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小到大,你看過多少本書?
讀過的書中,哪一本被你深深記在了心裡?
我想,一定不會是上學時老師講過的課文,也一定不會是老師給推薦過的書。
因為讀這些文字,是為了完成任務;讀這些文字,我們帶了某種目的和功利,考試要考,我們必須得讀,必須得背。
是的,這些文字可能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可能提高了我們的寫作水平,可能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可能在今後的工作中被我們信手拈來,為我們所用。然而這些文字卻沒有走進我們的心裡。
你讀過的書中,哪一本撞擊了你的靈魂?哪一本叩開了你的心扉?哪一本與你產生強烈的共鳴?哪一本,你讀著讀著就欣喜雀躍,抑或痛哭不已?
如果你遇到了這一本書,那它就柔軟了你的心靈,它就真正走進了你的心裡!
02
為什麼我們會因了書裡的文字欣喜?因了書裡的情節難過?因了書裡的故事不能自已?那是因為在書裡,我們看到了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真實的靈魂!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被社會規矩出來的。
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帶上了鐐銬。我們都是社會中的人,我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是愛人眼中的好伴侶,是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是單位眼中的好員工,是人們眼中正直而善良的人……
我們在乎著別人的眼光,在乎著別人的評價,在乎著別人眼中的形象;我們在乎著家人的心情,在乎著愛人的感受,在乎著孩子的心理,唯獨忘記了的,是我們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
我們帶著溫和的面容,微笑著和這個世界打交道,把最真實的自己或是自己內心最嚮往的東西深深埋藏在心裡,以致走著走著,我們自己都忘記了,最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最渴望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某一天,我們讀到一部作品,作品中的人物鮮活地演繹著他的故事,我們突然之間就被這個故事感動,就被這個人物洋溢著的真性情感染,因為我們突然發現,那個真實的自己,那顆深藏的內心,那個真實的靈魂,都被故事中鮮活的人物演繹著。慢慢得,那個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內心被慢慢揭開。
03
二十年前,曾讀過《收穫》上的一部小說《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
時光荏苒,已經想不起小說中主人公的名字,想不起故事情節,甚至想不起這個小說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但是,卻牢牢記住了這個題目《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以及主人公艱難卻快樂地做著自己的那種感受。
記起這個題目,就會想起二十年前,靜悄悄的院子裡,年輕的自己捧了一本書,坐在臺階上靜靜地讀,時而歡喜傻笑,時而痛哭流涕,時而抬頭仰望淡藍的天空,舒一口長長的氣;時而出神凝望著樹梢,看著風掠過樹梢的樣子,聆聽風吹動樹梢發出的聲響。
這本書就這樣走進了心裡,開啟了塵封的心靈,揭開了人性的奧秘。
這本書為什麼牢牢住進了心裡?我想是因為人的真感情的袒露,人的真性情的綻放,人的最真實自我的洋溢與歌頌。這篇小說,這些文字,讓我對待生活,對待他人,更加溫厚,更加寬容,更能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人。
04
生活中,碰到過這樣的女孩,不顧家人反對,不顧周圍人的議論,熱烈地喜歡一個不被看好的男孩子。當別人或真心或假意地為這個女孩擔憂時,我心裡是為這個女孩欣喜的,因為她正擁有著一份熱烈的愛情,她正活著自己;
生活中,碰到過這樣的男孩,很好的相貌,很好的家庭,很好的工作,卻執意要娶一個比他大十幾歲,還是離異帶著孩子的女人。他不在乎女人的過往,不在乎女人的年齡,不在乎父母的反對,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毅然決然娶了這個女子。我心裡,是為這個男孩鼓掌的,因為他正體驗著只有自己明白的感情,他正活著自己。
生活中,碰到過這樣的男人,已過不惑之年,卻深深地愛上了另外一個女人。看到她,他的眼裡散發著初戀般熾熱的光芒。他愛了,愛得情不自禁,愛得不能自已。因著這份愛,內心受著煎熬,心靈受著拷問,但他還是愛著,忍辱負重,小心翼翼。我心裡,對這個男人是同情的,是理解的,雖然我懂得婚姻應該真誠。可是誰知道呢,那個女子就那麼走進了他的心靈,搖曳了他的靈魂。就像我們讀過那麼多書,聽過那麼多歌,真正走進心靈的那一個,可遇而不可求。
生活中,碰到過這樣的女人,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深愛她的老公,有著令人羨慕的經濟條件。她很幸福,在別人眼裡幸福,在老公眼裡幸福,她自己也說自己很幸福。可是,不知為什麼,她說心裡每天像被鈍物磨礪,輕輕的,卻是慢慢煎熬著她的心靈。她常和我訴說,說著說著就哭。後來某一天,她還是走了,不知道去了哪裡,或許是自己去找尋自己的心靈,或許是已經有人住到她的心裡,奔著那個人去了。老公不明白,家人不理解,別人瞧不起,然而,我心裡,對她是理解的,是讚賞的,她想要真實的自己。
05
我們用理性的眼光來判斷他們,那就是太不理性了,太自私了,太不道德了,太沒良心了,甚至太不堪了,太壞了。但是他們都是勇敢地,勇敢地面對著自己的心靈,勇敢地面對外界的評判。就如《傷逝》中的子君,就如《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裡的女主角,她們的敢愛敢恨,她們的不畏世俗,她們的靈魂澄澈,都是被熱情讚美和謳歌著的。
然而,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怯懦的,悄悄收斂起真實的自己,悄悄掩蓋住自己的心靈。慢慢的,我們忘了自己的內心,忘了心中最初的渴望,忘了那個最真實的自我,然後告訴自己,我活得很瀟灑,活得很幸福。
生活中需要真實,生活中更需要理性,我們這樣告誡自己。
我希望婚後,每個人都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是溫存的,好好對待另一半,因為婚姻中有比自己還重要的人——家人;婚姻中有比自己心靈更真實存在的東西——恩情。
我希望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結婚生子的時候,一定要真,一定要綻放自己的真性情,對待那份刻骨銘心的真感情。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年老的時候,才有記憶。
因為要寫這段文字,又去網上找這篇小說:《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想要重溫一下它,看小說中的人物有著怎樣的真性情,有著怎樣的真感情;重溫一下這個故事,看它怎樣走進了我的心靈,讓我牢牢記住了它的名字。
可惜的是,好多年了,網上竟然已找不到。
榮原創於2020年4月17日下午
(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