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我國的詩詞史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期間湧現的作品可謂數不勝數,有些作品得以流傳於後世,有些作品則是遺失在歷史的長河,而還有些作品,則隨著流傳慢慢衍生出新的意思,和剛開始表達的意思可謂是天差地別。
就像《詩經·邶風·擊鼓》中的「死成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現在大家理解的意思是情侶之間白頭到老的誓言,表達的是愛情,但是在原詩中它表達的卻是戰友之間的袍澤之情,兩者相對比可謂是南轅北轍。還有像李商隱《無題》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一句原本是表達的愛情,但是現在大多數時候卻被用來表達老師的無私奉獻,兩者相對比同樣是差異很大。
而我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同樣如此,尤其是其中「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更是被很多人天天掛在嘴邊,用以像心儀的女子表達愛情,但實際上卻理解錯了意思,這句話其實和愛情無關。尤其是知道了這一句的上一句是什麼,相信很少會有人再用它來表達愛意,畢竟這首詩可謂是滿紙辛酸淚。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詩。
《重贈盧諶》(節選)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這首詩的作者是晉朝的劉琨,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是關於他的一個成語卻可以說是眾所周知,那就是「聞雞起舞」,這個成語講的是劉琨和祖逖為了建功立業,成為棟梁之才的遠大理想,聽到雞叫就起床練劍的故事,從中其實不難發現劉琨的滿腔抱負。而劉琨寫下這首《重贈盧諶》時,正值內心鬱郁前途渺茫之際,本來打算寫首詩給好友盧諶相互激勵,未曾想盧諶卻未能體會到劉琨詩中的深意,只以為是普通的酬和詩,無奈之餘劉琨便又寫了這首《重贈盧諶》向好友表明心意。
這首詩比較長,前面多用典故向友人傾訴自己的無奈和遺憾,後面則是抒發詩人壯志難酬的無奈和痛苦,而我們節選的這部分正是詩人對於自己情感的抒發。
建功立業的理想還未達成,自己卻已然垂垂老矣如快要落山的太陽,時間不會等著我們去建功立業,它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悄無聲息之間便流逝了。這幾句表達的是詩人無奈的慨嘆,時光無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終也未能達成,可謂悲涼。而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更是突遇挫折,就像熟透的果實在秋風中跌落,繁茂的花朵在嚴霜中枯萎,這何嘗不是詩人的真實寫照。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則是寫出詩人的境遇,諸多不利因素將詩人逼到走投無路,就像在狹路上人仰馬翻,所有功業都被斷送。「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則是詩人身不由己的哀鳴,自己一生歷經磨練,本以為已成百鍊的鋼鐵,未曾想臨了走投無路,只能在死亡的絕路上委軟如泥。
讀完了原詩我們再回看「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這一句,哪還有半點浪漫可言,有的只有滿紙辛酸淚和壯志難酬的恨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