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代都有一支厲害的軍隊,在歷史上頗具盛名。它們是漢之虎賁軍,東晉北府兵,南朝白袍軍,十六國乞活軍,唐之玄甲軍,五代黑雲都,宋之背嵬軍,西夏鐵鷂子,金之鐵浮圖,元之怯薛軍,明朝的關寧鐵騎,清朝八旗兵。
漢 之虎賁,陷陣營,細柳營,大戟士,虎豹騎,飛熊軍。
漢朝最強盛的武帝時期,集結一些高幹子弟,即軍隊中的遺孤和各個將領官員的子孫統為一軍,曰虎賁軍。漢朝的虎賁軍中,設立最高軍事長官曰虎賁校尉。漢朝時期的虎賁軍,就相當於京城的禁衛軍,只聽命於皇帝,不受其他人的統帥。
北匈奴王率15萬大軍進攻西漢王朝,西漢王朝大怒,派了三千虎賁軍夜襲匈奴,不但打敗了匈奴,而且展現了威力。號稱「襲營sha2萬,追擊沿途sha2萬,到了匈奴老家殺sha萬」,後來,使北匈奴向北撤退數千裡,不敢來犯。
還有其他各種軍都很厲害。
東吳,解煩軍
解煩兵,又做「解煩衛」,由解煩營負責管理,是三國東吳一支直接隸屬中央的精銳部隊。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蜀主劉備從白帝東徵吳國,孫吳方面由於兵力短缺,組建了一支新的精銳部隊,番號「解煩」。
蜀漢,白毦兵,無當飛軍
這支部隊長期以來不為人熟知,文獻資料見於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建興四年至蜀國中都護李嚴的書信中。文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
南朝 白袍軍
白袍軍,也稱為陳慶之兵團,是以南朝陳慶之為將帥的軍隊。有千軍萬馬避白袍之說。
東晉,北府兵
東晉孝武帝初年謝玄組建訓練的軍隊。太元二年,朝廷因前秦強大,詔求文武良將鎮御北方。朝廷拜謝玄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召募勁勇,人民紛紛應募入伍。謝玄以劉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太元四年,謝玄加領徐州刺史,鎮京口。東晉稱京口為「北府」,所以稱這支軍隊為北府兵。
五胡十六國 乞活軍
活躍於黃河南北的漢族武裝流民集團,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最兇猛強勁的農民部隊。
隋朝 驍果軍
驍果軍是隋朝的驍衛御林軍。
唐初 燕雲十八騎,踏白軍
唐之玄甲,神策軍
李世民使用玄甲軍的戰術主要有這麼幾種:側翼突擊、埋伏、正面突擊。
五代的黑雲都
在戰鬥中,黑雲都以其強悍的戰鬥力成了四鄰的災難。四鄰每逢和淮南作戰,只要一聽說對手是黑雲都,心理上先有了沉重的壓力。黑雲都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淮南 的王牌部隊。另外李嗣源手下有一支橫衝都。
宋之背嵬軍,勝捷軍
背嵬軍,是嶽飛手下精銳中的精銳部隊,由於戰功卓著,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
西夏的鐵鷂子
鐵鷂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創立的重裝騎兵部隊。除了用它作為西夏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儀仗外,後來發展成為西夏的主力軍,作為衝鋒陷陣、突擊敵陣的「前軍」。
金國鐵浮屠
鐵浮圖的一種是鐵甲騎兵,它也是金國鐵騎的一種,與金國的拐子馬不一樣。拐子是輕騎兵,人馬不穿盔甲以射箭為主,採用兩翼包抄戰術。鐵浮圖是重裝騎兵,人馬穿著盔甲,採用列陣中間突破戰術。
元之怯薛軍,蒙古騎兵,探馬赤軍
成吉思汗所建怯薛共一萬四千人。擔任宿衛的怯薛人員稱「怯薛歹」,從萬戶、千戶、百戶那顏子弟及隨從中選拔,分四班宿衛,稱四怯薛。怯薛人員除宿衛外,也分任大汗(皇帝)的冠服、弓矢、食飲、文史、車馬、廬帳、府庫、醫藥、卜祝等事。任事者一概世襲。諸王亦各有怯薛。
明朝關寧鐵騎,三千營,天雄軍
關寧鐵騎是明末組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多、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後金的八旗軍正面交鋒。
清朝八旗兵
清代滿族的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制度,以旗為號,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各旗當中因族源不同分為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滿洲、蒙古、漢軍同屬一旗,旗色亦相同,惟從軍、入仕待遇略有不同。清朝就是靠八旗打的天下。
這麼多有名的軍隊,哪一支是你心中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