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走出的孩子如今畢業成軍官,寒門出貴子終究不是一個笑話!

2021-01-09 咕力咕力兒歌動畫

四年前,山村孩子魏凱倫收到了國防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他激動地對著大山喊:「我走出去了!」四年後,魏凱倫從青年學子成長為一名軍官,標定了人生航向。今年7月,他即將本科畢業,奔赴強軍新徵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是直屬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的軍隊綜合性大學,也一直是國家和軍隊重點建設的院校。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是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的院校,是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也是軍隊唯一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支持的院校。

農村的條件是艱苦的,以至於農村沒有很好的人才培養條件,再加上人們觀念的局限性,很多孩子讀書中途都逐漸地放棄了,在高考的大環境下,農村學子和城市學子放在一起比拼的確是處於劣勢,以至於很多人一直在感嘆:寒門再難出貴子。

在一定程度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基於現實,我們難道就真的該認命嗎?

主人翁魏凱倫真正意識到需要改變命運,需要突破意識局限還是在初中時代,他說那時候每天騎著單車需要翻越好幾座大山才能到達學校,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要推著自行車走的,因為山上根本就沒有完整的路可以騎車,漸漸地魏凱倫開始厭倦了上學的那段行程,而他的母親總是鼓勵他:只有努力學習,走出大山,以後就可以再也不用推這輛自行車了。

孫宜林,來自河南,世代以務農為生。現在很多討論的人看重資源,其實古代有很多名人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很多名人成名後也是一直以「耕讀傳家」而自豪。這個傳統現在是越來越少見了,現在孫宜林很好地重現了這一點。像很多農村家庭一樣,父母對孩子的預期是鯉魚跳龍門,能夠通過高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人生,為此孫宜林父母雖然文化水平低但還是為兒子訂了嚴格的學習計劃。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的情況是,父母讓孩子往東,說我是為你好,孩子的反應是偏往西,說不要你們這樣對我好,我要過我自己的生活。

我們讀了那麼多年書,都知道那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可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少家長願意讓孩子去掃地,尤其是在面對高考的時候?

又有多少孩子,願意把自己的時間用在家務用在父母感恩上。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學習秘訣千千萬,說至底,就一個「誠」字。孫宜林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學習的好壞不僅僅看時間看資源,更要看自己的那顆心。

一直以主動的心態來學習,來做事,來做人,那麼不僅僅是高考,相信他在未來的人生的大路上也能繼續這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上面兩位主人公都是寒門出貴子的典範,說到底還是教育的問題,魏凱倫作為一名大山裡的孩子,能夠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這其中他所做出的的努力我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們卻能夠看到他在走出大山之後,面對著不一樣的世界,還是存在許多困難的,如果不是部隊對他堅毅品質的磨練,那它很有可能會選擇放棄。

權威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通過研究50年數據,得出了一個讓全社會譁然的結論:90年代後,考上北大的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這些社會精英只佔全社會人口的1.7%,卻有40%的北大學生誕生於這樣的精英家庭。

自孩子出生以來,由於每個家庭的條件不一樣,本身就會產生差距,比如有的孩子生來就有保姆,喝最好的牛奶,穿最好的衣服,可是有的人一出生甚至連爸爸媽媽都沒有,每天都在饑寒交迫中度日,更不用談上學,因此,考上大學成為許多農村孩子「翻身」的唯一條件,擠破了頭想要走進大學的校園。

如果說這些生活在大山裡,生活在農村裡的孩子沒有經歷過世俗的沾染,那麼在走出大山之後,面對那世俗紛雜的世界,稍有不慎,依然會墜入深淵,魏凱倫考的是軍校,軍隊基本是紀律嚴明,成為軍官之後,他可能一輩子生活在軍營裡面,或者為部隊其他方面做出貢獻,自然也就不存在被世俗玷汙的可能,由此而成為一個可塑之才。

我們說魏凱倫是幸運的,如今在許多普通的大學裡面,人云亦云的現象很多,室友玩遊戲你不玩,那你就會脫節,自然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如果你能夠堅持自己還好,倘若把持不住,就會隨波逐流。

記得前段時間有一條新聞是這樣的:

據江蘇電視臺報導,南京某小區連續發生外賣被竊事件。民警調取監控找到了偷取外賣的周某。據當地警方表示,周某是某知名大學本科生,正在複習考研,為了供他上學,家中另外兄弟姐妹三人均已輟學。因為涉嫌多次盜竊,目前周某已被刑事拘留。

後經權威信息出來闢謠稱該大學生並不是貧困生,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其購買的外賣餐食在小區門衛處被人拿走,遂產生報復和佔便宜的心理。

世俗紛雜,萬不可一概而論,也不可以以偏概全,富二代不一定就有「炫富」「敗家」等標籤,寒門學子也不一定就有「勤工儉學」「懂事孝順」的標籤,何為標籤?都是別人貼上的才叫標籤。

想要讓孩子能夠堅持自我,一定要從孩子的早期教育開始,「咕力動畫」致力於好習慣培養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這些習慣的重要性,同時,具備模仿天性的孩子用自己的行為學習著這些技能。

咕力咕力還推出了很多款適合親子之間一起玩的遊戲,比如「恐龍兒歌玩具」「咕力咕力機器人」還有「熊貓玩具」等等,這些遊戲都是根據不同年齡段開發的哦,爸爸媽媽可以陪著寶寶一起玩,也可以自己學會了教寶寶怎麼玩,總之,絕對是一款陪伴寶寶童年的佳品。

相關焦點

  • 寒門難出貴子的真正原因
    在信息如此發達、文化的獲取如此便捷的今日,為什麼寒門或普通人家反而難出貴子呢?有人說這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教育水平限制的,教育的格局限制了公民格局,公民的格局則限定了家庭的格局,而家長及老師的格局又限制了孩子與學生的格局。也就是說,父母的格局框定孩子的視野;這就又應驗了那句話,龍生龍鳳生鳳。
  • 從古代科舉看:寒門出貴子的現象
    隋唐以後,寒門一直在出貴子,其實從歷史上看寒門出的也不是很多,只是現在越來越難了,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我們需要弄清楚三個問題:1、何為寒門?以前和現在的寒門一樣嗎?2、何為貴子?古今的貴子有什麼不同?3、現在不出貴子了,那麼,以前和現在如何界定?何為寒門,古代窮苦人家為寒門,現在指的是城市和農村的低收入家庭。什麼是貴子?古代高中舉人、進士應視為貴子,現代我想應該是考入重點大學的孩子們了。
  • 寒門果真難出貴子?
    我可能又來扎心了……大家晚上好呀,最近在短視頻平臺經常看到親子活動,比如父親彈琴,孩子唱歌。母親唱歌,孩子伴舞,從視頻上來看,父母都是有功底的。下面的評論也都是慢慢的正能量啊。網友1:果然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01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 寒門出貴子更容易了嗎? 時隔多年,清華大學本科新生農村生源重新回到兩成以上。
  • 掐指算來,「寒門出貴子」真的越來越難?或許,不是這樣
    寒門出貴子,因為「寒」「貴」轉換的巨大落差,總是讓人無限期待。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有人感慨當下這個社會已固化。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在這裡,不妨當一回算命先生,掐指一算,拆一拆「寒門出貴子」這個五字,或許就有一個相當相當有趣的答案。
  • 寒門難出貴子?不能一概而論,應該看這三個因素
    寒門出貴子,良好家風帶給孩子的積極影響 興許我們常聽到父母說的一句話,「看看你哥,看看你姐,再看看你」,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有兄弟姐妹,那就逃離不開親人間的對比,走出家門,就有了更多對比,對比他人的優點,糾結自己的缺點,那麼這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真的越來越墮落麼
  • 4年前,工地搬磚卻收到知名大學通知書的威凱倫,如今怎麼樣了
    說起名人相信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定義,可最近卻出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名人!都說現在寒門難出「貴子」,但也是不盡然。有句老話說的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趙桂寧也是一樣!學習的時候辛辛苦苦,沒有過人的天賦,他也是如同大多數的高考生一樣,日夜苦讀,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
  •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我給出的答案是能!這個問題曾在幾年前《超級演說家》中,我們猶新的記得一位叫劉媛媛的選手,她曾慷慨激昂的論述了一番。這一期我反覆的看過幾遍,在中不斷咀嚼回味。但是,凡是寒門都能出貴子嗎?那麼,答案顯然是不 !貴子的定義是什麼?
  • 寒門難出貴子,這是真的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導語: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壓力極大的環境中,每個人都努力地往上爬,想要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想要在這個社會中立足。但是每個人生來就是不一樣的我們怎麼樣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呢?今天小編帶大家去看一看寒門怎麼出貴子!
  • 什麼樣的寒門還能出貴子:人民日報點名表揚吉林寒門學子李東明
    都說現在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因為教育的發展越來越與家庭條件開始掛鈎,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被落下,就只能去報各種輔導班。可是,每年仍然有很多寒門子弟不向自己的命運屈服,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在10月18日的時候,人民日報點名表揚了出生在吉林的寒門學子李東明,他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窮不怕,只怕不爭氣。我們的古語常說:不爭饅頭爭口氣,李東明就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他的家庭真的是很「糟糕」,父親腿上有嚴重殘疾,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從小李東明就是非常懂事聽話,高考的時候他考上了揚州大學。從大一的時候他就在學習之餘做兼職、打工,而且打得還不止一份工。
  • 湖南高考文科第一名的常德伢:我不是「寒門貴子」,帶著媽媽遺照上...
    而聊到「寒門難出貴子」話題時,何潤琪表示,「如果你的父母能滿足你衣食住行及求學路上的各項基本需求,那不必把自己的家庭定義為寒門,並以此給自己的發展設限。」在言語交談中,何潤琪都表現得很樂觀、自信,有想法、有主見。他認為自己不是「寒門貴子」,只是從普通農家走出來的一名學子。同時,他相信,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去改變或者實現一些事,比如考上理想的大學。
  • 為什麼「寒門貴子少了,寒門出敗子多了?」老師直言不諱指出問題
    有人說」現在寒門出貴子少了,很多寒門出敗家子」你怎麼看?為什麼?不是寒門出敗家子多了,而是寒門富養,所以出敗家子多了,這種敗家子,如果在富人家大家都覺著正常,因為老話就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但是如果出現在寒門,就讓人不解了。
  • 寒門難出貴子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真假推斷——命運由自己決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最近經常被大家討論的話題之一。你認同這個觀點麼?「貴子」到底應該如何界定?怎麼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親子教育、學業教育上容易出現哪些誤區?如何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如果已經陷入誤區,補救的辦法有哪些?我的觀點是:寒門能否出貴子,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
  • 抱著媽媽遺照上清華的男生,重新定義了「寒門貴子」
    如果不是看到了新聞報導,我壓根不知道,有這樣一位大男孩,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並且在開學之際,帶著媽媽的遺照來報導。只是想告訴媽媽:他考上了清華大學,沒有辜負父母對他的期望。他就是,何潤琪。帶著媽媽遺像去報導,已經是很「有故事」的人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何同學在談到「寒門貴子」時候的全新觀點。
  • 今年考入清北的雙胞胎家庭背景曝光:比寒門更可怕的,是寒門思維
    父親趙忠琪沒有多高的學識,然而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卻清楚的知道:大山裡的孩子沒有別的出路,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三年時間裡,每個周末趙忠其都會從農村趕到縣城,與孩子交談,了解他們的想法。寒門之寒,「寒」在父母眼界的缺失和教育理念的匱乏。貴子之貴,在於孩子獨立的人格和堅韌品質的培養。與其抱怨寒門難再出貴子,不如身體力行,當好孩子人生路上的領跑人。
  • 曾經甘肅通渭的「搬磚男孩」,國科大畢業成為軍官了
    當天,他還在工地搬磚一天能掙50塊錢拿到通知書的他在村口激動地對著大山喊:「我走出去了!」這一幕曾感動無數網友生在大山,兄弟姐妹4個家庭的重負讓他渴望從山裡走出去上學時魏凱倫經常需要推著自行車走陡峭的山路「我真的走夠了努力學習,走出大山
  • 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這4種打雞血方式,會讓貧窮代代相傳
    但隨著時代發展,階級固化的現象日益嚴重,於是有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但不可否認,儘管競爭如此激烈,仍然有不少寒門出身的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孩子跳出了階層限制,成就了孩子精彩的人生。01劉媛媛:從貧苦差生到女企業家,她的父母為底層家庭教育樹立了榜樣網上一直有一個很火的視頻,就是北大法學院的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總決賽上的演講《寒門貴子》,據說已經有了上億的點擊量,直到今天,熱度仍然不減。
  • 為啥寒門很難出貴子?盲目「富養」不可取,需理解富養的真正含義
    可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窮二代,變得開始不努力,甚至沒有責任心,而且內心極其虛榮,反而現在的富二代人才輩出。這讓許多人都認為寒門難出「貴子」,可真的是這樣嗎?我家的鄰居就是一個這樣的家庭,家中一共三口人,父母開著一家小麵館,而他們的女兒現如今已經上了大學。
  • 超級演說家劉媛媛《寒門貴子》經典案例(視頻+文稿+內容分析)
    前些日子,有一個在銀行工作了十年的HR(人力資源管理師),他在網絡上發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意思是說在當下,我們這個社會裡面,寒門的小孩兒他想要出人頭地,想要成功,比我們父輩的那一代更難了。這個帖子引起了特別廣泛的討論,你們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故事開頭,問句引起思考,點明中心論點。」
  • 寒門貴子,階層固化不能只指望高考改變
    寒門貴子,階層固化不能只指望高考改變撰文丨墨黑紙白寒門難出貴子,是現代一個較為統一的認識,但需要區分的是,這個貴字究竟貴在哪裡?是分數的貴?還是上的學校的貴?還是畢業後對社會貢獻的貴?抑或說人前的貴?還是裡子裡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