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中國絕大多數運動員的成長路徑,邵婷這位三屆WCBA總冠軍、全明星和總決賽MVP,是通過普招進入大學,然後再走上籃球職業化道路,同時她也攻讀了北師大教育學博士。《五月雲詩會聽見體育之美》,今天為您帶來的是中國女籃隊長,北京女籃球員邵婷朗誦的《未選擇的路》。
讀書和籃球,看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難以選擇。但是對於女籃運動員邵婷來說,她的選擇恰到好處,在讀書上,她在北京師範大學達到博士的高度;在籃球方面,她從大學生聯賽起步,之後加盟北京女籃進入WCBA,之後站穩腳跟,獲得聯賽總冠軍,然後進入國家隊,不斷進步,在國際大賽上屢獲佳績,包括女籃世界盃第六名的好成績。邵婷也成為新一屆中國女籃的隊長,並受邀加盟高水平WNBA聯賽繼續苦練球技。
讀書和籃球,是邵婷探索世界的兩種方式,她對二者有著同樣的熱愛,讀書讓她自信,籃球促其自律,兩種方式並行不悖地讓邵婷朝著夢想不斷邁進,讓她成為更優秀的人,這就叫選擇,這是一種智慧。
《未選擇的路》
羅伯特·弗羅斯特 美國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USA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揭示的是人生道路上面臨的重大抉擇。詩人並沒有直言兩條路代表什麼,他所闡明的是抉擇本身。詩歌描繪的是一個面臨抉擇的人和他進行抉擇時的心態。詩人所選擇的是一條人跡更少的路,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魅力。
這首詩樸實無華而清新雋永、寓意深刻。詩歌分為四節,每節的第一、三、四行,第二、五行分別押韻,自如的節奏中透著堅定又滲出絲絲遺憾。整首詩韻律優美,讀起來傳遞著優雅的音樂感。
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他曾當過新英格蘭的鞋匠、教師和農場主。他的詩歌從農村生活中汲取題材,與19世紀的詩人有很多共同之處,相比之下,卻較少具有現代派氣息。他曾贏得4次普立茲獎和許多其他的獎勵及榮譽,被稱之為「美國文學中的桂冠詩人」。弗羅斯特的代表作品:《詩歌選集》《一棵作證的樹》《山間》《新罕布夏》《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林間空地》和詩劇《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詩歌全集》《未選擇的路》。
來源:北京體育廣播
傳遞信息,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