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會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小飛俠就帶大家看看一些航空相關的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它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2017年,經過加固改造後,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建築面積15.9萬餘平方米,陳列面積近6萬平方米。全館有43個陳列廳(區)。現有文物16萬餘件(套),一級品1793件(套)。館藏文物包括飛機、飛彈、艦船、大炮等14個大類。
軍博常設多個系列主題的基本陳列,包括兵器陳列、軍事科技陳列等。兵器陳列分三個展區,重點突出人民軍隊繳獲和使用的武器裝備,特別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的功勳武器,力圖從一個側面來展示人民軍隊武器裝備發展史。展示面積18500平方米,展出了大型武器裝備近300件和各類單兵武器裝備1700餘件。
中國航空博物館
新中國第一座對外開放的大型航空博物館,該館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區大湯山腳下。佔地70餘萬平方米的航空博物館,經過30年的建設,目前已收藏各型飛機144型331架,其中106架飛機通過鑑定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屬於世界級航空珍品,極富收藏和研究價值。
殲5飛機
殲6飛機
殲7飛機
同時,館內還收藏有地空飛彈、雷達、航空炸彈、航空照相機、飛行服裝、航空傘具、航空輪胎等2400多件武器裝備樣品及數萬件航空文物,中外航空圖書資料2萬餘冊,重要友好往來禮品一千多件,是集科技教育、旅遊於一體的國家級軍事主題博物館,也是亞洲規模最大、躋身世界前5位的航空博物館。
其實,航空工業各廠所單位,也有很多展館展廳,小飛俠今天帶大家一起看看。
讓我們走進歷史,走進航空,感受航空的歷史,領略航空文化的魅力
航空工業西飛展廳主要分為聚志騰飛、大國重器、領航飛躍、智慧前行四個部分,全面展示西飛的發展歷程、主要產品、整體實力和未來規劃。聚志騰飛介紹了從1958年建廠到現在的發展歷程,包括與共和國同成長、與改革開放同行、與國防建設同步和為航空強國奮鬥四個篇章。
沈飛航空博覽園是航空工業沈飛於2001年創建的企業博物館,是融我國殲擊機發展歷史與航空知識於一體的大型科普類專業性展館,更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走進被譽為「戰鬥機主題公園」的沈飛航空博覽園,從這裡走進航空,了解中國航空工業的光輝歷史。
航空工業成都所展廳裡,以「龍」為主線將成都所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因為航空工業成都所的型號主要以龍系列飛機來命名,作為「龍的傳人」,龍系列飛機的跨代發展和跨領域拓展是成都所最為清晰的生命線。邁入新的世紀,成都所不僅注重技術創新,且大膽推進管理機制和管理模式創新,實現了跨代新機打造、無人機及空天領域拓展等一步步跨越。
航空工業陝飛廠史展廳落成於2019年10月31日,佔地面積600餘平方米,分為輝煌歷程、產品發展、核心能力、合作共贏、黨的建設、未來暢想六大部分,是對外展示陝飛五十年創新發展成就、普及航空知識,向內教育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的場所。自啟用以來,已陸續接待軍方用戶、社會團體、職工群眾千餘人次。
航空工業哈飛展廳由序廳、印象哈飛、奮進徵程、兩翼齊飛等13個展示單元組成,展示了哈飛自1948年8月17日建廠以來的光輝篇章和創新發展的豐碩成果,是哈飛重要的對外展示窗口和文化傳播平臺。
航空工業洪都航空城展館坐落於南昌航空城南區,總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展館現集科普、文化傳承為一體,以「洪鑄脊梁、振翼起航」為主題,以洪都近七十載的發展為縮影,立體展現新中國航空製造業升級發展的偉大航程。
試飛院功勳園將航空工業試飛院原有的「報國苑」和「功勳飛機園」與新建「功勳飛機展示和功勳牆」通過藝術形式融為一體。6道功勳牆上鎮刻著每一位為中國試飛事業貢獻力量的航空試飛人的姓名。功勳飛機們為歷史和現代架起了一座座心靈的橋梁,見證著我國航空試飛事業從艱苦創業到跨越式發展的輝煌歷程,每一架飛機都曾在試飛始終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每一架飛機都曾寫下激情豪邁的篇章。
航空工業航空科普實踐教育基地依託航空工業通飛華北公司的產業優勢,面向廣大青少年開展航空科普教育實踐活動,集中優勢力量打造集通用飛機生產現場參觀、航空科普及航空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教育實踐基地。自2014年開展航空科普活動以來,定期舉辦 「邀您看航空」開放日、「走進青少年課堂」、「航空科普進校園」等主題活動,為市區及周邊中小學學生、親子家庭等群體進行航空科普。
趁著這個日子,跟著自己的好奇心,回歸「十萬個為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