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
原題:如圖,P-ABC是一個三稜錐,AB是圓的直徑,C是圓上的點,PC垂直圓所在的平面,D,E分別是稜PB,PC的中點。
⑴求證:DE⊥平面PAC;
⑵若二面角A-DE-C是45°,AB=PC=4,求AE與平面ACD所成角的正弦值。
這道題的關鍵就是找到過E點到平面ACD的垂線,然後連接A點和垂足就得到了直線AE和面ACD所成的角。
那如何找到過E點垂直平面ACD的垂線呢?
這需要藉助直線AE所在平面AEC和面ACD之間的二面角來尋找直線AE和面ACD所成的線面角,它們具有一種固定的關係,可以相互藉助。
下面就在講解題的過程來詳細的說明。
第一問
第一問是求證:DE⊥平面PAC。
其實這一步就是為第二步求線面角提供了條件。
要想證明DE⊥平面PAC,只需要證明BC⊥平面PAC即可,因為D,E分別是PB和PC的中點,所以DE∥BC,即BC⊥平面PAC,則DE⊥平面PAC。
因為三角形ABC在圓內,且AB是該圓的直徑,所以∠ACB=90度,即BC⊥AC;
因為PC⊥圓所在的平面,所以BC⊥PC;
又因為PC和AC是面APC內兩條相交直線,所以BC⊥面APC,即DE⊥面APC。
第二問
第二問是要求直線AE和面ACD的線面角。
在求解該線面角之前先給大家介紹個知識點:如圖二,AE和面α所的線面角與AE所在平面β和面α所成二面角之間的關係。
即,要想找到AE和面α所成的線面角,需要找到面α與β所成的二面角∠CBE,再找到該二面角所在的△CBE,過E點作BC的垂線交BC於F,則直線EF就是面α的垂線,連接AF,則∠FAE就是直線AE和面α所成的線面角。
相反,也可根據AE和面α所成的線面角找到AE所在面β與面α所成的二面角,即過E點作AF的垂線EF,再過點E作兩個面的公共線的垂線B,連接FB,則∠FBE就是α和β所成的二面角。
知道這個知識點後,要想要找該直線AE和面ACD所成的線面角,則只需要做出面AEC和面ACD所成的二面角即可。
第一步,作出面AEC和面ACD所成的二面角。
因為面AEC和面ACD的公共線為AC,且DE⊥面APC,PC⊥面ABC,則PC⊥AC,所以過E點作AC的垂線交於AC於C,連接DC,則∠ECD就是面AEC和面ACD所成的二面角;
證明:因為DE⊥面APC,所以DE⊥AC,又因為PC⊥面ABC,所以PC⊥AC,又因為PC和DE是面ECD內的相交直線,所以AC⊥面ECD,所以AC⊥DC,所以∠ECD是面AEC和面ACD所成的二面角。
第二步,找到AE與面ACD所成的線面角。
過點E作DC的垂線EF交於DC於F,則EF⊥面ACD,連接AF,則∠EAF就是直線AE和面ACD所成的線面角。
證明:AC⊥面ECD,所以AC⊥EF,又因為EF⊥DC,且AC和DC是面ACD內的交響,所以EF⊥面ACD。
第三步,求出該線面角的正弦值。
因為DE⊥面AEC,所以DE⊥AE,DE⊥CE,且DE是面AED和面ECD的公共線,所以∠AEC就是A-DE-C所成的二面角。
又因為二面角A-DE-C是45度,所以∠AEC=45度。
因為PC=4,且E是PC的中點,所以EC=2;又因為PC⊥面ABC,所以PC⊥AC.
在直角三角形AEC中,∠AEC=45度,則∠EAC=45度,所以AC=EC=2.
在直角三角形AEC中,根據勾股定理,則AE=2√2.
在直角三角形ACB中,因為AB=4,AC=2,所以BC=2√3.
因為D,E是PB和PC的中點,所以DE=BC/2=√3.
在直角三角形DEC中,根據勾股定理,則有DC=√7.
根據等面積法,即S△DEC=DE·EC/2=EF·DC/2,且DE=√3,EC=2,DC=√7,則有EF=2√3/√7.
在直角三角形AFE中,則有sin∠EAF=EF/AE=2√3/√7/2√2=√42/14.
總結
該題要注意的是直線AE和面ACD所成的線面角與直線AE所在的面AEC和面ACD所成的二面角之間的關係。
知道它們的關係後,一般都是可以根據其中的二面角找到線面角,也可以根據其中的線面角找該二面角。
因為一般給出的立體幾何中,各個面並沒有給全面,線之間也沒有給全面,但是一般都會給出其中的一個,藉助這個就可以找到我們要的另一個。
高中數學,立體幾何易錯題,很多人都會錯,不知這些很難糾正
高考數學立體幾何,知道四稜錐兩側面交線的秘密,發現這題好簡單
數學,立體幾何高考必出題型,學會它——必殺技,再難也變簡單題
高中數學,F點未知,如何求AF與面PAB的線面角?法向量的雙重使用
高中數學,底面是正方形的四稜錐是正四稜錐?細節往往是解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