工作也是「鐵飯碗」工作,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排名比較靠前的「鐵飯碗」1、醫生「醫生」不管是在是什麼時刻都是最熱門的專業,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響,醫生職位的社會地位一直都在不斷地上升,醫生就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是很多人喜歡的工作,薪資待遇方便也很好,但是醫生這個職業是比較累的職位
  • 2020「鐵飯碗」排行榜出爐!公務員赫然在列,第一名卻有些意外?
    除了公務員之外,還有其他的「鐵飯碗」嗎?答案是肯定的,近日2020年「鐵飯碗」排行榜正式出爐,在前五名中,公務員赫然在列排名第三,教師墊底,第一讓人有些「意外」,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軍隊文職。
  • 事業單位大調整,七類員工搖身一變成公務員,「鐵飯碗」更鐵了
    「鐵飯碗」是對工作穩定、薪資待遇好、有長期發展空間的崗位,社會上很多人都非常的迷戀這樣的崗位,是很多人理想中的工作之一。 「鐵飯碗」的崗位一般都是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一般工作穩定,福利待遇都非常的好。不過,想要進入「鐵飯碗」崗位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 公務員退出幾種方式,辭職、辭退和開除什麼區別?
    現在進入公務員序列基本上以招考為主,也就是所謂的「逢進必考」,但是有多種的退出方式。正常退出的方式有退休、辭職、辭退、免職,非正常退出方式有撤職、開除。一、退休。當公務員達到退休的年齡之後,或者自己因為某些原因喪失了工作的能力,這個時候按照法律的規定對退職手續進行辦理,同時得到一定金額的退休金等,安穩度過晚年的行為。
  • AI會砸掉公務員的鐵飯碗嗎?
    大概是98年前後的失業潮,太讓人驚悚了,以至於很多中國父母都費盡心思地要把孩子送進國企、公職單位,謀一個鐵飯碗,更有甚者,花費幾十萬託人情,但國企的鐵飯碗並不光鮮,甚至於單調、枯燥,人浮於事的情況更是比比皆是:大家沒具體的KPI指標,不用切實地寫代碼、做製造、賣產品等等,只能喝茶水
  • 「鐵飯碗」要沒了?32種事業編制將被取消,此類人將不再是公務員
    一直以來,國人都希望自己將來能安安穩穩的生活,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健康的身體,以及一份穩定的工作,最好能一直穩定到自己可以退休養老,不僅不用擔心失業,而且收入還十分穩定。然而,這種工作在國內不是沒有,但是大多數卻都是事業編制單位,普通人如果能進去,那真的就是吃到了「鐵飯碗」。
  • 公務員有什麼「魔力」?騰訊員工棄年薪75萬工作,辭職考公務員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2021年報考國考的人數達到了151萬,比去年增長了40多萬人,受大環境影響,報考公務員的人越來越多,穩定鐵飯碗成為人們所追求的。」騰訊員工棄年薪75工作,辭職考公務員近日一位網友發的一個帖子引起了熱議,他帖子上他寫道:「自己是騰訊的一名員工,年薪高達75萬,受不了996的工作制度,公務員過了政審果斷辭職!」
  • 年輕人應該參加公務員考試嗎?
    公務員是最受歡迎的職業,許多大學生將公務員考試作為他們的首選。有人會問,公務員如此穩定,為什麼每年還要招這麼多人呢? 有那麼多空缺嗎? 實際上,除了正常退休外,還有許多年輕的公務員選擇離職。從表面上看,他們的工作時間是朝九晚五,但實際上,加班是經常的事情,而且沒有加班費。
  • 公務員和老師都是「鐵飯碗」。為什麼大部分女大學生更喜歡後者?
    公務員和教師都是「鐵飯碗」,為何大多數女大學生,更青睞後者?這就導致了兩種鐵飯碗工作大受歡迎,一種是公務員,另一種就是教師了,這兩種職業都非常穩定,而且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工作環境也十分舒適,不過在這兩種鐵飯碗中,似乎大部分女生都很青睞教師,這是什麼原因呢?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畢竟兩種都是鐵飯碗,公務員還是國家的人,其實女大學生們之所以青睞教師,主要是考慮到3點原因。
  • 事業單位改革,八類員工將調整為公務員,「鐵飯碗」更鐵了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政策不斷的改革更新,一些事業單位的編制也在面臨著改革,還有可能轉化成普通的企業員工,不再享有「鐵飯碗」的福利待遇,但是事情總是有利就有弊
  • 軍隊文職也很好,別只苦苦想著公務員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穩定高薪的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體制內鐵飯碗工作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想要安穩,很多人想到考公務員或者教師,但是除此之外軍隊文職也不錯。公務員工資參照當地的標準,不同地方有所差別,工作穩定,只要不違法,旱澇保收到退休,但是前途競升很難,得熬工齡熬資歷。軍隊文職也屬於國家工作人員,工資是國家統一標準,按照學歷標準制定工資範圍,工資制度非常完善,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在部隊工作,一般本科生工資9000元左右,探親休假等按照軍隊有關規定執行。
  • 這個「鐵飯碗」不香了?一年內近6萬人辭職,大學生還敢入行嗎?
    「鐵飯碗」一直是大學畢業生的追求和人們羨慕的對象,不少大學生在上學期間就已經把畢業後拿「鐵飯碗」作為理想。 最受人們追捧的「鐵飯碗」工作有:公務員、教師、醫生、國家電網、軍隊文職、國家菸草等。
  • 公務員工資待遇不算高,但4個隱藏福利被曝光,網友看了羨慕哭!
    有人覺得公務員工資和自己差不多,為什麼很多人每年擠破腦袋都想考進去?其實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惑,今天賀老師就和大家好好聊聊,公務員的「隱藏福利」,看看對你有沒有啟發。
  • 小丑魚:10月除了公務員考試,還有事業單位這些「鐵飯碗」值得考
    經過上半年大規模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後,很多考生會感覺,下半年除了國家公務員考試外,其他再無大型考試了。其實只是你不了解各類考試而已,下面陝西中公教育小編就來說說下半年還值得去選擇的「鐵飯碗」。國家公務員考試,不用說,公務員編制,穩穩的鐵飯碗,10月份將會進行招錄,招錄人數2萬人以上,不論是應屆生還是往屆生,均有崗位可選擇。
  • 如果讓一個省直機關的公務員辭職去經商,真的會有人辭職嗎
    如果讓一個省直機關的公務員辭職去經商,真的會有人辭職嗎?回答肯定是有。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對自己人生的規劃不一樣,有可能我們「珍之若眼珠」,別人卻「棄之如敝履」。我們異常珍惜的機會,在別人看來可能卻是限制自己發展的桎梏。
  • 辭職醫生,一次考上公務員,圓母親夢想,她分享三個刷題規律
    望女成鳳,望子成龍,這是千年傳統,母親那個年代錯失鐵飯碗,如今靠縫衣服支撐著家裡大部分的生活開支,有很多次她的內心都想告訴孩子,去考公務員吧,卻擔心給孩子太多壓力,她把這夢往心裡掩埋。「我正式辭職了,三個月後報名公務員」,聽到這句話,母親心中有所顫抖,生怕孩子行事魯莽,丟了事業編,卻也沒能成「公」,幸好,她的基礎功底紮實,翻開教材她得心應手,僅用1個月就看完了行測和申論教材,並做好了筆記,實時備查。
  • 體制改革4類人員「躺贏」,事業單位轉公務員,比鐵飯碗還香甜
    每年的公務員考試,在我國除了高考中考外,就它規模大了。今年的國考報名人數已接近80萬,如此具有吸引人的職業,若說公務員屈居第二,沒有哪個職業也第一了。 公務員的魅力不僅是鐵飯碗,更主要的是福利待遇好,而且相比進企業工作壓力小工作時間有規律。
  • 鐵飯碗也有不同,鐵飯碗「幸福指數」排行,工作輕鬆穩定待遇還好
    「鐵飯碗」一般是指:工作單位比較好,只要老實完成本分工作,不作死,就能一路做到退休,不存在失業等風險,並且工作穩定收入還很可觀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家長一直督促學生好好學習,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以後能夠以一份收入穩定待遇好的鐵飯碗工作。這不但是家長的想法,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大學畢業生也想擁有一份鐵飯碗的工作,這也是近幾年考公務員的人數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