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便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其關鍵在於一個陰陽消長的微妙節點。而對於道教而言,這天是道教真正的聖誕節——元始天尊聖誕之日。
「冬至」也稱為「至節」,這一「至」字有三個含義,冬至這一天不僅是「陰極之至」,也是「陽氣始至」,同時也是「日行南至」之時。冬至日的關鍵在於一個陰陽消長的微妙節點。自古便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不斷生長的陰氣終於達到頂峰,陽氣也終於停止了銷蝕,就要回升了。冬至節則是那個陰陽交割的臨界點,這也是冬至成為曆法上重要節氣的原因之一。這便是天地間「冬至一陽生」的微妙。而對於道教來說,這天是我們道教真正的聖誕節——元始天尊聖誕之日。
元始天尊(資料圖)
元始天尊聖誕冬至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道教奉其為無上道寶。元始生於太無之先,稟自然之氣,稱元始天尊。《歷世神仙體道通鑑》稱:「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
元始天尊即道的根本顯化,又根據時代的不同分別有不同的稱呼,而最為後世熟知即是三清道祖裡位居最正中的玉清聖境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居天之最高,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稱,神靈所居之處是「玉清三元宮」,為三界最高之天。
冬至乃全年一陽之始,元始天尊為眾仙之宗,元始天尊乃眾陽之開端。諸天之本始之所以將元始天尊聖誕日與一陽初生的冬至日聯繫起來,是因為這兩者之間都含有萬物根本、諸事之源的深意。宋代易學大師邵康節曾有詩云,「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也正說的是此理。
元始天尊(資料圖)
元始天尊名號功德
《太上洞玄靈寶十號功德因緣妙經》說元始天尊十種名號:無上道、元始、太極、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師、天尊。此種種名號皆是讚嘆元始無上功德,無量法身。《太玄真一本際經》中解釋為:「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三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
元始天尊(資料圖)
元始天尊形象奧義
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寶珠,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奧妙之態。
黍珠(資料圖)
元始天尊手上之寶珠,更為道教大道根本之象徵。《正統道藏》之中開篇第一經,其中包含「群經之首,萬法之宗」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就記載了元始天尊說法之時,「十方無極天真大神一時同至,一國男女,傾心皈仰,來者有如細雨迷霧,無鞅之眾,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於是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眾,具入寶珠之中。」
元始天尊說法之時,十方世界高真上聖,都來聞經聽法。導致國土下陷,元始天尊施大法力,懸一粒黍米寶珠與空玄之中,將無鞅數眾,接引進寶珠之中。關於此珠之奧義,陳碧虛《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云:「舊說以珠表清虛之體,黍米馨香百穀之長,納人入珠,明妙道包容也;處在空中,不累諸有也。去地五丈,離於五欲也……夫元始開圖,法教非一,或無為端寂,示物歸根;或變化威靈,使人慴伏。而神通自在,真應無窮。珠納天人,何容不可!」這一顆小小的黍米寶珠象徵了宇宙開闢之前混沌之態,由此一粒黍米寶珠,後天之萬物萬事,皆從此黍米寶珠開化出去,故曰元始黍米之珠,就是宇宙的根本,是萬物之本源,乃大道之化相。
朝元圖(資料圖)
元始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三界之上。梵炁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鬱羅蕭臺。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淨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寶珠之中。玄之又玄。開明三景。化生諸天。億萬天真。無鞅數眾。旋鬥歷箕。回度五常。巍巍大範。萬道之宗。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