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志願者網江西訊(通訊員:周雙萍)眉心正中一顆黑痣,剃著板寸頭,身板結實,說話風趣,語速很快,第一眼看見袁明輝,覺得他一定很「剛」,不然怎麼能在20年間,將一個原本生產普通陶瓷填料,年產值僅百萬的小廠壯大發展為一家銷售收入過億,納稅超千萬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可真接近他後,你會發現這個「鐵漢」,骨子裡卻蕩著似水柔情,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不管對家人,對員工,還是對朋友,甚或素不相識的人,他都是掏心掏肺地好,見不得也聽不得別人受苦受難,連續十多年跋涉在公益助學的路上,「公益」成了他拋開總經理身份外的「標配」。
袁明輝被評為2017年第一季度「最美萍鄉人」
延續十二年的「父女緣」
袁明輝曾經也窮過,肚子裡沒有油水時,他能一口氣吃五大碗,外加四個包子。因此,他深諳沒錢的痛苦,但他也並不十分看重錢,他說:「 錢,只是一張紙片,有不有意義,看它承載什麼。如果錢能幫助一位品學兼優的孩子實現夢想,那麼,庸俗的錢,將變得很有意義。」當手頭開始活絡,有能力幫助別人時,他的心頭便升騰起了如何讓手中的錢承載更深廣的主題。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香港鳳凰網公益版號召廣大網友一對一捐助四川災區的孩子們,機緣巧合中,袁明輝爭取到了捐助青川縣七佛鄉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鄒坤的機會。連袁明輝自己也沒想到,這段「父女緣」,一結就是12年。
袁明輝與鄒紳合影
小學畢業、初中、高中、直到大學,鄒坤人生中的每一個關鍵點,袁明輝從沒缺席過,全額資助她讀當地的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寄好吃的好穿的,包攬她的全部生活費,像一個真正的父親般,不時打電話發信息噓寒問暖,甚至還千裡迢迢探望她,承諾她只要上了分數線就上當地教學水平最高的學校。當鄒坤考上南京農業大學,寫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時,袁明輝也用飽蘸深情的筆墨回了一封信:
坤兒,我親愛的孩子,請允許我這麼叫你。超過十年的時間,我已習慣於這樣。
遇見,總是很美好。感謝遇見。
我對你是抱有希望的,希望你成材,希望你能有美好的未來,報答你的爸爸媽媽,報效這個國家,希望你將愛傳遞給更多需要溫暖的人。
我能夠做的,很少,如果,如果在你成長的道路上曾經做過一塊墊腳石,我將感到無比欣慰。
你是一個好孩子,你的成功,靠的是你的實力,與別人沒有關係。
挑戰,會一個接著一個,考入大學,只是人生一個新的篇章,繼續努力,永不言敗。
大涼山深處那些小小的「索瑪花」
袁明輝與四川大涼山幾個彝族孩子的故事也頗讓人動容。
2012年春節後,一個偶然的機會,袁明輝瀏覽到一個叫「索瑪花公益助學網」的網站,第一次知道還有大涼山這樣貧困的地方,遂滋生資助大涼山貧困孩子的想法。幾經聯繫,就讀於普格縣紅莫依達鄉中心小學四年級的9歲男孩阿里友夫、8歲女孩玖莫日牛和阿里友雜先後成為他的助學對象。這三個孩子或無父母,或母親癱瘓、父親殘疾,家住貧困高寒山區,除了種植以蕎麥、洋芋和燕麥為主的農作物外,沒有其他收入,極度困厄。袁明輝跟他們的老師取得聯繫後,匯去助學款的同時,冬天給他們買羽絨服、冬褲、鞋子,夏天買連衣裙、T恤、褲子、涼鞋,還利用出差機會,不顧舟車勞頓,專程探望。
來到幾個彝族孩子就讀的學校探望
讀到六年級臨近畢業考試時,不到14歲的阿里友雜竟然輟學跑去廣東打工,袁明輝得知消息後急得跳了起來:「一個不滿14歲的山裡孩子,漢語都說不好,能幹什麼?!友雜必須回到課堂!需要多少錢,我都願意負擔,一直到她大學畢業。」
輾轉中,袁明輝終於聯繫到了阿里友雜,得知她在中山市小欖一家電子廠幹活,20塊錢一天,正後悔莫迭輟學出來打工。袁明輝苦口婆心和她講:「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愚昧,更可怕的是對未來喪失信心。」他安撫她不要著急,馬上安排人接她回家。他請在廣東的一位朋友趕到中山,為阿里友雜買好臥鋪車票及衣服、食品,並塞給700元現金。待友雜安全回家後,他又請求當地教育部門恢復她的學籍。三個孩子升入初中後,他還利用出差機會,親赴大涼山螺髻山中學,專程探望。袁明輝說,我希望孩子們每個人都是太陽,都是月亮,都是一朵朵美麗的索瑪花。
目前,袁明輝還在資助萍鄉本地多名在讀貧困大、中學生,每年這方面的費用達10多萬元。
做一盞溫暖他人照亮前行的燈
「慈善就是一盞燈,既能照亮黑暗中前行的人,也能溫暖自己那塊心田。」袁明輝如是說,我願做這樣的燈。
身為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總工會兼職副主席的他,在總工會發起捐助的「勞模愛心超市」活動中,率先出資,捐助麻山鎮桃源村和臘市鎮鐵絲坑兩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開辦「勞模愛心超市」,讓他們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
他出資組建「萍鄉市瓷娃童聲合唱團」,擔任名譽團長,一年花費四、五萬元,聘請優秀老師,免費招收下埠鎮有音樂天賦的孩子進行合唱訓練,讓音樂在他們幼小的心田裡生根發芽。
他博覽群書,愛好文史知識,上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紀念館擔任義務講解員,用渾厚磁性的聲音,以獨特的角度講述安源故事,講述萍鄉的輝煌,傳播本土文化,被業內人士誇為「可以媲美專業講解員」。
在安源紀念館當義務講解員
在袁明輝的公司裡原來有一名叫文偉珍的保潔員。2014年,因丈夫發生車禍導致家庭陷入困境。袁明輝獲悉內情後,不單個人捐款,還組織公司員工捐款,先解決了她家的燃眉之急,後來文偉珍的女兒考取華東交通大學,4年大學期間的全部學雜費和生活費全部是他支付。為徹底解決文偉珍家的困難,他讓文偉珍到家裡做家政服務,工資比市場上高一倍。讓文偉珍最感動的是,袁明輝給予了她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她一進門,袁明輝就給全家大小立了個規矩:文偉珍沒上桌,誰也不能先動筷子,一定要同時吃飯。
奇妙的「發光體」
袁明輝當過代課老師,也做過辦公室文員、銷售員、副廠長、廠長,直至擔任萍鄉市普天高科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有著豐富閱歷。他帶領團隊將一家前期產品以傳統陶瓷為主的企業,轉型升級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經營、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股份合作制企業。其主打產品被授予「全國用戶滿意產品」「國家重點新產品」「江西省重點新產品」等多個稱號,目前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是國家陶瓷過濾器產品行業標準第一起草單位,也是湘東當地的明星企業和納稅大戶。
經開區社管三局黨委副書記潘卓清晰地記得:袁明輝家住經開區上灣社區聖淘沙小區,很長一段時間裡,小區的自來水供水系統由於水管老化破損導致頻繁停水,水質渾濁,紅磚路面坑坑窪窪,小區業主怨聲不迭。小區業主呼籲袁明輝出任業委會主任,袁明輝也猶豫,一是公司事務本就繁忙,二是要解決小區水和路的問題,難度太大了。但在業主代表大會上,他最終以103票全票當選為業委會主任。面對小區業主投來的信賴眼光,他克服重重阻力,帶領業委會成員,在經開區多個部門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找開發商,跑自來水公司,搭進無數時間精力,磨破嘴皮,費盡周折,歷經11個月完成小區供水管網改造和路面改造,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小區居民紛紛誇他是有功之臣。
2017年被評為萍鄉市勞動模範
在袁明輝身上,看似很對立的因素卻能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共生共存:一方面耿直,粗獷,熱心腸,獨斷專行,一方面細膩,溫情,心軟,欣賞他的人很多,不理解的也不少,可他並不在乎也不會被「帶」節奏:該做公益就做公益,該做企業就做企業,該休息時就休息,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踏踏實實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始終能散發熱量的「發光體」。
(編輯:丁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