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一個旅遊城市,一個宗教文化大行其道的城市!唐大中年間(842-857),道教在明初傳入廈門,天主教在明崇禎年間傳入廈門,伊斯蘭教在清中期傳入廈門,基督教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傳入廈門。此時的廈門,五大宗教信仰繼承、延續、發展。
在這些地方中,佛教最興盛,現在有三十一個佛寺,比較有名的有南普陀寺、鴻山寺、虎溪巖、白鹿洞寺、碧山巖等等,久而久之,這些佛寺也成了人們祈福的靈驗寶地!
這一天,蟀大叔跟大家介紹其中一座寶地,不是南普陀寺,而且該寶地鬧中取靜,人氣如虹!
此寺即廈門啟明寺,最初建於明朝,當時仍為土廟,稱「東宮」,後因祈福靈驗而得以擴建,改名蓮花道場,改稱「啟明堂」,後來又改為寺。
啟明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曾被徵用為兵營,1983年又改為寺院,此後兩年又進行了重建。
截至2001年,啟明寺已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在原有老廟的基礎上增加了十倍,現有天王殿、觀音殿、彌陀殿、綜合樓四座廟宇,寺院僧眾達二十餘人。大悲殿又稱觀音殿,1999年重建,佔地120平方米,內有釋迦牟尼佛、三寶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佛像,後面建有全國最大的室內銅像,高達21米,真是阿彌陀佛的銅像,是全國最大的室內銅像。因此,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都有許多人到啟明寺來祈禱。
老爺子走進寺院後,感覺寺院氣勢磅礴,設計大氣有格調,寺院牆面的橙色金黃加上綠植的綠色,與蔚藍的天藍色相映成趣,非但不讓人覺得俗氣,反而讓人覺得充滿了大自然的生機與創造力。
廟宇內部結構特別注重結構與色彩的把握,梁為水泥仿木結構,再刷上紅底黃金的油漆。
沿寺後的健身道上山,可俯瞰全寺,夕陽映照下,陽光灑在金黃色的屋頂,仿佛佛是下凡,又給寺廟增添了一種神聖的感覺。沿著石道一直走下去,沿途會有一些小亭供遊人和香客休息,可以說是廟宇的一大暖意,在建好後一開始就要考慮別人的感受。
可以說,這裡有著復古的廟宇建築和高聳的城樓,相互映照,古今結合,相得益彰!尤其值得說的是,啟明寺從大門到石柱的位置,沒有一處沒有捐獻人名,令人驚嘆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