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頒布,首次新增「數據」要素,並指出要發揮「數據」這一新型要素對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使數據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這無疑是國家在數字經濟領域釋放出的最強信號:數據流動、交易、應用、使能從此步入快車道。與此同時,存儲作為數據要素最為緊密載體,肩負著數據要素的存儲、管理、流動、應用的重任,其重要性也是與日俱增。
但存儲真的是太複雜了。不少CIO們一直都在抱怨,存儲本身多種數據存儲類型、存儲介質、接口協議和組網方式等就具有很高的複雜性,加上如今混合雲環境成為趨勢,還需要與多種雲環境對接,讓存儲正在成為阻礙著數據要素流動、應用和使能的一大「潛在因素」。
因此,打造面向未來應用環境的存儲作業系統、真正實現存儲從複雜到簡單,是業界多年以來致力實現的目標:既能夠應對足夠多、足夠複雜的業務場景需求,也可以屏蔽掉各種複雜性、讓用戶使用更加簡單。正所謂是簡而不減,短短四個字卻分量十足,道出了存儲未來最重要的趨勢。
1
存儲OS:舊概念的新內涵
事實上,存儲作業系統並不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多年以前業界早就希望打造出統一的存儲作業系統來滿足各種業務應用的需求,但真正實現的卻少之又少。
這其中有存儲廠商自身的原因,過去因為併購、整合等因素,同一家存儲廠商擁有不同類似存儲作業系統的情況普遍,很少有廠商可以實現一套存儲作業系統適用高、中、低端所有存儲系統,加上進入到快閃記憶體時代之後,存儲作業系統和技術堆棧又面臨著一次重寫,從始至終堅持自主研發構建統一存儲作業系統的廠商更是鳳毛麟角。
另一個關鍵原因在於,當今存儲鎖承載的業務應用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核心、邊緣、終端的應用的數量和類型都極為豐富,讓存儲作業系統的內涵今非昔比,早已不是過去滿足塊、文件、對象三合一的需求,而是演進到需要與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複雜應用場景相匹配的數據應用與使能。
「進入到數位化時代,數據存儲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數據管理成本高、數據流動難、數據與業務匹配難,讓數據很難真正地存好、管好和用好。」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博士如是說。
因此,華為在HUAWEI CONNECT 2020帶來了全新一代存儲作業系統OceanStor OS。作為從一開始就致力於自主研發的存儲作業系統,華為新一代OceanStor OS如今問世,帶給業界不僅僅是存儲如何自主研發的深度思考,更是存儲產品如何為未來業務應用就緒的一種啟迪。
華為存儲技術專家孫遜直言道,之前業界也有所謂的統一存儲作業系統,但並沒有統一的全場景存儲作業系統,華為OceanStor OS可以做到高、中、低端存儲的統一,並且實現了企業級存儲與分布式存儲,以及塊、對象、文件、大數據的全融合。
2
OceanStor OS:為簡而生
如今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數位化技術加速在行業用戶場景中使用,越來越多行業用戶未來需要面臨著全場景應用帶來的挑戰:數據熱點變化快、數據流動性要求高、數據管理難度大、數據響應時間要求高等等。
比如,在智慧交通領域,在收費站等邊緣站點需要不斷收集數據,然後傳輸到數據中心進行車輛等識別模型的訓練,數據中心訓練好的模型再下發到各個邊緣站點,邊緣站點在日常業務中進行推理,數據中心有時還需要將一些不經常使用的數據傳輸到雲端保存,並且如此反覆循環,極大要求了底層存儲對於全場景支撐能力的要求。
類似情況比比皆是,眾多行業普遍呈現出全場景化的業務應用趨勢,並且單個業務場景很難獨善其身,多場景通常還彼此之間需要聯動,數據熱點變化快,持續的流動才能發揮價值。這也就決定在底層的全場景存儲作業系統的價值所在:解決掉跨設備、跨場景、跨應用的複雜性,讓數據的採集、存儲、管理、應用走向簡單化。
孫遜介紹,華為OceanStor OS基於統一的架構和數據布局,可以支撐不同的產品進行統一資源池化,讓資源可以按需分配,從而實現全場景的使用統一提煉、統一SLA,數據自由流動,打破過去各種存儲孤島。
作為一款面向內存的全分布式存儲作業系統,新一代OceanStor OS擁有全場景組件庫和全分布式內存互聯內核,是給業界帶來耳目一新的變化。實際上,華為OceanStor OS並不是華為憑空想像、閉門造車研發出來的,而是華為存儲十八年探索歷程中不斷摸索和循序漸進研發出來的一款組件化和解耦化的平臺級產品。
首先,華為很早之前就意識到組件化的平臺產品對於未來存儲產品的重要性,從多年前就開始著手準備OceanStor OS產品。但組件化平臺研發門檻極高,不僅需要存儲研發團隊具有很強的關鍵技術理解能力,還需要軟硬體研發的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因此,華為存儲早期基本都是在關鍵核心技術和組件的積累和探索上,比如像重複數據刪除,存儲可靠性、SSD相關技術等。
在積累了多個組件之後,單個組件的內涵和外延相對穩定,開始採用解耦化的思路對平臺進行演進,讓組件得到最大程度的復用,從而讓存儲軟硬體架構得到持續和平滑的演進。經過幾年打磨,OceanStor OS逐漸形成了五大板塊和子系統,並且組件之間彼此解耦,同時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存儲的演進與發展,不管是集中式存儲產品還是分布式存儲產品都會涉及到這五大子系統,不同產品對模塊需求不一樣,子系統可以異步開發,確保產品研發更加高效。
華為OceanStor OS如今就猶如樂高積木一樣,華為存儲可以根據具體場景需求來快速構建符合需求的產品,這種組件化和解耦化的平臺思路不僅讓華為存儲可以實現全場景化的支持和一致體驗,還帶來了研發過程、研發效率、版本管理等一系列的提升。
更加重要的是,華為OceanStor OS將容器作為新一代系統架構的天然選擇,完成了架構的容器化。華為OceanStor OS對外既可以提供CSI接口對接,很好地支撐用戶容器應用需求;對內則通過容器化把更多的內外部創新能力引入到存儲系統。此外,華為OceanStor OS還廣泛支持各種管理軟體和雲平臺,方便用戶應用環境平滑上雲。
為簡而生,這就是華為OceanStor OS新一代存儲作業系統的最核心目的,不僅讓存儲過去的複雜性一去不復返,還為創新數據基礎設施的構建夯實的堅固基礎,讓數據流動和價值變現成為可能。
3
OneStorage為數據基礎設施構築基石
有了OceanStor OS之後,華為存儲近年來產品創新能力開始凸顯,從去年開始,包括OceanStor Dorado全快閃記憶體、OceanStor Atlantic、OceanStor Pacific、OceanStor Arctic等一系列針對不同場景的存儲產品陸續亮相;不僅如此,華為存儲基於OceanStor OS開始構建出OneStorage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為創新數據基礎設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周躍峰博士認為,OneStorage數據存儲解決方案可以切實解決用戶構建創新數據基礎設施過程中存在的數據挑戰。
首先,OneStorage實現了存儲資源池化,數據存儲根據業務應用按需分配,數據實現自由流動,整個數據存儲的TCO實現最優;
其次,OneStorage數據存儲解決方案中的智能數據管理引擎(DME)實現了數據從規劃、建設、維護、優化全生命周期的全自動,用戶只需要一個界面即可實現存儲資源精準的規劃、發放以及端到端的運維和優化;
第三,OneStorage採用開放架構,實現多雲的連接和融合,讓企業存儲能力和雲上存儲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融合互補,用戶可以根據場景業務特點更加靈活地選擇合適的產品或服務。
在OneStorage數據存儲解決方案中,兩大核心為OceanStor OS和新一代數據管理引擎DME。如果說OceanStor OS屏蔽了底層各種複雜的存儲難題,那麼新一代數據管理引擎DME則是幫助數據基礎設施走向自動化駕駛。
「新一代數據管理引擎DME通過採集、分析、執行模塊,就是OneStorage方案大腦、眼睛和手,自動化的採集各類設備的運行的狀態,實現存儲網絡端到端感知,主動預測和告警防患於未然,智能分析快速定位故障和原因,實現數據存儲全生命周期的自動化管理」周躍峰介紹到。據悉,華為新一代數據管理引擎DME已經在國內外多個金融、運營商客戶中得到了廣泛使用。
總體來看,當前大部分用戶的數據環境都走在複雜化,其程度遠超過去,數據存儲所扮演的角色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存好和管好數據,更多應該是從數據的存儲到應用全生命周期自動化和智能化,徹底拋棄存儲系統過去帶來的那種複雜性,真正實現數據流動。而華為OneStorage解決方案、新一代存儲作業系統OceanStor OS以及智能數據管理引擎(DME)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亮相,不僅抓住了當前用戶在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中最為迫切的需求,也毫無疑問地引領著未來數據存儲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