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是世界新能源發電領域的前沿陣地,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海上風電變流器作為核心設備對海上風電機組的整體方案、發電效率、運行穩定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海上風電變流器」項目重點攻克了功率密度提升、環境適應性、電網適應性、可靠性提升及遠程智能運維等關鍵技術,研發了690V~3300V,5~12MW等系列的大容量海上風電變流器。產品技術先進、運行可靠且成本優勢明顯,打破了國外品牌的技術壟斷,已在眾多風電整機廠商中獲得批量應用,促進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為新能源電控系統的技術開拓者,禾望電氣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公司戰略發展的基石。在風力發電領域,禾望電氣作為風電變流器領先企業,不僅在國內唯一實現中壓海上風電變流器的現場應用、首家達成海上風電變流器的批量應用,同時也是國內首家同時取得風電變流器、靜止無功發生器(SVG )1.3倍高電壓故障穿越認證報告的專業廠家。從2013年至今,禾望電氣風電變流器始終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兆瓦級大容量產品的發貨量超過20000臺套,並實現對眾多類型機組的批量技術改造。
未來,禾望電氣將繼續大力投入產品研發,積極推進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繼續用領先的技術和卓越的產品為國家的新能源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下內容轉自《深圳商報》微信公眾號
1月6日,深圳召開全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為深圳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吹響了新一輪創新驅動發展的號角。
共有11名人選和110個項目亮相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榜單,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三文,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屹獲得市長獎;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劉磊獲得市長特別獎。值得注意的是,三人均屬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此次深圳市科技獎評選共設立市長獎、市長特別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青年科技獎、專利獎、標準獎共八大類獎項,其中市長特別獎屬於臨時增設。
聚焦基礎研究創新的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共有11項,其中的一等獎項目分別頒發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基於仿生納米材料的光學精準診療基礎研究」項目,以及南方科技大學的「拓撲物質的電子輸送」項目;
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共4項,其中一等獎分別授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與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的「超高清視頻高效實時編碼與重建關鍵技術」項目,以及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的「核電高可靠性數位化儀控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包括44項技術開發類項目、10項社會公益類項目、1項重大工程類項目。其中獲得科技進步獎(技術開發類)一等獎的10個項目主要完成單位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科訊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航天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深圳市北科瑞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完成單位申報的項目。科技進步獎(重大工程類)一等獎獲獎項目是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與中電建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土地集約型、環境友好型地鐵建設關鍵技術研究——深圳地鐵7號線工程」。
此外,8名青年才俊當選青年科技獎,他們分別是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劉靖康、旭宇光電(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陳磊、中山大學·深圳曾小偉、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鄭家新、深圳市華傲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徐磊、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王孝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黃燕。
當天公布的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榜單中還包括25項專利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一種射頻接收機及接收方法」、騰訊音樂娛樂(深圳)有限公司申報的「一種歌詞文件生成方法及裝置」等專利榜上有名。
15項標準獎授予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包含虛擬化網絡功能的移動網路偶讀配置管理」、深圳大學申報的「基於聲輻射力的超聲彈性成像設備性能試驗方法」等。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出席大會,市長陳如桂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駱文智、市政協主席林潔出席會議。副市長聶新平通報了深圳市創新驅動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