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武漢經開區漢南大道、官蓮湖大道交叉路口,車來車往。
漢南大道一側,施工標誌劃出施工區域,一輛黃色登高作業車停靠,湖北移動施工人員正在調測路網基礎設施。
這是武漢經開區新增的78公裡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施工現場。年內,武漢經開區將擁有106公裡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屆時將擁有超過100種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應用場景。
測試路從漢南延伸到沌口
14時20分,漢南大道一電子警察監控杆下方,湖北移動施工員王康勝緩緩登上高空作業車,將5G物聯網卡插到電子監控杆的5GCPE設備上。
5分鐘後,電子監控杆側方,技術員黃英義打開電腦,登錄智能交通視頻平臺,人流、車流動態畫面清晰流暢。
「安裝調試成功!」湖北移動武漢公司政企客戶部經理楊濤解釋,電子監控杆上安裝了5GCPE、槍球攝像機、傳感器等設備,插卡調試後,路況信息就能實時回傳到管理端了。
武漢智慧生態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力介紹,今年11月,武漢經開區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二期項目啟動,開放測試道路從漢南紗帽延伸到經開區的核心區域沌口、沌陽,基本串起武漢經開區全域,全長78公裡,沿路260多個路側杆件安裝了5GCPE、傳感器、攝像頭等1540套設備,目前進入調試階段。
「路網基礎設施,是感知路網特徵、道路參與者的信息交換樞紐。」陳力說,通過路側杆件上裝的各種設備,採用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車與外界的信息交換)技術實現V2V(車與車)、V2I(車與路邊單元)、V2N(車與網際網路)的數據互聯互通,並在MEC(邊緣計算)或雲服務平臺上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再將信息結果反饋給車端,從而實現自動駕駛雲、管、端的協同配合,讓「聰明的車」開「智慧的路」。
「最強大腦」支持超百種場景
在武漢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數據機房內,黑色機櫃縱向排列,伺服器高速運轉,這是智能網聯汽車得以正常運行的「最強大腦」。
為服務二期項目,湖北移動11月底新增7臺雲存儲伺服器。楊濤說,通過5G網絡,前端物聯網卡採集的路況數據信息在此交換、存儲。
「整個項目非常複雜,還從未有如此規模重大的行動。」湖北移動武漢公司經濟開發區副總經理萬向榮坦言,二期道路一共有140處移動5G基站,還要服務包括V2X平臺、基礎服務平臺、數據服務平臺、pass平臺、開放數據平臺、智慧交通平臺等,高峰期130多人同時施工和調試,道路施工還要避開早晚高峰,工期緊,技術要求高。
「我們正在搶抓進度,預計今年年內將建成。」陳力稱,二期項目全面覆蓋5G信號、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路側感知設備和車路通訊系統,具備L4及以上等級自動駕駛測試運行條件,擁有超過100種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應用場景,將成為全國最大的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運營示範區。
做強汽車產業生態鏈
在陳力看來,信息技術革命正推動智能汽車高速發展,讓汽車具備了「千裡眼」「順風耳」。
去年,武漢經開區首期28公裡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道路建設完成,公交車、環衛車、計程車、物流車等多種車型自動駕駛場景同時開放,目前已吸引國內外40多家汽車企業進駐,自動駕駛生態日益成形。
「目前,全國有29個城市做智能網聯汽車,武漢作為第一批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位於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第一梯隊。」陳力介紹,圍繞建設5G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武漢經開區將吸納更多上下遊企業,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生態鏈,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飛速發展。
我省「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高質量建設國家存儲器、國家航天產業、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四大基地。陳力說,未來,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在一期、二期項目基礎上,建設三期項目,進一步提升速度、降低成本、加強創新,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貢獻更多武漢經驗。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強鬱文
作者: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