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姚波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用來形容現在全球市場與基本面的割裂再貼切不過。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達到30000點。標準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羅素2000指數和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全球指數均創歷史新高。
全球股市有望創下近30年來最大的月度漲幅,投資者可以用以下利好來合理解釋:疫苗接種已被提上日程,英國有望在12月初就接種兩種高有效性的疫苗,美國政府有望平穩交接權力,拜登挑選的財政部長人選已經為人所知,且值得市場信任,信貸息差、利率等金融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寬鬆。
另一方面,秋冬疫情二次爆發,全球疫情感染人數不斷攀升,不少發達國家重新封鎖經濟,疫苗是否真的如萬靈丹一樣藥到病除等現實因素,在控制疫情的樂觀和經濟復甦前景面前似乎不值一提。
2020年,對於成功地度過了幾乎是史上最嚴重衝擊的全球市場來說,只不過是僅僅數個星期的驚慌失措,不管基本面如何,股市反彈都創下了紀錄。
但危險在於,預期改善中所包含的自滿情緒會逐步衰退,今年所有的戲劇性事件可能已經讓投資界對進一步的利好變得麻木,而疫情反覆與疫苗進展之間的拉鋸戰,將是後續反彈的最大威脅因素。
股市飆漲金價跌
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全球指數本月已上漲13.21%,其中發達和新興市場指數本月分別上漲13.46%和11.53%,尤其是發達市場指數延續上漲,已帶動全球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同時,全球股市本月有望創下歷史最大漲幅。
市場人氣上升,導致避險資產出現小幅拋售,近一周現貨黃金價格大跌4.44%,至每盎司1787美元,創下四季度以來最大單周跌幅,為今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油價跟隨股市走高,因市場預期一旦疫苗推出,燃料需求將出現反彈,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上漲0.7%,至每桶略高於48美元。西德克薩斯原油價格自3月份以來首次升至每桶45美元以上。
美國銀行分析師表示,投資者對股票的渴求已在資金流中得到體現。11月,有890億美元資金在3周內湧入股票基金,創下紀錄。本月的上漲都與一個關鍵因素有關,那就是疫苗。此外,市場斷定美國大選已塵埃落定,消除了兩個相當重大的尾部風險。
反彈來自預期改善
基本面不斷惡化
Kingswood 投資顧問首席投資官魯珀特·湯普森表示:市場總是向前看,目前市場對短期負面消息已經完全消化,在最近的疫苗進展消息傳出後,強勁的經濟復甦看起來更有信心了。他表示,相信各國央行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刺激經濟,這意味著市場對未來負面衝擊的抵抗力更強。
華爾街無視不少疫情惡化的現狀,大幅反彈,是此輪過山車行情的一個特徵。且11月與前幾月的不同之處在於,推動本輪反彈的是更廣泛的行業上漲,而不是幾家科技巨頭獨領風騷,而且還有資金在湧不斷湧入。
11月,美國三大股指均保持在歷史高點,但基本面卻是:申請失業金人數意外增加,收入下降,疫情感染率激增。與此同時,全球的病毒病例超過了6000萬,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經濟體也延長了封鎖措施。
BCA Research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經濟增長和(港股00001)風險資產價格的風險依然嚴峻。在採取更嚴格的控制措施防止美國醫療保健系統崩潰之前,經濟活動就已經放緩。儘管如此,市場漲勢仍在繼續,大部分押注於受經濟周期嚴重影響的資產。羅素1000價值指數將連續第三個月跑贏羅素1000增長指數。
利好已消化
新消息難撼市場
觸及市場高點曾意味著情緒的改善,但如今,每突破一個關鍵點位所帶來的轟動效應都越來越小。投資者正搶在2021年經濟好轉的消息前買入,但按照這種速度,正面消息的回饋將不斷減少,甚至只能迎來「靴子落地」。
例如,11月9日,輝瑞公司宣布其疫苗的成功率超過90%,這一消息刺激道瓊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3%。一周後,Moderna宣布其疫苗有效率高達94.5%,但同時僅刺激道指上漲1.6%。
這些反應表明,股市甚至可能對與疫苗相關的利好消息都麻木了,也許一種疫苗的樂觀前景就足夠了,投資者在頭條新聞接連出現後,只會對預期做出較小調整。
市場分析認為,許多風險資產大幅上漲,已經創下近期新高,固定收益和股票的高估值意味著,很多好消息已經被提前消化。即便是在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發生衝突、美聯儲支撐信貸市場的能力下降之後,評級最差的垃圾債券仍受到資金追捧,其收益率跌至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反映恐慌情緒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回到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衡量債券波動率的指標也離歷史最低水平不遠。
謹慎聲音重回主流
負收益債券創歷史新高
目前,已經有三家疫苗公布三期臨床實驗數據,儘管結果令人歡欣鼓舞,但卻出現了疫苗的分發便利性和高有效性不可兼得的現象。高有效性的疫苗通常需要超低溫條件的存儲與分發,這不利於疫苗的大規模接種,尤其是在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的新興市場,這會影響達成有效群體免疫的時間,不利於儘早控制疫情。
另一方面,疫苗的有效性仍遭市場質疑,牛津大學的阿斯利康疫苗的三期臨床數據讓專家和公眾疑惑。專家對其有效性提出質疑,呼籲等待披露完整數據和監管機構的評估。
牛津疫苗公布的數據涵蓋三個有效性:總體有效率為70%,較低組的有效率為62%,較高組的有效率為90%。這是因為試驗中誤用不同劑量的疫苗。有的志願者被錯誤注射是原計劃一半劑量的疫苗。然而,這個「錯誤」劑量卻成了贏家。這種具有爭議性的數據,已促使牛津大學重新開始臨床實驗。
儘管顯示強烈風險偏好的指標都在上揚,但仍有一小部分市場投資者寧願保持謹慎。資金對最為安全的美債需求不減,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穩定保持在1%以下。對高級別債券的需求推動全球負收益債券觸及17.5萬億美元的紀錄高位。
仍有數量驚人的投資者遲遲不願進入股票市場。德意志銀行表示,從基本面判斷,基金經理在倉位上已經過度擴張,更多依賴技術指標的系統性交易員,卻一直將風險敞口保持在較低水平。
儘管有各種理由看多股市,花旗認為,未來數月資本市場未被意識到的風險之一可能正是目前湧入的大量資金。美聯儲的寬鬆政策、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加速改善等因素正在加大市場的風險偏好,但其風險指標建議投資者保持較低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