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閱讀浩如煙海,分享超簡便兩招,迅速搭建人文閱讀十年框架

2021-01-09 B計劃老媽

先上最核心乾貨,究竟是哪兩招,就能讓沉浮在文史長河中的家長們,迅速辨明方向,對大語文玄幻的廣度和深度,建立起感性的框架,從而正確的指導孩子該幹嘛幹嘛去。

第一,準備一套新部編版的語文教材,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翻一遍。

第二,準備一套近十年的高考語文卷、文綜卷(全國I卷真題),也翻一遍。

好吧,我知道一旦把教材和卷子擺上檯面,不少崇尚快樂教育、徹底自由閱讀的家長,一定會有不少強烈的反對意見。

沒事,請把不滿先憋一會,讓我先講一講這麼做的3個理由。

第一,以終為始,把實打實的能力目標擺在眼前,我們就知道接下來十多年的大語文,孩子究竟該讀到個什麼水平,廣有多廣,深有多深。

明確十八歲時的人文閱讀能力,應該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再倒推回去,樹立好一個個階段性目標,再去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最後落實到家庭日常閱讀之中。

這種」以終為始「的規劃思路,其實一點也不新鮮。

不少走英文原版路線的家庭,讀過曹文老師《英語,孩子這樣學!中國孩子英語成長路線圖》、蓋兆泉老師《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都無一例外的提到過學英文要有明確的規劃,要有清晰的路線。

而且,這個規劃最好能做到十八歲——孩子學業上的第一個重要節點。

英文是這樣,廣度和深度更甚的大語文積累,就更加要有一個明確的總規圖了。

而一套成熟的教材,一套嚴謹的考卷,對於已無退路的高三孩子來說,就只能是不得不啃的資料。

而對於還有十年時間的家庭來說,它代表的則是一個要達到的能力標準,要實現的學術水平。

而首先要了解這個標準的第一人選,正是我們家長自己。

第二,大語文閱讀既然是家庭教育的長期重點工程,那麼它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嚴謹科學有體系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同感,我們不少家長是這樣開啟大語文學習的:

收集各大版本(學校、老師、專家推薦)的必讀書單;

了解各大語文牛娃、學霸及其家長的成功經驗;

提前很久開始背誦詩詞、小古文、文學常識;

報讀各種大語文、國學文化的培訓班;

趁打折積極囤積各種課外書;

以上每個吸收途徑都有它的效果,但效果也是蠻零散的。

我曾又欣喜又矛盾的看著一地板新書,心裡還是不安:

也不知道這些書夠不夠用?

它的內容能不能引孩子上一個正確的軌道?

這些矛盾,其實正反映了我們課外讀書缺乏章法。

而面對廣闊龐雜的知識量,多學科交叉考核的能力要求,我們不更應該依靠一個嚴謹科學的體系來指路嗎?

而語文教材和文綜卷就是這樣一個現成的體系。

新部編版的語文教材,通過大量有難度的古詩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已經成功的引起了家長們的警惕,意識到必須注意課外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以古詩文為例,從數量廣度上看,

小學 —— 6年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9篇(其中古詩詞113篇、小古文16篇),佔所有選篇的30%,平均每年20篇左右。

初中 —— 選篇共有132篇,佔所有選篇的52%,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高中 —— 古詩文佔比仍然達到49.3%,要求背誦超過70篇古文。

光體裁就從《詩經》到清詩,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等等,做到全面覆蓋。

那麼與之相配合的,在孩子的課外閱讀體系裡,光文言文部分,就要多接觸《詩經》、《論語》、《史記》、《世說新語》、《古文觀止》、唐詩宋詞等等經典名著。

但光靠教材的指引,讀得夠多就行了嗎?

不行。

因為還有難度問題。

我起初單看高中教材,覺得古代散文比重大些,就想當然的認為詩歌可能沒有那麼重要。

但一翻語文高考真題就知道錯了,絕不可輕視詩歌。

語文卷足有兩道大題(15分)是專門關於詩歌的。

孩子們辛辛苦苦背了一百多篇詩文,默寫只考6分,還不是那種出上句讓你填下句的送分題,還得理解透了才能順利回憶出來。

而且,對於古代文化、古代文學理論的考察,可並僅不局限於文言文題型的考察。

在語文卷現代文閱讀中,還有一個題型叫論述類文本閱讀,表面看起來是考現代論述文,可內容幾乎都是關於古代的。

比如:

「孝」道文化作為家庭倫理的意義;

談談《古文觀止》;

葉嘉瑩《論杜甫七律演進及其承前啟後之成就》等等。

由此,反射回到日常閱讀,除了加強詩詞、古文儲備量之外,還要以理解為目標,多加入文化、倫理、文學理論方面的讀物。

所以,如果真想要對語文閱讀難度有個粗淺的把握,我建議大家直接把語文真題好好翻一翻。

第三,靠語文教材盯基礎,靠文綜卷盯拓展,兩套資料就能架起最基本的文史框架。

我認為,要想面對大語文不犯怵,最關鍵的是,咱們家長心中要有大致的底,家庭閱讀要有一個最基本的文史框架。

全套的語文教材可以提供基礎框架,所謂基礎,就是孩子必背的內容,必讀的內容(包括教材指定課外書)。這類課外書不讀,很大概率,考試及格都成問題。

所以,很多有遠見的家長規劃讓孩子提前背教材上的古詩文,這種「簡單事情提前做」的做法很好,完成了萬裡長徵第一步。

然而,基礎只是60分,拓展才是80分。這個拓展的基本框架,同樣可以通過語文卷、文綜捲來大致界定。

前面提到了通過語文卷,我們知道了不光要多讀古代、現代、外國名著(這還只是屬於基礎層次),還要加強文藝理論(拓展層次),要重視理解的深挖。

接下來,我們來重點看一下,平時極少接觸的高考文綜卷。

文綜是文科考生的一門綜合考試,內容由歷史、地理、政治構成,每科100分,總分300分。

文綜,是一門相當難的學科。

在文科生中有一句話,得文綜者得天下。優秀的文科生,語數英都不差,能拉開差距的就靠它。

一般的文科生通常在180分左右(也就是每科勉強及格),而如果進到240-250分,基本上都是全省前50名,有希望衝擊清北。

今年的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成績全省第四,她的文綜267分,歷史是其長項。

我第一次看今年的文綜卷時,那是又震驚又僥倖又欽佩。

震驚的是,文綜考題所涉及的學科居然如此之廣,交叉綜合性如此之難。

僥倖的是,好在我高考時沒碰上這麼靈活的卷子,讓我做,題目都要想半天。

欽佩的是,能把這種卷子做出高分的孩子,一定是知識面廣博,思考有深度,善於比較分析的孩子。

沒有十幾年的閱讀功力,想走死記硬背的路子去攻人文,很難。

文綜的難,一難在所涉及的學科非常廣。

表面上,文綜考歷史、地理、政治,但實際上一翻就知道,遠遠不止。

僅粗看一遍,就看見涉及眾多細分內容:

歷史地理學;

城市規劃學;

建築規劃學;

人口學;

工程水利學;

交通物流學;

中醫學;

旅遊經濟學;

人民幣跨境支付涉及的國際貿易學;

剪紙藝術和印章文化涉及的美學;

電商與鄉村經濟涉及的營銷學;

資產負債率、股權關係涉及的會計學;

等等。

這些所涉內容,課本都是點到即止的,如果孩子課外沒有相關閱讀輸入,高中時又沒碰上特別會總結點撥的老師,面對考試,該如何拿分呢?

文綜的難,二難在眾多學科互相交叉,綜合性極強。

文綜並不是每一科單獨就事論事,而是多個學科之間彼此關聯交叉,要學好,必須學會多個學科間的知識遷移。

舉個例子,來看一下經濟學的應用:

經濟學只出現在高一政治課本中,但和各方面時事一結合,出的考題就相當靈活了。

結合新冠疫情期間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來考核生產領域的供應鏈知識點;

結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啟用,來考核國際貿易中貨幣結算、人民幣國際化的知識點;

提供上海進博會的經濟數據,來分析消費領域的變化,以及對生產領域產生的指向作用;

經濟學還與地理科結合,出行業經濟、旅遊地理、商業地產、方面的題目。

經濟學還與歷史科結合,提供《蘇聯經濟史》的資料,讓分析社會制度變更對對外貿易的變化,並寫出原因。

等等。

至於其它版塊之間交叉就更多了:

通過對傳統村落、傳統建築、鄉鎮空間的現狀列舉和問題探討,考文化與建築學的交叉;

通過對英國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的描述,結合世界近代史,找出所反映的重大歷史現象,需史論結合。考文學和世界史的交叉;

以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眾多數據,來綜合考核農業、人口、鄉村經濟、鹽鹼地改造、文化自信、哲學辯論思想等知識點。

水利工程與環境保護、農業經濟的交叉。

金融證券與科技創新的交叉。

品牌營銷與文化、與哲學的交叉。

類似的跨學科考查,不勝枚舉。

看到這裡,

是不是對所謂的「高考指揮棒」沒那麼反感了?

它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僵硬呆板,相反,這根指揮棒還蠻靈活的,也有深度。

是不是對孩子十八歲時,所應該達到人文知識廣度及分析深度,覺得應該有個基本的閱讀指導框架?

如果沒更好的選擇,我真心建議家長抽點時間,先去翻一翻教材和真題。

至少,我在看完後,立即著手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書目進行了梳理和調整,除了繼續保持文學和歷史的閱讀外,開始添加加自然地理、經濟常識、文化常識的內容。

爭取在小學的課餘時間,把文學、歷史、地理、經濟、文化這幾個人文大科基礎層面的知識和原理,用課外書、紀錄片、旅遊的方式,生動有趣讓孩子多做感性接觸。

而進入中學後,積極接觸新聞時事,開始增添思辨性更強的讀物,如文藝理論、政治、法制、軍事、哲學、美學等,並把提升重點放在理解分析上。

咱們家長在基本框架上,根據孩子的興趣所向、校內學業進度、專業機構的學術反饋,不斷進行階段性閱讀的調整,既要讀聖賢書,又要聽窗外事,還要思天下變。

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儘早走上正確的道,希望孩子們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去仰望星空,還能腳踏實地。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500多名教師學者齊聚一堂,縱論語文與變革、閱讀與人文
    12月12日至13日,「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武漢)」在武漢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教育教學管理者和研究者、一線語文教師等共500餘人齊聚論壇,圍繞「閱讀改變教育」,縱論語文與變革,閱讀與人文,用思想激蕩教學,用理念引領課堂。
  • 系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是什麼樣子?
    如果搞個問卷調查,問中小學最不能令人滿意的是什麼教學,結果肯定是語文教學。全國人民、政府官員、語文教育研究專家、學者、中小學教師……都心知肚明。數十年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中小學語文教學,甚至舉行聲勢浩大的「語文教育大討論」,教育部親自組織編寫「部編本」,結果如何?
  • 北大教授曹文軒談閱讀,一語驚醒夢中人,大語文時代閱讀尤為重要
    作為中國文壇上的文學大家,他對於閱讀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談起閱讀一語驚醒夢中人。在當前語文改革的情況下,大語文時代即將到來,閱讀顯得更加重要。曹文軒談閱讀北大教授曹文軒認為讀書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閱讀與不閱讀是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態。
  • 五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測試分享,兩篇閱讀理解題,題目靈活有難度
    五年級語文下冊單元測試,試卷中兩篇閱讀理解題,拿滿分難五年級語文的重難點需要學生們先明確,因為隨著學生年級層次的提高,特別是語文的學習體現出一個需要不斷積累的情況,語文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累積和重複的過程,所以要求學生先做好語文學習上的重複性的心理準備
  • 依託統編語文教材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實踐
    此後,語文教材單元設計或以語言知識、文體知識為線索,或以聽、說、讀、寫能力為線索,或以人文主題(也有稱話題)為線索,從各個不同角度展開探索和實踐。統編教材為了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確定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基本特性,採用了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這樣兩條線索組織單元,以保證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和語文素養的有效達成。
  • 成為孩子閱讀的引路人——「啟智——低段語文閱讀」向陽青槐語文
    成為孩子閱讀的引路人——「啟智——低段語文閱讀」向陽青槐語文名師工作室暨校本研修專題講座簡報啟智,從低段語文閱讀開始。2020年5月22日下午,定邊縣第一小學進行了一次「校本培訓」。這次培訓的主題是:「啟智——低段語文閱讀」。
  • 語文閱讀寫很多也不得分?語文閱讀理解的24個萬能公式!一秒破題
    在語文的學習中,有兩大重難點,一是閱讀理解,二是作文。如果說寫作可以多積累素材,想要提升作文也是很簡單的,但是對於閱讀理解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這個不僅需要在平時多積累,多練習,還需要答題技巧。閱讀理解之所以不容易得分,是因為它考核的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它不僅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解答,並且要邏輯清晰,條理清楚。很多學生在做這類題時,看完題目就開始回答,結果通常是寫了一大堆卻沒有拿到分。其實,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的時候,之所以丟分多,問題還是出在沒有一個好的答題方法。
  • 2019河北中考語文試卷:培育家國情懷厚植人文精神
    孫軍國認為,2019年河北中考語文卷穩中見新,表現濃鬱的傳統文化色彩和濃厚的人文精神。貼近生活,富有傳統氣息綜合性學習題「松鶴延年」中國畫、文言文「讀書」話題、記敘文閱讀的「麥客割麥」,都關注日常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親切,又使考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整張試卷充分彰顯了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 語文書店:打造語文閱讀文化空間
    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來到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內南小街51號語文出版社院內的語文書店,在該書店負責人劉海紅的帶領下,深度體驗了這家極具特色的語文閱讀文化空間。  「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的根本,我們的初心便是為中小學讀者提供一個走進語文世界、交流語文心得的場所。當我們給閱讀以款待,它也會還我們以豐盛。
  • 孩子語文成績差?原因只有倆:閱讀、作文不過關!
    因此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家長朋友們,孩子語文成績差,原因只有倆:閱讀理解差,作文寫作不過關。可是針對於這兩部分內容,到底怎樣才能高效快速提升呢?針對於語文考試閱讀理解答題:1、一定要懂得分析試卷,了解閱讀理解最基礎的8大必考題型(如果對於8大必考題型不太清楚,可以看老師往期的文章內容,有詳細的講解)2、一定要掌握一些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每一個題型應該用怎樣的公式進行回答。
  • 廣州讀書月大咖領讀雲分享|在閱讀,在經歷,在成長
    朝夕閱讀,不負韶華。2020廣州讀書月線上「大咖領讀雲分享」2020書香羊城十大好書專題薦讀系列活動,正火熱進行中!讀書月期間,多位知名作家、專家學者,做客「大咖領讀雲分享」欄目,通過視頻與廣大讀者進行一次線上見面。閱讀的人,或許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閱讀時每翻開一頁,就仿如踏進一個全新的世界。書籍,如同世間的大千山水。讀書讀到心領神會處,書中的一人一物仿佛都置身眼前。我們就會不自覺為書中人的快樂而欣喜,也為其悲傷而落淚。
  •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卷分享(附漢字拆分技巧 閱讀理解解析)
    試卷解析:一年級語文上期末測試(題型多 題量大),沒考的速看亮點解析一:漢字拆分一年級語文學習兩大主題:拼音和識字。識字部分不是單獨的、枯燥的學習,而是更加具有趣味性、關聯性的認識。漢字的學習一要符合文字的造字特點,二要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才能學好語文這門功課。
  • 語文閱讀理解之字詞篇大總結——九種題型,總結全面,方法獨到!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語文閱讀理解是一大難關,為此我專門寫了《語文閱讀理解真的那麼難嗎?此文告訴你如何通過自學解決閱讀理解》這篇文章。今天主要對語文閱讀理解中的字詞進行全面總結。語文閱讀理解中有關字詞的基礎題如何破解?除了平時多積累,也是有一定方法的。我總結出九大題型,依據題型一一破解!1.看拼音寫字或詞語,看字或詞語寫拼音。
  • 二年級語文上冊:看圖寫話、閱讀練習,每天抽空多多練習重點吧!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注重閱讀理解、看圖寫話這大兩塊。相信小同學在日常學習、練習中都有注意到從一年級開始,考試中就有閱讀理解題、看圖寫話的題型出現了,但是小同學每次都會丟上幾分。在這裡,大熊要提醒一下,這兩大題型也是今後語文考試的必考題型,是語文成績拉分的一個大項,更是高考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大熊建議,培養閱讀理解的能力,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從小學低年級就要開始培養。說到這,不少家長肯定有疑惑,如何提高閱讀理解、培養孩子寫作能力呢?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閱讀理解專項練習,提高孩子閱讀能力!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閱讀理解專項練習,提高孩子閱讀能力!閱讀理解,是語文考試丟分的「重災區」,一二年級時期,語文閱讀理解還能從原文中找到答案,但從三年級開始,閱讀理解難度提升,更多地是需要同學們閱讀文章、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考題更加靈活,得分也越來越難,同學們從這次期中考試應該就能看出來。
  •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丨記成都武侯外國語學校班級閱讀活動
    閱讀便是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儘管當前獲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樣而且速度相當驚人,但是據統計當前各種信息約有85%來源於圖書文獻。這足以表明閱讀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相對於小學生而言,閱讀更是他們獲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徑和最簡便的方法。閱讀對小學生的發展的重要性歸納為以下幾點:1、閱讀可以娛樂身心,滿足需要。
  • 自主閱讀有魔力(閱讀具有神奇的教育功效)
    日前有媒體報導,曾任中學語文教師的李希貴,提出加大自主閱讀教學改革。他在山東高密四中任教時,有一年,高一新擴建的兩個班沒有語文老師,「當同學們感到實在太枯燥的時候,老師就把他們放到閱覽室裡去讀書,或者把圖書館的書借到教室裡來。」學生們依靠自學,就這樣過了一個學期。
  • 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公式,閱讀題差的同學多背一背
    在語文考試中,老師發現不少同學對閱讀題的掌握情況並不是很好,加上閱讀題的分數佔比大,是一道拉分題型。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吃透它。其實,閱讀題解題是有一定技巧的,有的時候就算知道如何去作答,但是格式沒掌握好,這樣也會被扣分的。所以,要想做好閱讀題,答題格式也是關鍵所在。
  • 大語文時代:寒假應該讀什麼書?語文老師推薦高品質書單,收藏!
    大語文時代:寒假應該讀什麼書?語文老師推薦高品質書單,收藏!「不會閱讀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這是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說到的一句話。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大語文時代,而學習的局勢就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語文是學好所有科目的基礎,而閱讀就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 系統學閱讀知識,高效提語文成績
    語文閱讀教學輔導有效果,離不開系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是「文選型」的,按照此教材教學,根本沒有教給學生一套有效閱讀的方法。學生不知道學什麼,怎麼學,只好胡亂地學,「盲目」地讀。「胡亂地學」,「盲目」地讀,怎麼能提高成績?提高成績怎麼能不難?上海語文教育研究所針對語文教學實際,經過十餘年不懈努力,終於研究出「中小學語文閱讀能力階梯培養體系」,編撰出《循序高效學閱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