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抗疫」旋風難撼行業格局

2020-12-16 鈦媒體APP

文 | 韓志鵬

林晨的2020年開年過得並不順心,剛過30歲的他,專職做的視頻節目停播,月薪從3萬跌到3千。雪上加霜的是,醫院告知他心肌酶指數過高,為985,而正常人的心肌酶指數為125。

噩耗還未結束,新冠病毒從武漢向全國肆虐,林晨家住於此,本應1月23日回老家的他,因武漢「封城」而困守原地。內外多重打擊下,林晨卻沒有被擊倒,他選擇拿起熟悉的攝像機,記錄下被封鎖後的武漢長江大橋、楚河漢街。

截至目前,林晨已在B站發布四條武漢紀實vlog,累計播放量超2350萬。

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國內,民眾紛紛居家隔離,醫護人員逆行奔赴武漢,在全民心系抗疫防疫之際,無數和林晨一樣的普通人、機構利用vlog記錄下這一切。

「vlog抗疫日記」流行開來。

在B站,在微博,甚至在央視,記錄醫生抗疫、居家日常等的vlog湧現出來,疫情當前,vlog似乎已成為公眾記錄特大突發事件的重要形式。

但從商業化角度考慮,疫情導致用戶對vlog的需求短期激增,但vlog已經在國內興起了兩年有餘,「視頻日記」的觀念仍未深入人心,vlog似乎還是束之高閣。

因此,一場疫情過後,vlog的市場格局會改變嗎?

VLOG抗疫戰

林晨的第一條武漢紀實vlog是在1月22日發布的。

這條視頻中,林晨紀錄了自己在武漢逛街、採購生活用品的一天,拍攝中他發現,街頭上依舊有許多行人沒戴口罩,曾經繁榮的楚河漢街也是人流稀少。

之後,林晨去公司拿統一採購的年貨,上電梯時,長期患有哮喘的林晨忍不住咳嗽了幾聲,一位正準備上電梯的人停住腳步,轉而選乘另外一臺電梯。

林晨覺得好笑又無奈。

林晨vlog「武漢UP實拍」系列

這條接近6分鐘時長的視頻,在B站收穫了979萬次播放,9.7萬條彈幕和2.4萬條評論,而在B站,和林晨一樣拍攝疫情紀實的UP主不再少數。

疫情發生之後,肉團夫斯基、西遲Corry等B站UP主均通過vlog的形式,記錄下疫情期間的生活百態,包括居家隔離日常、外出採購生活用品等。

除日常記錄外,也有vlogger直擊疫情一線。例如「蜘蛛猴麵包」,武漢封城後13天,他累計拍攝了8條vlog,對雷神山醫院、社區等進行記錄和探訪,鏡頭視角從康師傅食品生產線再到酒店隔離點志願者。

另一位UP主「桂圓hijgb」,作為一名工程局員工,她自願請纓參與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並用vlog記錄一線基建員工的日常工作。

從宅家日常到疫情一線,vlog成為全民抗疫的冰山一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B站大量播放過萬的疫情vlog中,甚至是由粉絲量不足5000的UP主拍攝的,例如UP主「櫻桃史巴拉古」一條記錄上海復工首日早高峰地鐵的vlog,發布7天後在B站取得近4萬播放量,但他的粉絲數甚至不到50人。

B站UP主「櫻桃史巴拉古」體驗上海復工首日的早高峰地鐵

顯然,「櫻桃史巴拉古」沒有林晨的媒體從業經驗,視頻質量高下立判,且截至目前只發布了兩條視頻,算不上B站的「活躍分子」,但這些民間創作者用真實粗糲的鏡頭,共同記錄疫情當下的眾生百態。

這也符合vlog「視頻日記」的初衷。

當然,B站本身以UGC內容為主,且公平社區氛圍也激勵著民間力量踴躍創作。同時,B站主力用戶多為年輕的網際網路原住民,vlog亦成為他們了解疫情的重要渠道。

民間力量之外,機構媒體也在行動。

疫情當下,深圳衛視便策劃了題為《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的vlog節目,其中一期主角是一對醫護人員情侶,身處同地卻每日只能相見十分鐘,這引發無數觀眾的共情。

該節目製片人陳磊曾表示,疫情發生後,臺裡要求相關節目一定要視角獨特,不能走傳統電視新聞的路子;要讓醫生講心裡話,不能總是靠旁白給觀眾提供信息。

於是乎,陳磊決定用vlog來記錄醫生日常。

深圳衛視節目《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

用視頻日記「描繪」疫情一線,被記錄者擁有主講人的話語權,這符合圖文向視頻的信息媒介演化趨勢,也與當下「人人都是發聲筒」的媒介環境相契合。

因此,疫情當下,央視也用vlog內容記錄下疫情實況,例如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專題片《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還有新聞頻道製作的《武漢觀察 | 總臺記者Vlog》。

央視紀錄頻道專題片《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官方媒體藉助自身經驗,以及播出渠道資源,不僅擴大了對疫情之下各方現狀的記錄半徑,也是利用官方話語對vlog概念進行了普及教育。

當然,官方與民間合作也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目前,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戰「疫」日記》專題片裡,就有快手用戶「Mr .Pea逗逗先生」 「一崔哥哥」拍攝的視頻,而節目組也會向快手用戶發出定向邀約,徵集素材。

官方機構的扶持,再加上快手濃厚的UGC社區氛圍,老鐵們也通過vlog形式記錄疫區情況,為此,快手運營團隊還發起了#江城日記#、#直擊武漢#等線上標籤。

顯然,疫情肆虐中,vlog似乎蔚然成風。

不難理解,民間與官方均通過vlog記錄疫情當下的中國,一定程度彌合了公眾源自信息不對稱的焦慮,但從平臺、創作者及用戶需求層面,疫情當下,vlog緣何走紅?

出圈

vlog一直存在,而疫情為何會導致市場需求激增?

從拍攝者的角度來看,疫情致使民眾被迫物理隔離,一方面是空餘時間大量增多,用戶自我記錄的需求較之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專業創作者因為外出減少,與品牌合作受到影響,有更多空間打造個人內容。

抖音排名前列的美妝MCN「五月美妝」就表示,原本合作拍攝的工作方式,現在更多地由博主個人完成,並鼓勵創作者拍一些符合人設的「輕段子」以及vlog。

拍攝需求增長時,觀看需求更是激增。

原本,疫情重創了線下娛樂,用戶注意力向線上集中,音視頻得以快速增長,vlog也包含在其中。同時,在社交媒體有關疫情的真假消息中,vlog也能去偽存真。

每日打開微博,鋪天蓋地都是關於疫情的信息,且普通民眾難辨真假,更容易因此產生焦慮,而vlog則用真實畫面「戳穿」假新聞,讓用戶感覺仿佛置身於抗疫一線。

相比於真假模糊的圖文消息,視頻更具衝擊力且信息量更豐富,vlogger僅僅是用鏡頭記錄下疫區的真實現狀,其真實性和有用性甚至強於圖文內容。

同時,真實的鏡頭也更具感染力,例如林晨在2月13日發布的一則vlog,記錄下武漢封城後外賣小哥忙碌的一天,引發無數網友共鳴,有南京的外賣小哥就評論到:自己家鄉在湖北,每天瞞著家人偷偷跑單,也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家鄉。

林晨vlog跟拍武漢外賣小哥

這樣的共情感是一般文字所難以比擬的。

顯然,vlog具有真實性及視頻衝擊力,且能與觀眾產生高度共情,疫情之下,用戶需要真實內容來彌合信息焦慮,需要被正能量所感染鼓舞,vlog兼備上述屬性。

需求爆發之際,平臺有何陽謀?

目前,微博、抖音等平臺均開設了抗擊肺炎的內容專區,B站也在專區內上線了部分vlog內容,站在觀看者角度思考,當海量用戶湧入時,他們渴望看到更多內容。

因此,無論是官方媒體播報,還是vlogger的一線拍攝,只要全方位真實的記錄本次疫情,用戶都有觀看訴求,尤其是vlog中城鄉防疫的現實圖景,這些難在機構媒體看到的畫面,將有效彌合用戶信息盲區。

從商業化角度思考,當平臺流量短時間激增,通過內容沉澱流量,轉化為活躍用戶也是重要一步,而兼備衝擊性與共情感的vlog,更能吸引用戶觀看。

在此之上,官媒又為何出招vlog?

在此次突發疫情之前,央視就曾多次試水vlog內容。去年11月,央視主持人康輝便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支vlog,記錄了自己出差前的籌備工作,視頻發布後便登上微博熱搜,累計點讚已超過100萬。

央視主持人康輝的vlog

康輝「vlog首秀」背後,是央視新媒體策略的變化,去年至今,「央視新聞」官方頻道已入駐B站、快手、抖音等多家平臺,其推送的也多是符合平臺調性的定製化內容。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新媒體語境發生巨大變化,原先的官方語態難以「服眾」,平易近人的話語體系更能引發用戶共鳴,而視頻時代更是加劇了這一特性。

因此,以vlog展現新聞人真實的工作生活,塑造更血肉豐盈的人設,讓用戶感覺拍攝者就在自己身邊,粉絲粘性也將大幅提升,就像撒貝寧、康輝被戲稱為「央視boys」。

這不失為官媒傳播「年輕態」的妙招。

而在本次疫情期間,官方與民間創作者的合作vlog也不少見,前者具備內容策劃經驗和媒體渠道資源,後者具備粉絲信任基礎,兩方聯手也能擦出不同的火花。

以林晨為例,他從1月27日後拍攝的兩條武漢紀實vlog,均是與央視新聞合作,內容有關武漢醫護人員和外賣小哥,兩條視頻累計播放量已破500萬。

B站UP主林晨與央視新聞的合作vlog

有央視「保駕護航」,vlogger獲得更多支持,內容質量有所提升,更關鍵的是,官媒發力vlog內容,將對vlog的市場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如今回頭看,林晨的武漢紀實vlog成為爆款,再疊加官媒vlog的宣傳效果,雙方都向更多用戶普及vlog概念,擴大用戶對vlog的認知半徑,而林晨在拍攝前後的經歷轉變,也能鼓舞到更多創作者投身vlog賽道。

vlog有望一步步「出圈」。

因此,無論是出於需求還是流量增長的角度考慮,vlog內容在疫情時短期湧現,正是一次教育市場的關鍵契機,當下vlogger的持續創作,將為整個市場帶來長效價值。

不過,疫情之後,vlog會更好嗎?

商業化之問

疫情時期「燙手」的vlog,真的能撬動市場格局嗎?

如前所述,疫情當下,用戶對vlog的觀看需求被激活,並有望在疫情後延續,但觀察供需兩端,需求提升之時,供給端的vlogger規模成為關鍵指標。

此次疫情之中,大量草根創作者首次接觸vlog,但問題在於,疫情結束後,這些創作者能否成為職業vlogger,持續創作vlog內容並吸引受眾觀看。

換言之,會不會有下一個林晨出現?

從市場環境來看,用戶對優質視頻的需求始終存在,並且會在5G到來後加速增長,但在觀看需求外,創作者規模同樣是決定vlog生態走向的重要指標。

當下,國內vlog依舊處於萌芽期,能提升vlogger數量的關鍵因素有三:平臺扶持力度、軟硬體迭代速度以及用戶戒備心理是否消除。

要看疫情能否令vlogger激增,就得看上述因素有無改觀。

首先,在平臺層面,雖然B站、微博的抗疫專區不乏vlog內容,但在資金激勵、流量扶持層面,平臺並未在疫情時期針對vlog進行特定扶持。

同時,前述部分腰尾部vlogger得到關注,主要是由於短期觀看需求激增,而當疫情過後,褪去特定主題的光環,vlog內容在同一起跑線競爭,大量創作者或將難以為繼。

其次,在技術層面,5G商用化步伐加快,在線視頻傳輸成本下降,大量vlog剪輯工具得到普及,軟硬體設施都在優化,但這種進步與疫情本身無關。

平臺扶持與技術之外,用戶心理的扭轉也是一道難關。

此次疫情中,草根創作者與官媒推高了vlog的熱度,也有不少創作者參與其中,但整體來看,國人本性是含蓄內斂的,也缺少美國家庭錄像帶的文化薰陶,對鏡頭有戒備心理。有這樣的前提存在,vlog在國內的普及並不順利。

要破除這層心理,不僅需要疫情時的短期刺激,更需要平臺、創作者、品牌主長期的投入時間和成本來普及教育,前期砸錢圈流量,後期才能收割轉化。

顯然,疫情並未改變vlogger增長的三大因素。

進一步透視,除vlogger的增長之外,商業模式成立與否也決定行業的發展走勢,而現在看來,vlog在商業化層面依舊需要補課。

目前,vlog的主要收入來自廣告和會員付費,即vlogger與品牌主合作,賺取廣告費,另外就是獨立的vlog App收取會員費,但目前兩種路徑均存在短板。

首先看廣告收入,當下與vlogger合作密切的產品品牌與活動集中在輕奢(美妝)及運動品牌、智能產品、探店(發布會現場)等領域。

在輕奢與運動品牌層面,歐陽娜娜與匡威的合作vlog、fiypig與LV展覽的合作vlog都是經典案例,而「vlogger之父」casey neistat與耐克合作的vlog《Make It Count》,全片並未大量直拍耐克產品,但卻鮮明地傳達出「分秒必爭」的品牌理念。

另外,智能品牌也是vlog廣告的常客,OPPO就曾在2018年與vlogger合作了多款廣告片,數碼博主李大錘也和網易有道進行了vlog合作,他在視頻中記錄了自己使用「有道翻譯王2.0 Pro」在飛機上對話、用餐時的場景。

不難理解,通過vlog,上述品牌能得以全方位展示產品功能,而加入vlogger的體驗感,更能向消費者傳遞信任感,甚至最終向用戶輸出品牌價值觀,引發共情消費。

但在這些品牌之外呢?

如今,快消品、網際網路App廣告似乎並不青睞vlog,這些品牌更追求迅速轉化,更看重廣告的投入產出比,像vlog這樣重在傳遞品牌理念的內容,並不是它們的菜。

更重要的是,vlog尚處市場教育階段,廣告主也在考量其內容轉化效果,不會貿然地大規模入局,何況即使入局,頭部vlogger被優先選中,腰尾部創作者又如何變現?

廣告層面尚需拓展,會員付費同樣存在弊端。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vlog App,如VUE、大片等都均已經開設會員業務,年收費在98元-152元不等,付費會員可獨享包括專屬濾鏡、自定義水印等多項功能。

看起來福利多多,實則不然。一方面,職業vlogger多使用剪輯軟體,基本不使用獨立App;另一方面,對於初入賽道的創作者,免費才是最有效的圈流量方式,尤其是市場尚處於普及階段。

獨立App之外,微博、B站等綜合內容平臺並未有清晰的vlog變現路徑,其更多是通過vlog來追逐技術風口、扶持創作者以獲取流量,伴隨市場發展伺機而動。

平臺是在為未來布局。

因此,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為vlog市場投下火把,烈火卻並未出現,也難撼動當前的vlog格局,平臺、創作者和機構仍需投入資源教育市場,一步一個腳印踏出前路。

春天總會到來,但vlog還得「等春天」。

相關焦點

  • 黑旋風鋸業:行業標準制定的「領頭羊」
    8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山東黑旋風鋸業有限公司,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李學立正忙著指揮工人在研發中心搬運新設備。「公司對項目研發非常重視,引進這批新設備後,通過技術改造,將進一步提高產能,為公司快速成長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李學立說。談到今年7月份獲得的市實體經濟領先企業榮譽稱號,李學立自豪地表示:「我們公司獲得這項榮譽實至名歸。」  李學立的這份底氣來源於對公司實力的自信。
  • vlog是什麼意思,拍攝vlog現在很火,我們如何拍攝好日常vlog
    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聽到有人提起vlog,那麼vlog是什麼意思那,我們如何拍攝好自己的vlog,一起來看一下把!vlog其實是video blog的縮寫,從表面意思我們就能明白,是視頻博客的意思,之前我們通過文字圖片記錄日常生活,然後發布到博客上面,現在vlog把文字和圖片替換成了視頻,我們簡單理解就是,我們用視頻來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
  • 2020年,紀錄片行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一是發展政策供給日益完善,形成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行業高度重視的良好局面;其次是紀錄片提升為主題宣傳的重要節目品類,今年形成抗疫、脫貧和抗美援朝三大主題的創作高峰;第三是出品主體多元化,傳統電視媒體和新興網際網路媒體產生競合關係
  • 撼龍風水洪國珍:深圳弘法寺風水大局完整篇
    首發於撼龍風水洪國珍博客時間: : 2013-04-15 22:48 撼龍風水洪國珍/文 洪振豪/圖/錄入
  • 歐陽娜娜vlog圈粉無數!超火的vlog拍攝其實很簡單!
    Fine…明明是看歐陽娜娜的vlog好嗎!!首先來給你們解釋一下什麼是vlog。vlog就是記錄作者的個人生活日常,主題非常廣泛,可以是參加大型活動的記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瑣事的集合。你們可以理解成通過拍攝視頻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日常。
  • vlog用什麼來剪輯?分享1個剪輯生活vlog的技巧
    在很多短視頻平臺上,大家都可以看到vlog題材的視頻,這類視頻最近一直都很火。所以,對於一些行業內的小夥伴們來說,學會、掌握剪輯、製作vlog視頻還是比較有必要的,只有緊跟潮流,大家的作品才有更多機會出現在觀眾的眼前哦。
  • 那些為了拍 Vlog 而拍 Vlog 的人
    有人發出質疑,vlog本身是記錄生活,但為了拍vlog而拍經過設計包裝後的vlog,是否失去了它本該有的味道?還有人說,vlog火了之後不少人喜歡帶標題帶熱度,把視頻作品攝影作品剪輯作品旅拍作品連做飯過程都是vlog,vlog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 阿里,百度紛紛入場Vlog,Vlog會是下一個社交風口嗎?
    當vlog破圈走向公眾之際,巨頭們終於開始圍獵vlog風口。據悉,阿里正在秘密籌劃一款名為「粗鹽」的產品,目前已經開啟內側;百度旗下的視頻網站愛奇藝也推出一款名為「PAO」的Vlog 產品。vlog大火,平臺巨頭們紛紛將其視為下個視頻風口,但漸漸大家逐漸發現,vlog好像並不是萬能的。首先就是門檻高,其次是盈利困難。相比於抖音等短視頻,vlog拍攝門檻更高,傳統短視頻表演成分更重,突出了表演、顏值;而Vlog格調更高,強調真實、自然。其次vlog更注重個人魅力,短視頻更注重內容。
  • vlog是什麼意思 vlog正確讀音
    vlog是什麼意思?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拍vlog,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vlog的意思和讀法,感興趣的就點進來看看吧。 vlog是什麼意思?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拍vlog,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vlog的意思和讀法,感興趣的就點進來看看吧。
  • Vlog拍攝小技巧
    具體可以看看一些自媒體博主的vlog. 6.想要vlog技巧不斷精進,也要保證持續輸入,可以多去b站或微博看看大V的視頻。 其實拍vlog不怎麼難,practice makes perfect!多練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 王一博錄VLOG坐到腰疼,一句話實力寵粉,樂高難拼直接摔桌生悶氣
    王一博在節目中也錄製了自己的第一條vlog,給大家拼了樂高,粉絲們絕對是有福利了。王一博在拍vlog的時候,因為是給大家展示拼樂高,而且本身話很少,所以整個vlog就顯得有些安靜。不過即使王一博拼樂高的視頻不放快進,相信大家都是很有耐心的會看完,畢竟坐在那裡就是一幅畫。不過王一博說了一句「我儘量」也是很寵粉,想要在vlog當中能夠稍微活潑一點,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王一博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是很美好的一個形象,雖然平時是耿直了些,但是還是挺寵粉的。
  • 張晉:微博vlog是生活的記錄
    張晉10月19日,2020超級紅人節線上盛典正式拉開帷幕,演員張晉(微博:@張晉max )在V開講環節分享了《我和我的vlog》的相關故事,在他看來,微博vlog是生活的記錄,也是生活的儀式感。同時,他的vlog也不乏許多專業性的內容,如教大家煮麵、煮咖啡,他會認真地去構思每一個分鏡頭。有很多人說張晉的視頻看起來像微電影,充滿質感。 「拍視頻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張晉表示,在劇組時也會請教導演、攝影師和編劇們一些相關的視頻拍攝技巧。當然,他的太太蔡少芬和他的女兒有時也會成為御用攝影師。
  • 三分鐘掌握vlog拍攝腳本寫作,vlog作者殺手鐧
    很多小夥伴都想拍vlog,但往往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拿著手機,相機卻不知道該怎麼拍,拍什麼?其實任何事物都是有它的規律的只要我們先找出規律,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半。那麼拍短視頻有什麼規律呢?---「講故事」用鏡頭講故事,那麼我們要怎麼樣才能講好故事呢?
  • vlog視頻是什麼?如何快速製作vlog視頻
    不知大家平時有沒有注意過,在視頻方面,尤其是短視頻的領域來講,vlog一詞是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對於許多喜愛視頻製作的人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學會製作新視頻類型的機會。有想要了解vlog的小夥伴,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學習下。
  • 新人乾貨分享:什麼是VLOG及vlog的拍攝製作
    大家好,我是老王,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我近期報名西瓜學院學習後,整理的一些關於Vlog的東西,希望可以幫助剛剛接觸自媒體vlog的朋友了解到底什麼是VLOG以及應該怎麼去拍攝vlog。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到底什麼是vlog:vlog視頻就是一個記錄日常生活的視頻形式,也被稱作視頻博客、視頻日誌。通過小短片將你的生活展現出來。vlog視頻在時長和題材等方面都是沒有限制的,簡單說就是你的一次旅遊,吃的一頓飯或者跑一場步都可以拍成vlog視頻進行分享。」Vlog是近期一種非常流行的短視頻形式,好了,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的乾貨分享。
  • 大愛無垠,撼天動地,浩渺蒼穹,我心堅定!致敬白衣天使吳亞玲!
    並且在窗邊沉思許久稍微平復心情後,轉身又投入到抗疫一線中去了。當看到這則消息後,讓我震動不已,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眼淚也已經不受控制的奪眶而出,心痛得快要窒息!稍加平復後,我不禁再想,到底是一股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你,面對突如其來至親離世的消息要以如此悲壯『『決絕』』的方式來悼念含辛茹苦養育你長大的母親?
  • 什麼是Vlog?拍Vlog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其實通俗點講就是和咱們以前寫的日記一樣,當初人們都是用文字的形式記錄自己,後來是QQ空間,然後是朋友圈的視頻化,而現在變成了用視頻記錄的形式,拍vlog不需要什麼條件,只要你有手機就可以。別管有什麼素材,手頭有什麼就可以拍什麼,拿起手機就能拍。最重要的就是真實,你過什麼樣的生活就記錄什麼樣的你。
  • 推薦10款小眾vlog剪輯軟體,讓你的vlog格調滿滿
    在短視頻時代,大家比較好奇vlog用什麼剪輯軟體,而小編也曾經下載用過不少電腦端和手機vlog剪輯軟體,其中有一些小眾但是寶藏的剪輯vlog的軟體,今天整理一下推薦大家!
  • 《少年三國志2》金神獸撼地靈犀厲害嗎 金神獸撼地靈犀介紹
    導 讀 少年三國志2金神獸撼地靈犀怎麼樣?
  • 教你如何選擇vlog相機
    Vlog相機的種類繁多,但就如相機行業裡經常存在的一個現象一樣,很多vlog相機在性能參數上都有所不足。想買一臺真正完美的相機是非常難得,今天我將介紹一下挑選vlog相機時,針對不同的用途,所需要的各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