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小店中工作的「龍哥」。
萌萌噠鯛魚燒。
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
在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夜食文化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日本有撫慰身心的「深夜食堂」,中國有吵嚷笑鬧的夜市。
幾條小街小巷交錯,各色小食攤挨個並排,川師惠王陵東路校門正對面的洪河半邊街,是大學生心目中的「美食後花園」。夜幕降臨時,穿梭在半邊街鱗次櫛比的眾多攤位之中,就能看到這座城市最真實的市井氣。逛吃的大學生、穿著家常的大爺大媽、還有忙碌的水果攤老闆,他們的生活在半邊街日復一日地上演著。
麻辣燙、烤魷魚、煎餅果子……在眾多售賣中式傳統夜食的攤鋪中,有一家賣日本小吃大阪燒和鯛魚燒的攤位格外搶眼。天本龍司是這家店的老闆,他來自日本三重縣,朋友和熟客們都喜歡親切地叫他「龍哥」。
顧客手繪的天本龍司漫畫形象。
「三國」的吸引 他對成都一見鍾情
窄臉、細長的單眼皮、不太齊的牙、瘦削的身材,除了國籍之外,龍哥好像與這裡其他攤位老闆沒什麼不同。
在店裡,他經常頭戴一條印製著熊貓圖案的頭巾忙上忙下。與之攀談時,他的表達細碎,疑惑,含蓄,有一些跳脫平常的思考邏輯,也會一時興起說出意味深長的話來。
龍哥與中國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他常去北京、上海、蘇州等地旅行。「從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開始,我就特別喜歡中國的孔子。雖然在日本看了很多關於儒學方面的書,還是想自己來看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動力超強的「龍哥」背起行囊來到了中國。
2008年,他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從事軟體類工作,一呆就是四年。2013年,對朝九晚五的生活心生厭倦,遂而辭職。
抱著對《三國演義》的濃厚興趣,憑著對「桃園結義三兄弟」的熱愛,龍哥來到了成都,並以此為落腳點,用半年的時間遊歷了昆明、貴州、重慶等地。
中國的諸多城市給龍哥留下了或淺或深的印象,他偏愛那些有人情味的地方。談到這個話題時,他扭頭望向窗外,順著他的目光,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半邊街」人車交織,充盈著生活的煙火。
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在龍哥看來,第一印象永遠是最重要的。「我總是想起第一次來成都時那清亮亮的天,真的是讓人心情暢快,豁然開朗。」由此,他對成都一見鍾情,在這裡落了腳,與「上班族」作了別。
龍哥在製作大阪燒。
腦補歷史 坐西成高鐵逛了西安
在成都的這段時間裡,龍哥結識了不少本地朋友。「四川人的特點是非常熱情,大家喜歡閒聊,喝茶,溫柔體貼的人很多,他們總是主動提出要帶我逛逛成都。」文殊院、錦裡、杜甫草堂……在朋友們的陪伴下,成都古樸的面紗漸漸揭開,這座城市的面目在他心中一點一點清晰起來。但是,幾個月一直沒有工作,隨著積蓄一天天減少,他想著要回日本了。
「我跟朋友們說,要回去了,他們都挽留我,你不能就這樣走了,成都需要你。成都為什麼需要我?我也不知道,但是朋友們這麼說了。朋友們還說,你留下來開個小店或者做其他事,我們一定幫你。」成都人的熱情讓龍哥感受到了異常的溫暖,感動不已的他決定留下,在成都做一些新鮮事。
從決定留下至今,龍哥已經在成都生活了四年,無論微博、微信,他的暱稱都改成了「成都日本人」。沒事的時候,他愛逛逛成都的古街古巷,在那些經歷歲月洗禮的古老痕跡中,感受厚重的歷史氣息。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去一些二手書店,在書中找尋老成都的故事。
前段時間,天本龍司抽空去了趟西安。坐上西成高鐵一路向北,他能將每一座城市的名人一一數來。在他的朋友圈中,每經過一座城市,他都記錄下自己的認知理解。比如「綿陽學霸多」、「江油有李白故居」「劍門關廣元是武則天老家」「漢中有武侯祠」,簡直是個腦補的「四川歷史通」。
「我喜歡有歷史的東西,不管是成都還是西安,都是歷史悠久的城市,希望今後能夠帶上父母坐上西成高鐵,再去一次西安。」龍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