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為時而著
——學習《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有感
文/馮煥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出版後,由於從事文化文藝工作的關係,我第一時間翻看了第11個專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在去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文藝界、社科界委員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四個堅持」的明確要求。作為基層文藝工作者,我當時感到特別振奮、由衷欣慰。這次重溫這篇經典講話,我有感而發就「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談一點理解和感受。
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而著」的「時」,我的理解就是時代,每一個文章作者所處的時代。「為時而著」,便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
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
文藝是時代的產物,承擔著記錄時代、傳承時代、引領時代、促進時代的功能作用。時代性是一部優秀文藝作品最鮮明的特徵,具有時代烙印、走在時代前沿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是文藝作品之所以傳世的靈魂所在,也是文藝作品應該永恆追求的主題。
歷史上有影響、傳得開、留得下的文藝作品,無不與產生它的時代緊密關聯,記錄和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深刻表達了當時人們的道德、思想、精神、審美和價值追求。
文學作品如此。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記錄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年的社會面貌,它的內容囊括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深刻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習俗、情感、認知和價值觀。
我國四大名著之《紅樓夢》,描繪了上至皇宮、下及鄉村的廣闊歷史畫面,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複雜深刻的矛盾衝突。蔡元培曾評價說,「《石頭記》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說也。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於漢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則圍繞主人公苦刑犯冉·阿讓的個人經歷,生動展示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十幾年的時間裡,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藝術作品也同樣如此。
我國十大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生動再現了宋代京城的繁榮景象,同時又暗藏玄機,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記述了王羲之與當朝眾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雅集蘭亭的壯觀景象,抒發了他對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其書法藝術是魏晉風度的審美典範,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文藝都能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
文藝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隨時代而生,又引領時代的風尚和時代的變遷。不管是高原還是高峰,文藝都是每個時代的精神食糧和精神脊梁,都佔領著時代的精神高地。文藝工作者理應追隨時代、順應時代,用優秀的文藝作品去書寫時代、引領時代,「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在文藝的傳承創新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文藝工作者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做與時代脫節、活在過去的唯歷史主義者。文藝作品不能只往古而不追今。我們學習歷史、傳播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啟迪當代、傳承時代,從古人那裡汲取經驗智慧,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文藝離開了時代,往古而不追今,就成了歷史文獻。
歷史上流傳開來的文藝作品是我們了解歷史和民族文化生動、鮮活的素材,但它們不是單純的歷史記述,往往帶有作者濃厚的感情色彩、生活智慧和鮮明的時代借鑑性。
文藝工作者也不能「閉門造車」「天馬行空」,做脫離現實、架空歷史的虛無主義者。空洞的幻想缺乏靈魂,「離開了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再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也是蒼白無力的。」於時代、歷史、人民而言,這樣的創作徒勞無功,這樣的作品毫無價值和意義。
文藝工作者應該做「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時代弄潮兒。時代是能影響人的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是與人緊密聯繫的時空概念。文藝工作者不能脫離時代,正如人不能脫離社會,魚不能脫離水。
文藝作品離不開作者的生活實踐,更離不開時代賦予作者的認知、情感、思想和三觀,這些正是文藝工作者進行守正創新的基礎。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幹涸。文藝工作者只有主動融入時代,「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汲取營養智慧,才能創作出無愧於自己藝術理想、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創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原始展示醜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時代在變遷,歷史在曲折中前進,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但總體上是進步的、向好的。
文藝工作者要有時代的視野,時代的格局,要走在時代的前沿,要有為時代激濁揚清的勇氣、魄力和擔當,勇於回答時代課題、解決時代問題、引領時代風氣。那些「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片面宣揚醜惡、傳播負能量的作品,註定無法流傳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這個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是也終將是屬於我們的時代。讓我們跟隨時代步伐,傾聽時代聲音,呼吸時代空氣,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頻共振,真正從時代去汲取營養、振奮精神、獲得力量,用心去感悟時代、記錄時代、歌唱時代。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