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碚、墊江、奉節等7個區縣試點開展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工作。2020年,規劃建設改造34個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工程。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新增47家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機構,讓有意願入住機構的特困失能人員『應養盡養』。」日前,記者查閱市民政局對市政協委員、臺盟重慶市委會主委,北碚區副區長王昱《關於辦好民生實事加快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工程建設的建議》提案的回覆時了解到,該建議已得到較好推進落實。
近年來,王昱隨臺盟重慶市委會多次深入甘肅、貴州以及我市的武隆、秀山等地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和調研工作。在入戶走訪中,王昱發現農村特困失能群體比例較大,家庭照護不夠專業,「一人失能,全家拖累」的問題比較突出。
王昱表示:「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切實做好特困失能人員的長期照護工作,讓他們得到集中妥善照護,增強其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減輕特困失能人員家庭負擔、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民心工程。」在大量實地走訪和研究基礎上,王昱在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關於辦好民生實事加快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工程建設的建議》提案,就供求矛盾、集中照護中心建設、服務標準和人才缺口問題,分別從政策制度、規範標準、資金籌集等方面提出建議。
針對提案中的問題和建議,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吸納並一一落實。市民政局在提案回覆中表示:「擬在2022年底前,實現每個區縣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特困失能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明確特困失能集中照護人員配比標準,按照失能1∶3、半失能1∶6、自理1∶10比例配備護理員,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等12項專業化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化運營,大足、北碚、奉節等區縣分別遴選大型醫養結合機構託管運營,全市社會化運營率超過90%;市級建立特困失能人員照料護理補貼制度,並隨特困供養標準動態調整。」
「特困失能人員集中照護中心是能提供專業照護,讓家庭放心、社會滿意的機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希望更多特困失能人員在專業照護中心的照護下,生活更有質量,生命更有尊嚴。」王昱表示。
本報記者 周尤 實習生 冉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