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噸月球氦-3是我國一年能源量?嫦娥5號探月,全球競爭新賽道

2020-12-03 沐春風LEE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30分,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到了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之旅。

中國航天人經過幾十年的潛心努力,從定位探月項目開始,已經經歷了繞、落兩個階段。這次嫦娥五號再次探月,計劃帶回2千克月壤。從而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任務。

進入新世紀,國家把深空探測列入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目前的通信、氣象、資源等應用衛星都是因為擁有高位置而發揮作用,月球比衛星更「高」,從那裡回望地球必然有不同效果;月球上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而且沒有磁場。如果能在月球上生產新型合成材料或生物藥品,將會比地球上有更好的效果;月球沒有大氣,在月球上用40釐米直徑望遠鏡的觀測宇宙,其效果就相當於地球8米直徑的望遠鏡;就礦產和能源資源而言。人類在月球上已經發現月巖中有100多種礦物,僅月球上的氦3最保守估計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如何利用,只是時間問題。

任何事實,擁有主動權是最好的維護權益的利器。月球資源有目共睹,但不是別人給予。自已動手,豐衣足食。是對資源擁有和分配的最生動的寫照。

從技術角度上考慮,探月工程將推動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新突破,也代表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同時,深空探測技術和成果,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

基於上述事實,對月球的探測順理成章地成國家太空發展首要任務。我國的探月工程始於2004年。目前已經取得了任務的多次成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掀開了嫦娥探月工程的大幕,它全方位地考察了月球的總體情況。

此後,我國又先後經歷: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對月球的探測任務;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一號軟著陸月球,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號T1試驗器觸發驗證,為這次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作更多的技術儲備。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出發,成為人類唯一地球與月球背後通信中繼衛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如今,嫦娥五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還將對我們的深空技術進行極限挑戰。本次探月,探測器再將在月球正面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這個位置從未有過其他國家到達過。如果成功,中國是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取得月亮樣本的國家。上述信息,相信你已大致了解我國探月工程的來龍去脈。今天重點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次嫦娥5號對月球資源方面的探索。科學家預計,目前全球煤炭還能開採100年,石油70年。核電需要的鈾礦,按目前發展速度僅能用50年。地球本土能源的日益匱乏與人類對能源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日趨嚴重。新能源的開發及發現也已提到人類發展的日程。所幸,通過多半個世紀人類對月球的考察及研究,已經發現月巖中含有很多種物質和能源。月壤中,氧佔40%,它是推進劑和受控生態環境生命保障系統的供氧源;矽佔20%,它是製作太陽電池陣的原材料。其他元素的比例約是,鉛7%、鎂5%、鐵8%、鈣9%、鈦5.5%,鈉、鉀、錳含量佔千分之幾,鋯、鋇、鈧、鈮含量為萬分之幾。把月球土壤樣品加熱到2000攝氏度後,科學家還發現有惰性氣體從月壤中逸出,其中有氦、氬、氖、氙等放射性粒子。更可喜的是,月球上還富含地球上少有的清潔能源氦-3,它是核聚變反應堆的理想燃料。它就是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重點。

氦-3至今一直被人們稱為人類的未來能源。地球之所以稀缺,主是地球的磁場和厚厚的大氣層阻擋了太陽持續不斷地釋放的氦-3,目前整個地球的氦-3僅有15噸左右,尚不能支持我國1年的用電量。但是,月球40多億年來,一直不斷地吸收和積累著太陽釋放的氦-3。根據計算,從月球表面到地底下數米深的地方大概有110萬噸氦-3。同時,在核聚變反應中,氦-3聚變釋放出的能量是所有核聚變反應中最大的。再者,氦-3的熱核反應堆中沒有中子,故使用氦-3作為能源時不會產生輻射,不會為環境帶來危害。因此氦-3是核聚變最理想也是最清潔的燃料。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人口,所有的國家的城市,一年的用電量只需要一百噸的氦-3就能完成。保守估計月球的氦-3可供全世界開採10000年。如果這次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任務,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明確月球上氦-3的存貯量,也為後繼的開發劃提供重要的依據。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他一直在為移民火星計劃做著努力。但,實質上,他知道火星移民只有70%的機會能夠成功,也很有可能一去不復返。埃隆馬斯克的太陽能面板廠SolarCity也一直在探索移民及火星的供電問題。其實,不管是往返地外天體,還是早期移民的問題。能源永遠是首當其衝的問題。相對於火星,遠沒有隻離地球38萬公裡月球更實際。

近幾十年來,人類也一直沒有迎來對新技術理論的重大突破,不難發現能源的瓶頸也許是影響發展的重要的障礙之一。目前,就全球而言,煤炭,石油,天然氣依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來源,但是可開發量,也所剩不多。而目前最主要新能源領域,包括中核發電、大型水電等,都無法從根本性地解決能源安全的問題。據統計,目前地球上大概有20%的能源來自於核裂變反應。但,自從經歷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事故,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事故一架。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這三起核事故後,人類對核電站發展的信心產生了質疑,使得全球核電站發展蒙上一層重重的陰影。

特別是在2011年福島核洩漏事故發生後,許多國家開始重新對核電站的發展重新評估。日本叫停了全國所有的核電站,法國宣布到2030年將國內核電站發電佔比從75%下降到50%。美國暫緩的所有核電站申請的批覆,我國暫停了所有核電站新項目的審批等。許多國家開始不同程度地擱置的核電站的項目。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處理核電出現在的負面影響。

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氦-3的作為新能源的補充,情況就會另一番景象。由於氦-3可以與氫的同位素氘進行核聚變反應,與一般的核聚變反應不同,氦-3在核聚變的整個過程中不產生中子,它放射性非常小,而且整個反應非常易於控制。氦-3在整個反應過程中輻射性產物僅為1%到5%左右。也可以有效杜絕類似於福島核洩漏事故後,核輻射的問題。可以說它既環保又安全。

如果採用氘和氦進行核聚變反應發電,相對於而2019年我國煤炭消耗的48.6億噸,每年只需要20噸左右的氦-3就可以滿足我國一年能源的需求。

雖然,目前人們對氦-3的研究還不是特別成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以氦-3為代表的第三代核聚變材料是一種安全,清潔,並且非常可靠的新能源。在目前其他新能源技術在經濟性上不具備競爭力的情況下,氦-3是非常值得去研究和探索的。

另一方面,氦-3也是非常完美的火箭推進器的燃料。可以說對於未來星際移民、深空探索也至關重要。

目前全球平均電價計算,一噸的氦-3價值大概在四百億美元以上。所以理論上開發一噸的成本小於四百億美元都是划算的。

如果能夠在月球上實現氦-3的量產,按目前的太空梭,僅一個晝夜就可以把數噸氦-3運回地球。如果這個設想能夠實現,按照科學的計算成本,大概是現在核電站發電成本的十分之一不到,加上它安全和環保的特性。月球上的氦-3具有巨大的開發前景。所以,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次的任務這次顯得尤為重要。

這次任務將是人類在時隔44年後再次嘗試獲取月球土壤樣本。總之,預祝嫦娥五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滿載而歸。

它將是中國乃至整個人類深空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人類探月史之三,「嫦娥一號」繪製月球全景圖,美國探尋礦產氦3
    1991年3月4日,「飛天號」在經過7次繞月飛行後,開始進行氣動制動試驗。3月19日,它飛回到太平洋上空125.5千米的上空,將速度由原來的11千米/秒降低了1.712米/秒。20日,飛天天進入120千米的上空,將速度降低了2.8米/秒。在完成了氣動制動試驗後,飛天號再次進行了第9次繞月飛行。
  • 科技|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在採集回來的樣品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3。按照目前地球的能源消耗規模,月球上的氦-3用於核聚變發電後,能夠滿足人類約一萬年的能源需求。 經過多年沉寂,俄羅斯近期又重啟登月計劃。今年,俄羅斯已經把載人登月作為其長期戰略目標,並開展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重型運載火箭等設備的研製。
  • 地球土那麼多,為何嫦娥5號要千裡迢迢從月球帶回土壤?
    嫦娥5號登月是我國航天工程歷史性的突破,而目前嫦娥5號已經開始啟動返程之路,其中還帶了兩公斤月球土壤。對於嫦娥5號帶回兩公斤月球土壤,很多網友都表示不理解,地球上的土壤那麼多,為什麼要把月球上的土壤帶回來呢?
  • 嫦娥5號只帶回來1731克月球樣品,那麼阿波羅號怎麼載人返回的?
    我們知道美國的探月技術1969年就把太空人送到了月球,並且把美國的旗幟插在了月球上,至今我們才登上了月球,談載人航天飛往月球的問題有沒有價值,嫦娥五號無論能不能載人,到月球上幹什麼去?我們就得參考當年阿波羅號航天任務的過程人究竟起了什麼作用。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明後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昨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國務院新聞辦昨天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_新聞中心...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明後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昨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五號採樣歸來,不過別指望氦-3能開啟什麼核聚變能源變革之路
    世人矚目的中國嫦娥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執行最為關鍵核心的採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經過二十多天的探月之旅,完美完成各項任務,特別是月壤採樣任務之後,返回艙已經在12月17日也就是今日凌晨成功返回地面,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成功著陸。
  •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國務院新聞辦昨天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玉兔號帶國旗登月 不怕被竊密
    騰訊網聯合新華社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聯合專訪了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他透露稱,「嫦娥三號」探月任務中,「玉兔號」將自帶五星紅旗登月。記者:「嫦娥三號」在研究開發利用月球資源上的具體任務是什麼,我們利用月球豐富的資源還有多遠?吳偉仁:我們這次「嫦娥三號」多種有效載荷,搞工程的人,一方面是工程目標,一方面是科學目標。
  • 嫦娥五號今日啟程!紫金山天文臺專家揭秘我國探月史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探月三期收官之旅。交匯點記者專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吳昀昭,為大家介紹本次探月計劃和我國探月史。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
    2013年12月2日,我國成功把嫦娥三號落月探測器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月面軟著陸,首次實現了我國對地球以外天體的軟著陸。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互相拍照,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落月探測技術的國家。
  • 嫦娥5號採用蘇聯50年前舊技術?和月球16號一對比,就知道了
    近期,中國嫦娥5號取得的成功大家也看到了,不僅成功取得了珍貴的月球樣品,還展現了多項創新技術,就連美國專家也不得不對嫦娥5號技術豎起大拇指,嫦娥5號可以說再次創造了探月史,掀起新一輪的探月熱潮。但是中國嫦娥5號的成功卻遭到了外國的嫉妒,尤其是人口與我國不分上下,土壤又與我國相接的印度,在很多領域,印度一直在向我國看齊,尤其是在航天領域,一直在暗中使勁,幻想著什麼時候能夠超越中國。
  • 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張舊報紙,也在網上火了!這份2005年的《科學發現報》寫著:「3年內,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6年內,中國月球車將在月面軟著陸;2020年之前,中國研製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採回地球。」15年後回首,人們發現,正是在2020年,嫦娥五號奔向月球,開始實施採集月壤樣品的任務。不少網友讚嘆:「中國精準完成了計劃中的每一步!」「15年前各國探月計劃,只有中國實現了」。
  • 鏡頭裡的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嫦娥」飛天,驚豔全球!
    鏡頭裡的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嫦娥」飛天,驚豔全球!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安普忠 郭文彬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2-19 06:49摘要:23天來,嫦娥五號以完美無瑕的表現驚豔全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嶄新的印跡,在中國探索太空的歷史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
  • 2030年中國人能否登上月球?關鍵就看這個4000噸巨無霸了
    2010年嫦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成功驗證了探月二期關鍵技術,包括直接入軌技術、月球捕獲技術、X頻段測控技術、軌道機動技術、數據傳輸技術和高解析度成像技術等六大技術。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順利抵達月球表面,實現月面軟著陸,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面巡視探測的國家。
  • 看到我國嫦娥5號的多次成功,印度忍不住大放厥詞,四個月後登月
    最近,我國嫦娥5號在月球上接二連三地成功,成功著陸月面,成功獲取月球樣品,上升器成功起飛,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成功對接,月球樣品成功在軌轉移返回器,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嫦娥5號已然通過了月球採樣任務的幾道最難關卡。
  • 嫦娥五號成功降落地球!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
    這些月壤能讓我們了解到月球十幾億年前的空白史,也能讓我們知道月壤中的成分,尤其是地球上十分稀缺的氦-3,它們能被用於未來的可控核聚變,僅100噸就能滿足全人類一年所需的能量。嫦娥五號的全面成功不僅在科學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於中國航天也是意義非凡。中國探月工程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取得重大突破,那麼,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踏上月球表面,切身實現「九天攬月」呢?
  • 嫦娥五號月球挖的「土」,為何世界各國沸騰了?
    嫦娥五號在月球挖了兩公斤「土」,為什麼老外那麼緊張呢?這次我們帶回來的圖案確實是不同凡響的。嫦娥五號探索的和取樣的位置非常特殊,是人類的探測器從來沒去過這個地方, 位於月球北部 叫呂姆克三的地方。這個地方直到十到十五年前才停止火山噴發是月球上呢最年輕的區域。
  • 又是一年中秋時 閒話探月與科幻
    不甘示弱的美國便將太空競爭的視野放到了月球,隨之在1958年8月17日首次發射「先驅者0號」探月衛星,可惜衛星才升空77秒便因運載火箭第一級爆炸而發射失敗。1959年1月2日,蘇聯發射了「月球1號」,成為了第一個飛越月球的太空飛行器。當年,蘇聯發射了「月球2號」並在9月14日首次撞擊月球,成為了第一次到達地球以外的天體的人造太空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