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編著的三十六計被後世奉為兵家經典。《三十六計》中摘錄了中國古代各個時候的經典案例,其中「瞞天過海」被編著成三十六計的第一項計策。在生活中,大人們常告訴小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夠「撒謊」,撒謊的人會被警察叔叔抓走云云。然而在必要的時候說謊,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了解完「瞞天過海」的故事後,大家要記得誠實固然是一種美德,但為了集體利益的「撒謊」,有時候也會成為一種折中辦法。
說到三十六計的第一計「瞞天過海」,許多人都會認為瞞天過海中的天是上天的意思,在後世對於這句話的翻譯也是「瞞住上天,偷渡大海」,然而結合典故,這裡的天應該是天子的意思。自劉邦以後,古代皇帝大多稱自己為「天子」,而瞞天過海的典故則出自唐代唐太宗和李世民的故事。
唐代的時候,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唐朝的附屬國很多,東北方的附屬國一共有三個,高麗就是其中一。高麗在東北方的三國之中,國力是最強大的也擁有自己的附屬國。一次,高麗扶持自己的附屬國百濟去攻打另一個國家新羅,新羅自知不是對手,只好派使臣到唐朝尋求幫助。見到自己的附屬國被欺負,唐朝皇帝李世民決定御駕親徵,好好的給高麗一點臉色瞧瞧,於是就有了遠徵高麗的事件。
然而才剛到海邊,李世民卻突然打起了退堂鼓不想親徵了。原來要去高麗就必須過海,李世民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頓時心生出怯意,生怕自己的帝王之軀會就此葬身大海,那樣就太虧了。但是已經到了岸邊,堂堂君主被一片海洋阻擋住了退路,自然會引起別人的笑話,就在這時有一仙風道骨的老人前來獻策,表示自己有辦法讓三十萬大軍安然渡過海洋,李世民聽後大喜,連忙讓老人說出自己的計策。
這位老人先是帶著李世民到了一個離海岸很近的「木城」當中,城中有泥沙做的地板,道路旁邊還有花草,百姓在道路上從事各種活動。但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房屋都是用一些帷布覆蓋著。
接著老人就帶著李世民走進了一個三層房高的房屋,屋內繡幔彩錦接天,茵褥層疊鋪地,百官進酒,相飲甚歡。不知不覺中,李世民漸漸忘記了渡海的煩惱。酒過微醉,李世民來到房屋第三層休息,然而在休息的時候李世民卻感到四周距離的搖晃,起初他還以為是自己在做夢。但搖晃越來越劇烈,李世民掀開帷幔一看只見四周已經是一片碧波浪濤,自己身處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之上。
事到如今,李世民也只能乘船渡海了,不久後鶴髮老人前來請罪,原來這位老人是大將薛仁貴改扮的,聽聞李世民不敢登船後,他命人打造了一座「木城」,城牆房屋和地板皆為木材製造,地上鋪上些許泥沙,命人搬來花草,上萬士兵充當城中百姓。等到李世民休息時,再令士兵將木城搬上甲板,等李世民醒來後已經木已成舟了。
李世民乃一代明君,自然不會因此而和薛仁貴斤斤計較。相反唐太宗在世時對薛仁貴頗為欣賞,曾這樣評價薛仁貴:「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古之勇猛者,無一人可敵卿。」
可見如果為了集體利益,適當的說謊也是可行的。但是損人利己式的說謊不僅會損害集體利益,還會導致關係的破裂,深受集體的猜疑,所以大家千萬不能隨意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