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紙藝術巡展:跨越材料價值邊界,循環「紙」的無限美好

2020-12-19 齊魯壹點

「這件衣服是紙做的嗎?太神奇了。」「廢棄的蛋託與海報結合,還能製作出寓意深刻的藝術品?」「原來這些不起眼的舊報刊也能夠進行藝術創作!」…… 在展覽現場關於紙制材料循環利用的談論聲此起彼伏。

「致敬傳統——中國當代紙藝術巡展」展覽現場

近日,在山東美術館舉辦的「致敬傳統——中國當代紙藝術巡展」異常火爆。展覽因新穎的展示方式及腦洞大開的創作形式,一時間得到了各大媒體的熱力報導。作為山東美術館暑期檔重推的展覽,眾多院校師生紛紛打卡,一起感受這神奇而有趣的藝術現場。

展覽中的「紙藝術品」,與傳統文化中在紙上作畫、剪紙、摺紙等形式有所不同。藝術家們發現了紙材料本體的魅力,使「紙藝術品」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例如王雷用一年的《北京晚報》切片、搓線織成掛毯,在連綴傳統與現代方面,訴說《文錦中華》;呂越用商業海報製作成雞蛋形狀,安放在蛋託中,取名《消費》,詮釋了消費與欲望之間的關係;李槍以廢舊書刊為媒介,撕下了文本中的文字和字母,作品《圖書館計劃系列 1號》強調網際網路時代對文字的重新審視……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們皆選用了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紙質材料,且不乏運用了一些看似沒有利用價值的廢舊紙製品,不約而同的向觀眾傳達了材料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而恰恰是材料的原有使用價值,使藝術作品承載了更多的言說可能,藝術家在此基礎上,植入觀念,賦予其別樣的生命,展示了「紙」的無盡芳華。

圖|展覽現場

紙質材料的原有使用價值與新的視覺語言建構的疊加給觀眾以觀看的頓悟與覺醒。

藝術家王雷的創作,在這方面具有典型性,他充分利用了廢舊報紙等紙質印刷品的材質特點與文化屬性,從當下生活中捕捉靈感,他以「織」的方式,使文化和文本在轉換中形成新的視覺感知,給觀眾以驚喜和震撼。他的作品《文錦中華》是用2018年整年的《北京晚報》編織而成,記錄時事的新聞報導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將成為歷史,一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僅僅是彈指瞬間,微不足道,但又是歷史的一部分。作品底端,針與線都處於未完結狀態,歷史還在續寫,作品深邃的思想和觀念植入深刻地感染著觀眾。

《文錦中華》

《文錦中華》(局部)

王雷的另外一件作品《文化中國-大清NO.4》,他將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辭海》中的紙,切條、搓成線,編織成具有中國形象的傳統服飾,在織物的紋理中嵌入中國文字的音符,手工編結的有形之物與思維植入的無形觀念,立意高遠,同時轉化了我們對原有材質的認知。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主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出版社編審許向群評其藝術創作:「紙質編織日復一日的勞作,不僅是『工匠精神』的體現,更是『老僧入定』般的參悟和修為。而王雷對社會問題或現象的審視與關注,使這些抽空了主體的服飾——人類生活要素和文明標誌,更加具有集體記憶和普適價值,承載了多重的文化蘊意和深刻的現實啟示。」

《文化中國-大清NO.4》局部

《文化中國-大清NO.4》局部

紙張在此展覽中進行無形的言說,而廢棄的紙質品也試圖在有用和無用的轉換中進行訴說和實驗。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呂越的《消費》,是非常吸引眼球的一幅作品,同時製作材料又相當接地氣。蛋託和商業海報,它們看似沒有直接的聯繫,但它們之間隱含著深刻的哲思。呂越談及這幅作品的創作初衷時說:「疫情宅家期間,雞蛋的消耗量很大,於是家中積了很多蛋託,看到蛋託,自然會想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古老的話題,由此引發出先有消費欲望,還是先有消費,海報和消費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其實蛋和蛋託之間是存在因果關係的。」於是,呂越選用了消費類的海報,提取了海報價格的部分,製作成雞蛋形狀,並根據藝術創作語言的規律進行了視覺效果的呈現,這裡面確隱含了價格和價值的關係。作品具有開放性、實驗性和可變性,根據不同場地,呈現方式和尺寸具有更多可能性。

圖|《消費》全景、局部

這件作品帶給我們諸多啟示,當我們重新審視身邊無用的材料時,會有一種全新的視覺演繹和思考演繹,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現代生活的多個維度和事物的不同側面,具有開放的指引作用。在開拓思維的同時,使人看到時代在變,紙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和文化的文本工具逐漸在沒落,紙的傳統製作工藝逐漸在消解,但是紙張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待人挖掘。

以紙為媒,藝術家在當代藝術領域不斷探索,在雕塑、繪畫、裝置等跨藝術門類實驗中,使紙脫離了傳統意境,不斷拓展紙的價值邊界。

李槍是當代紙藝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獨創了「撕」的方法進行創作,且選用帶有很多圖像和文字的舊圖書、雜誌。作品《圖書館計劃系列 1號》,他把多餘的色彩和文字撕掉,在撕的過程中,原來的圖像和文字都會變成紙的碎片和殘屑,完成之後形成圖像色彩的對比,從遠處看它像一摞書擺放在一起,但實際上它們已不是書籍了。其深意值得我們深思,啟迪我們思考一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是怎樣的,個體與整體的關係等哲學問題。同時撕掉的文字字母和圖像,又正是網際網路時代文字輸入的符號和圖像的素材,在重組中輸出新的文本。李槍在循環利用紙製品進行創作,其過程本身也是一種行為藝術,觀念的導入深化了主題。

圖|《圖書館計劃系列 1號》

圖|《圖書館計劃系列 1號》局部

通過系列作品,觀眾可以直觀的領會到藝術家在創作中,如何循環利用「紙」材料,如何突破紙製品原始使用屬性,創造無限藝術可能的。

吉林師範大學中國紙藝術研究所負責人、教授,本次展覽策展人李洪波認為,藝術是人人可以參與,人人可以表達的。紙張這種材料隨手可得,隨處可見的一張畫報,一份舊報紙,以紙為媒的環保材料都可以成為藝術家思考和建構藝術語言表達的載體。它具有開放性,希望更多的藝術家參與進來,讓「紙」成為未來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元素,給社會帶來更多的藝術創想和藝術表達可能。(文/胡敬愛)

展覽現場

相關焦點

  • 「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8月8日亮相山東美術館
    >學術主持:範迪安策 展 人:李洪波 陳思學術委員(按姓名音序排列):馮峰 李翔 譚平 吳洪亮由吉林師範大學主辦、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將於8月8日在山東美術館開展
  • 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山東站)
    展覽海報開幕時間:8月8日下午3:00展覽時間:8月8日至8月23日展覽地點:,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吳洪亮(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吉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執行策展人: 李洪波(吉林師範大學中國紙藝術研究所負責人、教授)陳  思(吉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參展藝術家(按姓名音序排列,60人)陳粉丸、陳琦、崔小清、付小桐
  • 網紅紙藝術作品來了!160平米的繽紛花海、伸縮自如的石膏像……
    上萬支紙武器變成繽紛的花海、一摞摞捲紙搭建出白樺林、糯米紙製作的瓷瓶能夠以假亂真……昨天,「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在今日美術館一號館拉開帷幕。作為今日美術館疫情後首個大型群展,58位藝術家帶來120餘件不同形態的紙藝術作品,顛覆了觀眾對紙的認知。
  • 奇美博物館《紙上奇蹟2》開展!展出8組藝術家的紙創作
    展出逾200件作品,邀請海內外8組參展藝術家,包括美國立體書大師大衛.卡特、日本紙藝達人中村開己、臺灣紙藝界翹楚洪新富、改寫雕塑語彙的大陸藝術家李洪波、法國立體書人氣新銳阿努克&路易斯、德國紙藝工程師彼得.達門、丹麥塗鴉鬼才「記住我的名字」、臺灣潛力新秀「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
  • 倫敦呈現「畢卡索與紙的藝術」:撕紙,燃紙、將紙變成了立體
    理解一位真正的天才,要回到起點,畢卡索的起點,是紙的藝術。畢卡索不僅用紙畫畫,他撕紙,燃紙,將紙變成立體。2020年1月25日起,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聯合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巴黎畢卡索美術館舉辦「畢卡索與紙的藝術」特展,從《格爾尼卡》的研究到4.8米寬的拼貼畫,展覽呈現橫跨畢卡索80年生涯的300多件紙製作品。
  • 紙從何來將往何處?中國科技館舉辦紙主題展
    這個名為「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的主題展覽,由中國科技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聯合主辦,以紙及造紙技藝為中心,通過互動展品、實物陳列、模型、紙藝術品、多媒體等多種展覽形式,全面展示手工造紙的工藝知識、科技內涵、傳承人物和紙藝創新成果,展覽面積1800平米,展品36件(套),共分為五個主題展區。
  • 樂高化身世界名作,積木也瘋狂……就在趣味展覽「潮積木」
    樂高化身世界名作,積木也瘋狂……就在趣味展覽「潮積木」上海都市號 2020-01-03 09:51>個人巡展走入世界多地,並被CNN評為「全球十大必看展覽之一」吸引近500萬人次觀看點擊播放 GIF 0.1M「樂高認證積木大師」、「樂高拼砌大師」Nathan Sawaya他也是首位以樂高為唯一創作材料
  • 捲筒衛生紙、廢報紙、盛雞蛋的紙託盤……為何都出現在山東美術館?
    沈烈毅 天空 紙 2019你小時候肯定玩過紙飛機,也用紙疊過各種東西,然而還有無數種你想都沒想過的玩法,想不想看看?來山東美術館吧,全中國最會「折騰 」紙的一批藝術家的作品都來了。吉林師範大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第二站在山東美術館拉開帷幕。
  • 紙加文化參展蘇州創博會 探索紙的無限可能
    雖然造紙術起源於我國,但日本、韓國對於古法造紙技藝卻有著更好的傳承,他們將手工紙與美學設計相結合,應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恢復古法造紙、用紙來多元詮釋美好生活的願望,顯得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在這樣的背景下,致力於藝術紙品設計以及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的蘇州紙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於7月31日至8月2日參加第九屆中國蘇州創博會,帶領大家探索紙的無限可能。
  • 王偉偉:不止於紙的藝術
    在王偉偉看來,紙作為材料本身,既有溫度感,又有歷史感。在雕塑創作的過程中,她嘗試過金屬、玻璃、皮革等各種材料的創作,最後選擇了紙 。 「藝術家最後的選擇肯定是最舒適、最能表達情感的材料,所以我選擇了紙。」
  • 火遍全球的升級版「紙板王國展」來了
    火遍全球的升級版「紙板王國展」來了 日本的紙藝創意展已經風靡十幾年。5月23日,北美N1邀請國際當代藝術團隊,利用環保紙板與瓦楞紙板為基礎載體,首次將「紙板王國」藝術展引入太原。將紙藝創意無限延伸,打造你想像不到奇趣體驗。
  • 韓版《紙房子》將要翻拍,誰來飾演「教授」備受矚目
    Netflix西班牙影集《紙房子》自2017年開播以來備受觀眾喜愛,緊湊的步調與不落俗套的劇情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反轉再反轉的鋪陳讓這部戲被封為「Netflix神劇」,也是目前Netflix最受歡迎的非英語原創劇集。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藝術...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以國際領先的收藏級數字採集和製作還原技術,數位化創新呈現了拉斐爾大師的36幅代表作品,其中每一幅都具有個案研究的價值。展覽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對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轉化、使美用和活化傳播,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法移動的珍品能夠以全新的形式匯聚一堂,對於作品和觀眾而言都是一場「不可能的相遇」。
  • 城市坐標——水墨藝術全國巡展(成都)站
    城市坐標水墨藝術全國巡展(成都)站City CoordinatesN30°673』 E104°06』策劃:崔彤總策展人:崔天琦學術主持:劉鑽參展人名單:李濤 王犁 宋洋 劉永濤 李知彌 車泊遠 李戈曄 黃方啟 石榮強 代英倫 董津金 小壤 崔彤 牛耕 李浩 許多多 汪玉硯 張雲 彭劍 展覽時間
  • 來衡山·和集看「無限循環」藝術項目之《和弦:混合記憶》
    展覽海報時光不會被辜負,勿忘初心,從今日起,努力去做一個可愛的人,不羨慕誰,也不埋怨誰,在自己的道路上,欣賞自己的風景,遇見自己的幸福。若美好遲遲未發生也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你的幸福只是姍姍來遲。
  • 展覽上「心」!近期有趣、有料的新展都在這兒了
    展覽海報。現在,不用跨越數百裡親身體驗,在國博「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便可細品山東民藝精髓。 巧手編制的柳編籃,手工縫製的「布老虎」,織繡印染製成的衣物……「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通過1500餘件(套)山東民藝藏品,從農事器用、康樂人家、衣裳錦繡、遊藝鄉風四個方面反映了山東傳統鄉村社會的生產生活面貌、價值取向及其審美意趣。
  • 深圳「最新展覽攻略」,木星美術館開館大展、安雲藝術設計中心!
    它就降落在福田保稅區,以超強的優勢帶來了開館的重磅展覽:《歷史的凝視——再訪當代中國藝術》。展覽雲集了60位當代中國藝術大咖的104件代表性作品,不管是從參展藝術家陣容還是布展設計以及展覽規模上來說,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 紙做藝術?紙做模型?紙還可以做房子,可承用100年的紙牌屋!
    紙能做什麼?在藝術家手裡,紙可以做紙模型,在建築師手裡,紙甚至可以造一棟房子!建築與紙的關係,從古至今都非常密切。但是,建築學家可不滿足於紙模型,既然都能做模型了,那乾脆拿來造房子吧?如果這些紙全部拿來做建築,會是什麼樣子?
  • 紙間對話,摺紙漫畫展開幕
    「摺紙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方式, 更重要的是, 讓我從內心裏面找到了童年的那份童真和快樂。」
  • 中國紙紮——緬懷死人的藝術!卻登上巴黎時裝周,成為他們的珍品
    特別是紙紮沒到特殊時候是不會去買的,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平白無故買這東西很不吉利,也有著屬於它自己的禁忌。因為存在著這種觀念,所以無論是多麼漂亮精緻的紙紮,在中國人眼裡都是忌諱之物,難登大雅之堂,畢竟是燒給「死者」在底下用的。但是就是這樣一種讓人覺得晦氣的紙紮,在外國居然被認為是一種藝術,甚至紙紮還登上了巴黎的設計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