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漫畫、微紀錄片 黨史新中國史的新表達

2020-12-14 人民網

提到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你會想到什麼?厚重的文獻彙編,權威的理論文章,還是大部頭的經典著作?

如果我告訴你,他們還製作了微紀錄片、短視頻、漫畫,其中不乏爆款,贏得年輕人喜愛,你會不會吃驚?

事實上,藉助新媒體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正成為新時代研究院的新目標,黨的理論宣傳正呈現生動活潑的新氣象。

用融媒體平臺初見成效

作為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的高端平臺,研究院積累了豐富的黨史文獻資源。通過二度開發,研究院在快手短視頻平臺開設了「黃城根下」快手政務號,每天不間斷地為廣大網友提供黨史、新中國史學習素材。已發布《籌建新中國》《我們走在大路上》《永遠的長徵》等微視頻作品222個,點擊播放突破3800萬次。研究院還陸續在抖音、騰訊微視、騰訊視頻、百度好看視頻、梨視頻等多家網絡視聽平臺開通了「黃城根下」帳號,並在多家網絡視聽平臺同步進行視頻推送,探索利用新媒體平臺對影視資源的深度開發和有效傳播。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研究院與百度百科合作推出71集短視頻《秒懂70年》,每集時長1分多鐘,以年為維度,對每年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進行盤點,讓網絡受眾在短視頻中感受新中國70年的光輝歷程與輝煌成就。該欄目以百度、喜馬拉雅音頻作為主要傳播陣地,截至目前在百度話題量、閱讀量1.3億,《秒懂70年》專題視頻播放量9279.9萬。

目前,研究院已建成包括門戶網站、理論中國網及「黨的歷史」「黨的文獻」「黃城根下」「理論中國」微信公眾號、「黨史網」微博和「黃城根下」快手政務號等新媒體平臺矩陣。今後,研究院將堅持守正創新,建立融合發展的新媒體格局,使黨的理論進入「尋常百姓家」。

用漫畫生動展示黨史新中國史

嚴肅的政治、歷史內容如何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研究院與人民網合作,推出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黨史新中國史系列漫畫》(以下簡稱系列漫畫),採用手繪漫畫的形式,選取開國大典、抗美援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港澳回歸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展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

說起漫畫,大家都會想到日本漫畫,內容奇特、人物形象誇張。系列漫畫採用了日式分格漫畫的版式,但是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做到了中國化。研究院網站編輯處副處長盧佳說,「在內容上力求做到嚴肅和生動相結合,尊重歷史、尊重史實。」研究院創作人員嚴格依循黨史新中國史權威著作,深入挖掘歷史中的細節,以講好中國故事為目的,盡力做到通俗化大眾化。人物形象設計是黨史漫畫製作的難點,人民網時政部王政淇介紹,「要對歷史負責,也要對受眾負責。」第一期《開國大典》體現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人民網漫畫團隊根據開國大典的影像資料畫出初稿後,首先遴選年輕網友進行內部試閱,在充分聽取網友意見的基礎上反覆修改,僅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一畫面就修改了10多個版本,最後由研究院黨史專家審定。

縱觀黨史,許多歷史細節只有文字記錄,系列漫畫對一些場景進行了可視化的再創作。比如《新中國的第一場經濟戰》,可供參考的影像資料不足,漫畫創造性地再現了陳雲的決策部署過程,增加了黨史的可讀性。黨史專家遲愛萍說,「漫畫人物既生動,又不失其嚴肅性。抓住重要歷史節點進行展示,使人在輕鬆愉快的瀏覽中了解黨史和國史大事,這是獨樹一幟的成功嘗試。」

系列漫畫得到了網友的廣泛認可。首期《開國大典》發布以來,在各大平臺總閱讀量超過5000多萬。「比起文字,果然還是漫畫更吸引人一些。」「漫畫版的,好厲害!」「超燃,歷史再現。」網友紛紛留言。甚至有網友提議「應該把漫畫出版成書,給孩子們看一看。」「出本建國大業的漫畫。」為了回應網友的期待,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研究院計劃推出《漫畫百年黨史》。

微紀錄片見證初心使命

「有人問我,八十多歲了,為什麼還要入黨?我的回答是——為了給信仰一個莊嚴的承諾!」滿頭白髮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緩緩走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將農民黨員賀頁朵冒著生命危險保存入黨誓詞的故事娓娓道來。尾聲處,牛犇帶領眾人在賀頁朵寫下入黨誓詞的榨油坊前莊嚴宣誓。老藝術家的手因激動而顫抖,觀眾的心靈也在這一刻被震撼。這是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以下簡稱《十一書》)中的場景。

《十一書》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和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出品,選取了11位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包括賀頁朵的「宣誓書」、傅烈的「絕命書」、尋淮洲的「請戰書」、王爾琢的「託孤書」、盧德銘的「行軍書」、張朝燮的「兩地書」、陳毅安的「無字書」、夏明翰的「就義書」、趙一曼的「示兒書」、左權的「決心書」、陳然的「明志書」,展示了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與忠誠、永遠堅守的初心和使命。

《十一書》每集5分鐘,把故事和紀實元素相結合,實現了重大題材的高密度輸出和紅色主題在網絡上以短小精悍形態傳播的嘗試。更值得一提的是,《十一書》還打造了面向年輕受眾的「明星版」,邀請牛犇、呂中、張嘉譯、張藝興、海清等11位知名演員,或以扮演者講述,或以切身經歷體會,為觀眾深情演繹《十一書》背後關於信仰與犧牲的革命故事,讓書信內容變得更生動,讓英雄形象變得更立體。

自2019年11月21日上線以來,《十一書》全網點擊量高達2.5億次(截至2019年12月6日),其中30歲以下觀眾超過60%。嗶哩嗶哩上有網友發彈幕表示:「這部微紀錄片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什麼才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學生張藝璇認為:「這部紀錄片讓11位先烈化為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同齡青年,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十一書》還被各地群眾改編成舞臺劇,由張朝燮和王經燕兩位烈士作詞的歌曲《我和你》作為《十一書》的主題曲也被廣為傳唱。

「我們要用真實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打動受眾,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班永傑表示。目前《十一書》已推出「極簡版」,短則三四十秒,長則一兩分鐘,以滿足不同受眾需求。為了向海外受眾講好中國故事,英語、日語、俄語、德語等7個語種的《十一書》外文版也在製作中。

相關焦點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用新媒體講好黨史新中國史
    黨史居然有了漫畫版。」4月29日,看到剛剛上線的黨史漫畫《大慶石油會戰》,一名網友直呼沒想到。 黨史漫畫出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這個以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見長的權威機構,正藉助新媒體致力於講好黨史新中國史。 「90後」杜碩是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綜合辦公室的一名幹部,同許多年輕人一樣,他喜歡玩手機、上網。偶然間看到《開國大典》短視頻,杜碩頗感意外。
  • ...下」黨史微紀錄片播出平臺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
    2020年12月1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了《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公布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2020年度入選項目的通知》,我院快手政務號「黃城根下」黨史微紀錄片播出平臺成功入選第二屆「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
  • 微紀錄片:小視角呈現多彩中國
    一段三分多鐘的微紀錄片《丁真的世界》迅速帶火了丁真的家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也成為社會各界了解藏地風情的窗口。微紀錄片這一誕生於新媒體和短視頻時代的新型表達和呈現方式,經過幾年的發展,越來越成為各大媒體和商業平臺偏愛的時髦「語言」,以小切口、小視角講好社會各界的故事,展現多彩中國。
  • 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若干思考
    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旨在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員、幹部黨性修養,提高黨的執政水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應通過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掌握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汲取歷史進程中積澱而成的精神力量,繼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優良傳統。
  • 中國新說唱沈泊霖《Dance Monkey》火爆短視頻平臺
    日前,短視頻超新星,中國新說唱歌手沈泊霖帶著自己全新單曲《Dance Monkey》來襲,特殊唱腔、聲音辨識度極高,再加上洗腦的旋律和強勁的節奏,立刻引發網友熱烈反響,迅速火爆短視頻平臺。相信這首歌廣受喜愛不僅因為它活潑動感的旋律,演唱者獨具一格的嗓音更是這首歌廣為傳播的關鍵。
  • 【網友互動】2020年度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優秀作品暨創意短視頻...
    【網友互動】2020年度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優秀作品暨創意短視頻徵集公告 2020-11-2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認真學習黨史為實現中國夢補鈣鑄魂
    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密切聯繫,並非是四段歷史的接續,而是大時間段與小時間段包含交錯的。這其中認真學習黨史對於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黨史,能夠深刻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邏輯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 「學習」漫畫新中國史:開國大典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愛國主義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 書單|20本關於黨史、新中國史的主題圖書
    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了解黨史、新中國史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了解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中,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
  • 「國史講堂」系列理論視頻之「黨史微課」系列 為何延安整風使全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編者按: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積極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網上宣傳,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指導,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聯合推出「黨史微課」系列微視頻,作為「國史講堂」第二季的內容,約請專家學者為廣大網民闡釋解讀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深刻內涵,敬請關注。
  • 短視頻新戰事:愛奇藝加速打造「中國YouTube」
    最終圍繞「年度影響力創作者」、「年度新銳創作者」兩項年度大獎,和美好、價值、先鋒三大賽道的設置,共評選出32位短視頻創作者獲獎,相比於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更注重生活化、普通人視角的記錄和表達,奇鏡獎更注重短視頻作品的專業性、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所屬垂直領域的代表性和影響力。
  • 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開播
    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總臺所屬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社教節目中心與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等聯合出品。該片內容以小見大,形式生動靈活,突出「微紀錄、新表達」,以短視頻的方式深入淺出敘事,跨越時空探尋。
  • 2020新影像大賽正當時,來華為視頻遇見手機鏡頭下的大千世界
    2020新影像大賽正當時,在華為視頻分賽區,一場圍繞著移動影像、手機拍攝、全新表達方式等命題展開的全球對話吸引了大批優秀的參賽者。他們中,有對鏡頭和快門熟稔於心的專業人士,也有熱衷於拍攝和記錄的普通愛好者,一個個觸動人心的作品從他們的手中誕生。包括"微紀錄片、創意短片、生活隨攝、手機電影"四個版塊在內的優秀作品不斷湧現,為大家帶來多姿多彩的視界。
  • 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上線 「海派百工」微紀錄片展中國匠人精神
    中新網布魯塞爾9月22日電 (記者 德永健)作為慶中秋、迎國慶暨成立5周年線上慶祝活動之一,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在其網站和社交媒體帳戶上線「海派百工」系列微紀錄片,分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一展中國匠人精神。
  • 短視頻衝擊下的國產漫畫,如何自救?
    產業發展仍處於用戶付費習慣培養階段的國產網絡漫畫,也不得不正視這個新危機了。根據今年10月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上半年,短視頻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已增至110分鐘,市場規模也同比增長178.8%至1302.4億。無論是使用時長,還是在網絡視聽產業中的佔比,短視頻都居於第一。
  • 2020新影像大賽華為視頻分賽區收官 海量原創佳作百花競豔
    與此同時,2020新影像大賽華為視頻分賽區也在本次大會迎來收官,角逐出四大重磅獎項。作為華為視頻舉辦新影像大賽分賽區、布局專業內容生產領域的重要基石,百花號將在新的一年迎來升級轉變,持續挖掘精品內容、扶持優秀內容創作者,為用戶帶來更豐富、多樣、獨具特色的優質內容。
  • 表達受限?Vlog手機解鎖年輕人的視頻社交新方式
    文字擋不住年輕人表達的心,也抵不住視頻時代的來勢洶洶。  依託視頻社會化的動能,目前已經形成一種跨越群層隔膜的社會互動新模式,如今在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拿著手機拍攝 Vlog,記錄生活的人們。與此同時,終端手機廠商也不斷強化對公眾需求的重視,針對視頻拍攝和視頻製作等方面對手機進行相應的優化升級。
  • 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召開《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的編年史》和《中國...
    5月8日,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召開《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的編年史》和《中國共產黨在陝西100年歷史大事記》編撰工作專題會,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任惠林主持會議並講話,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二處、三處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人員參加。
  • 省生態環境廳舉辦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重要指示精神,持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9月17日下午,省生態環境廳舉辦黨史
  • 布穀鳥Cuckoo強勢入局,打造短視頻社交新生態
    在2018年9月中國主流短視頻APP月活躍用戶情況中,快手月活躍用戶為25723萬人,抖音為23063萬人,西瓜視頻為11655萬人。而2018年整個視頻內容行業的市場規模為1871.3億元,作為視頻產業的「主力軍」,短視頻市場增速最快,從2017年的55.3億元增長到467.1億元,同比增長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