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澳大利亞的山火造成大量動物失去他們的棲息地,近日更是被報導有大約70多萬隻的蝙蝠在當地的城市上空飛旋。
由此,被多次證實是疫情病毒的寄生者的蝙蝠,又以另一種方式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蝙蝠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是唯一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因此,被視為「哺乳動物界裡的空軍」,晝伏夜出,長期居住在陰冷潮溼的巖洞等地方。
蝙蝠類動物全世界共有900多種,在形態上大體可以分為大蝙蝠和小蝙蝠,一年繁殖一次,大蝙蝠一般以果實或花蜜為食,小蝙蝠則以捕食昆蟲為主。
古代中藥學著作《吳氏本草》裡說蝙蝠:「立夏後陰乾,治目冥,令人夜視有光」,因此,在醫學上它可作為一味中藥物。
中醫上把蝙蝠的糞便稱為「夜明砂」,用於治療目疾。
據悉,科學研究人員根據對蝙蝠的基因特徵對其的進化關係進行研究對比,基因證據表明,大型蝙蝠是從小型蝙蝠進化而來的,而小型蝙蝠起源於5千萬年前的始新世早期。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蝙蝠的「蝠」更因與「福」字諧音相同,被認為是「幸福綿延,福祿雙全,健康長壽,吉祥如意」等圓滿的心願象徵。
如我國有名的「五福捧壽」圖案就是5個蝙蝠造型圍繞一個「壽」字,寓意多福,長壽。
像單獨的一隻蝙蝠飛翔狀的圖紋,稱認為「福在眼前」;蝙蝠若和馬組成的圖案被寓意為「馬上得福」;若在器物等物體上用一圈紅色的蝙蝠紋,則被稱為「洪福齊天」。
蝙蝠總是被很巧妙的用在各種場合下,從而用來表達人們的美好心願。
在很久的時間裡蝙蝠和人類都是一種和平共處的和諧音調。
但是,近多年開始蝙蝠也開始如同其他一些物種一樣,在自然界越來越少,趨於滅絕。
各種食蟲類蝙蝠可以消滅大自然裡的大量害蟲,為人類默默的維護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守護著我們的生存家園。
但是,因為人類的恣意破壞,甚至是盲目無知的以蝙蝠為口中之食,近年來更是因為蝙蝠發生多次疫情。
2003年的SARS病毒感染;
2014年觸目驚心的伊波拉病毒感染;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
……
一次次的疫情發生,一次次的源頭追索,最終都是在動物身上找到相同的病毒。
科學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了100多種病毒,其中很多都可以傳染給人類。
如,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狂犬病病毒等等多種病毒的,甚至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它的宿主也是蝙蝠。
蝙蝠與人一樣是恆溫動物,它的體溫持續在40℃上下,除非冬眠期會有所不同。
一般人體在感染病毒後,會通過發熱啟動自身的免疫系統抵抗外來侵略者,而很多一般的病毒在40℃的高溫下存活超不過24小時。
但40℃的高溫對來自於蝙蝠身上的病毒起不了任何威脅的作用,相反它們可以在那樣的溫度下生活的更愜意,猶如回家般活的更恣意妄為。
我們常說:「病從口入」,很多的疾病都是吃出來的,吃的東西更是五花八門,上到天上飛的,下到水裡遊的。
現如今更是有很多人把吃各種各樣所謂的「野味兒」當成了一種時髦,一種炫耀。
就如「蛇,刺蝟,孔雀,果子狸,狐狸,猴子,青蛙,蝙蝠……」
只有平常人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吃的。
儼然,自然界的各種飛禽走獸已然淪為盤中餐。
我們總想當然自以為地覺的:「天大地大,我最大。」
殊不知,在浩瀚的宇宙裡人類其實是最渺小的那一個。
就如蝙蝠,原本它是作為人類的朋友和我們友好相處,它把自身的惡魔封存在自己的體內,就如潘多拉盒子一般,可它卻是放出了希望和友好,而我們卻因為自己的口舌之欲,一次次的觸碰它的魔盒,一次次的挑戰它的魔力,最終自食其果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自然法則是最公平的,天地萬物都要遵循它的規律,萬事皆有因果。
就如人和人之間相處,不管是什麼樣的感情關係,哪怕是與一個陌生人,我們都要做到彼此尊重,尊重了對方也是對自己尊重。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弗洛姆
人和動物也是一般,在這個共同生活的家園裡彼此尊重,當你不尊重它的生命,它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回饋給我們它的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