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各類題材年畫 非凡超俗 就是不一樣

2020-12-14 故園年華

八十年代湧現了大量的名家年畫,有古典的有現代的等等,題材多樣,內容多彩。這要得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年畫家們才能施展才華,放心大膽地去創作,特別是一些大師和名家繪作,堪稱精彩絕倫,經典傳世。

成礪志大師繪製 健康長壽

名家黃妙法繪製 喜臨門

李慕白 龐卡 繪製 愛清潔 講衛生

名家李學榮繪製 古城會

李慕白繪製 好阿姨

柳忠福大師繪製 龍飛鳳舞

謝慕連畫作 奇雙會

名家嚴興華繪製 媽媽又笑了

大師張碧吾繪製 幸福娃娃

名家趙殿玉繪製 小妹考新郎

何逸梅大師繪製 健康長壽

忻禮良大師繪製 好阿姨

劉德龍繪製 和合如意

徐世民繪製 新春樂

相關焦點

  • 春節貼年畫是不可少的民俗,年畫起源於北宋,共經歷了這些變化
    在屋內也不閒著,一張大大的年畫貼在牆壁上,不僅能夠讓屋子更加美觀,也著實添了不少的年味兒。關於年畫的那些事兒,您了解多少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讓小編跟大家好好聊聊。年畫,是中國傳統畫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民間最為常見的工藝品之一,有著驅邪禳災、迎祥祈福的寓意。
  • 年畫裡的新年|年畫|木版年畫|胖娃娃|春節
    年畫《四季平安》。年畫《雙喜臨門》。市民選購年畫。以年畫《六子爭頭》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汪銳現場演示傳統木版年畫的製作。記者 李向紅 見習記者 王梓萌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身邊的年味越來越濃。「年畫歷史久遠,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早在北宋時期,王安石的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見證了年畫對於當時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瑞豐堂木版年畫社社長汪銳,從事年畫製作、研究工作30餘年,對年畫有著深厚的了解和認識。
  • 中國人的年畫到底有多野?
    娃娃+魚算是80、90後最常看見的年畫題材了。圖/圖蟲·創意 但其實,年畫題材多樣、風格複雜,是影響廣泛的民間藝術形式。對中國人來說,年畫就是最有年味的春節符號。 01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年畫 中國早在漢代就已有了年畫最早的雛形。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舉行
    主辦方供圖據介紹,「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系列活動重點開展「一場大會」「一場研討」「一場展覽」,旨在大力彰顯年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著力營造全社會喜愛年畫、欣賞年畫、消費年畫的傳承氛圍,探索形成傳統工藝項目振興的有效模式和路徑。
  • 滑縣木版年畫,你知道那些畫中的神像都代表什麼嗎?
    神像題材是滑縣木版年畫的主要題材之一,滑縣處於中原腹地,歷史文化悠久,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人們對神靈的崇拜也保留著最古老的虔誠,信仰文化十分豐富發達,神靈崇拜可以帶給人們生存的精神力量。而這種精神也是人們現實道德的體現,對神靈的崇拜包含著一種約束,而這種對道德的要求與規範,也滲透在藝術之中。
  • 通訊:年畫手藝人的「小年」記憶(圖)
    在徐曉毅的記憶中,奶奶總會在這一天將糖汁抹到年畫上的灶王爺嘴上,然後揭下來,在灶膛點燃,並在口中念念有詞,為家人祈求平安如意。  儘管只有35歲,徐曉毅已是製作年畫的老手藝人,灶王爺正是其製作的年畫中常出現的民間俗神之一。
  • 中國美術館600多件名家「牛」作迎喜迎新年
    走進美術館一層圓廳,觀眾首先看到的就是開篇「瑞牛呈祥」,70多件以「牛」為題材的經典名作涵蓋雕塑、國畫、油畫、版畫、漆畫、書法以及年畫、剪紙等藝術形式,帶來濃濃的新年喜慶氣氛。這其中既有齊白石、李可染、董希文的牛題材經典之作,也有劉開渠、王合內、熊秉明等雕塑名家「牛」作,還有剪紙、年畫、春聯等體現生活樂趣與時代特色的嶄新創作。
  • 中國民間美術之木版年畫「清央美術」
    兩幅畫上都蓋有「平陽姬家雕郎」的店鋪字樣,足見在宋時人物年畫已具規模元代年畫發展有所低落,文獻記載及實物資料皆不多見,但「九九消寒圖」歷畫及「耕織圖紙馬類實物可謂此時的典型作品。明代由於朱元璋提倡過新年要貼春聯,使得年畫又有復興。今日被保存下來的,不但有明萬曆年間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年畫「福綠壽三星圖」、「天官賜福圖」等,刻工顏精緻,迄今仍為民間所師法。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激活·衍生」——木版年畫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天津大學副教授王坤博士以《年畫「釋義」》為題對年畫的源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李炅博士以《略論傳統年畫中的鍾馗形象》為題進行了學術探究;成都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冬博士以《康乾時期年畫的視覺趣味兼談八破畫的起源》為題進行了研討;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張建兵則以《技術變革、城市文明與木版年畫的北宋之音》為題從技術史變革的角度對年畫的產生進行了梳理。
  • 中國傳統戲曲木版年畫 現在根本看不到了
    以前一到過年,是要貼年畫,還要唱大戲的。傳統的木版年畫,總是少不了傳統戲劇題材。那些唱過的大戲,也就在這一張張年畫中。 美猴王智盜芭蕉扇(《西遊記》),陝西鳳翔年畫。
  • 精美的舊年畫,不是國畫也不像油畫
    舊時,民間流行在新年到了的時候貼年畫。年畫的製作方法有剪紙、木刻版畫、國畫和油畫等,但有一種畫法曾經很流行,現在快失傳了的繪畫技法,你聽說過嗎?這種畫法創作出來的年畫看起來畫風細膩,色彩豔麗,但它既不是國畫也不像是油畫,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如何畫出來的呢?古典題材是年畫常見的創作源泉之一。我們就以精美的古典年畫為例子,說一說它的創作流程。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此時的木版年畫較於之前題材更為廣泛、畫稿更為優美、刻版更為精緻、色彩更為絢麗、品種更為多樣,這都使木版年畫越來越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幾乎流行於全國。於是,在民間的潮流下、在商品貿易的促使下,生產力強、地區特色鮮明的中國三大年畫產地,也就是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縣楊家埠的聲名遠揚。例如天津楊柳青的年畫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深受民眾喜愛。
  • 樣式匱乏:聊城木版年畫傳承面臨的現實困境
    這種生產程序與我國其他年畫產地基本一樣,只是各年畫產地區域的民眾信仰和審美需求不一,使得各地的年畫樣式各具特色,自成一家。  當然,花重金向畫家購買或定製年畫樣式是以相當的財力為基礎的,但是現在年畫生意普遍不景氣,聊城也從當年的數十家畫店萎縮為一家年畫店[4]及少數在年節前勞作旬餘的年畫作坊。
  • 揚州年畫鼻祖:2000年前木刻版畫
    最近,揚州木版年畫成功入選第四批揚州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揚州博物館館藏有近300塊木版年畫板,涵蓋了百十個品種。揚州使用線板定形,再用不同的色板進行刷印,所以極其考驗技巧。館藏的近300片明清時期的木版年畫色板,在入館時殘留有顏色,後期通過技術分析,還原色板上原有的色彩進行刷印。最早的西漢版畫1997年西湖胡場墓出土的西漢木刻版畫,距今2000多年,可謂是揚州木版年畫的前身。
  • 高密撲灰年畫傳承人呂蓁立:匠心勾勒傳統之美
    根據傳統習俗,在大年三十這天,家家戶戶包餃子、掛燈籠、貼春聯和年畫,期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中國民間有個說法叫:「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年畫最初來源於古代的門神畫,到現在,年畫的內容已不限於門神,財神爺、福娃娃、迎春接福等都成為年畫的內容。無論年畫如何演變,不變的是人們寄託於其中的對新年的美好祈願。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題材內容貼近百姓生活,色彩明豔活潑,地域風格多樣。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由於社會功能、藝術傳統方面的差異,又各自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趣味,並反映出不同的心理訴求和民族性格。前者多選取農耕社會人們喜聞樂見的題材,內容積極向上,氣氛熱烈愉快,表達了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內心祈願,反映了樂天知命、豁達開朗的民族性格。
  • 【文保志願者風採】收藏家李煉說梁平年畫的質樸與絢爛
    說話間,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張題為《踏傘》的梁平年畫說:這畫中人物的衣著、扮相和動作,就是出自梁山燈戲裡的一出小戲。 而且不分男女,都要「開臉」,即在所有工序完成後,民間藝人用食指蘸著桃紅在畫中人物的腮部瀟灑地一抹,妙趣橫生,為其它年畫所罕見。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而明治時代之後,日本積極推行「文明開化」,在繪畫上表現為積極學習西洋畫為主,傳統浮世繪的內容題材長期被排斥於日本主流美術之外。所以,浮世繪對於日本而言,是一次「逆向輸入」。    中國清代年畫:漁樵耕讀與無名畫師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作為中國農耕社會傳播最為廣泛的藝術載體,內容涵蓋了民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繪古代世俗生活的「百科全書」。
  • 上海小校場年畫新探(上):關於晚清上海市民《新年十二景》
    小校場的年畫店鋪除由民間藝人生產傳統題材的年畫外,還聘請上海地區的文人畫家如周慕橋、何吟梅、張志瀛、田子琳、沈心田等參與年畫創作,生產以反映上海租界生活和洋場風俗為題材的作品,並及時反映新聞事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小校場風格」。這些年畫多取材百姓普遍關心的事物景觀,充滿生活氣息,迎合了新興市民階層的需要,很受歡迎。
  • 八月好展遍地開,清代年畫與日本浮世繪齊登臺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是中日兩國民族藝術的瑰寶,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8月5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正式開放,甄選中國美術館藏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共計一百餘件,其中有葛飾北齋、歌川國芳、松榮齋長喜等日本浮世繪名家的代表作品,也有《鍾馗鎮宅》《一團和氣》《連生貴子》等寄予了人們美好願望的清代年畫,帶來一場美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