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汪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今日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當前秋糧收購和政策性糧食銷售有關情況。記者從通氣會獲悉,當前,我國秋糧收購進展順利,總體平穩有序,截至11月30日,主產區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秋糧6803萬噸,同比增加1190萬噸。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在通氣會上表示,今年夏糧和早稻收購中,啟動託市預案的範圍較往年大幅縮小,市場化收購價格高,有利於農民增收。秋糧上市以來,只有黑龍江省啟動了粳稻託市收購,目前僅收購1.3萬噸,收購數量較往年明顯減少,其他稻穀產區後期啟動託市收購的可能性不大,預計今年中晚稻市場化收購也將成為主流。從往年收購情況看,東北地區秋糧旺季收購從11月份開始,12月底前和春節後會各出現一波售糧高峰。
「今年糧食市場行情較好,貿易企業、加工企業入市積極性高,經紀人參與收購也比前兩年要活躍一些,再加上農民認可當前市場價格,秋糧剛一上市就很快迎來了售糧高峰。」秦玉雲透露,今年秋糧收購較往年有所提前,收購進度明顯快於上年。
秋糧上市後,國內玉米收購價格高開高走,針對玉米收購價格的變化,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李喜貴在通氣會上表示,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東北地區受災害天氣影響,玉米收穫期推遲,新玉米上市慢於往年,用糧企業提價收購掌握糧源,11月份雨雪天氣又影響了玉米上市節奏,中下旬價格上漲。二是倒伏玉米收穫成本增加,價格上漲,有利於調動農民種玉米積極性。三是年度玉米產需有一定缺口,用糧企業和貿易商收糧存糧意願強,價格上漲從東北產區引發,但東北新產玉米外銷受阻。四是社會資金充裕,資本炒作期貨價格,甚至同現貨市場價格形成聯動。
對於後期價格走勢變化,李喜貴認為,目前玉米收購價格處於歷史高位,從後期看,價格繼續上行缺乏支撐,12月份收購價格回調可能性大。此外,他也建議農民朋友要均衡有序售糧,把握好售糧節奏。未出售的糧食抓緊離地通風,儲好糧賣好價,避免黴變壞糧造成更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