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
文|幸福娃
我是一個對婚姻不太強求,甚至不抱希望的人,我的原則是,不給另一半增加負擔,擁有美麗與財富,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與生活,做最好的自己——趙薇
「單身會死啊?不結婚會被判刑啊?這個社會對我的歧視已經夠深了,你不去質問這個世界,還跟他們一起來歧視我。」這是電視劇《剩者為王》裡,舒淇面對母親的逼婚,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每一個單身的人,不管男性女性,都渴望著有一個愛自己的人。這個人是可以跟自己在一起,陪自己走完一生的人。
減肥,變漂亮,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奮鬥獲得,但是愛情,茫茫人海,該去哪裡拼搏,跟誰奮鬥呢。
愛情,是我們堅持了這麼久的原則,為什麼要因為他人的催促而妥協?
催婚
01逼婚正在摧毀年輕人的幸福
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離婚的原因,離婚後她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終於解脫了,以後要為自己而活。
5年前,30多歲被父母催婚的她,本來有個男友,父母嫌棄遲遲不同意。就在這個時候,鄰居介紹了個富二代,她爸媽很開心。這個女婿肯定比那個窮小子好一萬倍。
她不同意,她是那種如果不愛,你給金山銀山也不稀罕的女孩。但沒有想到父母以絕食來威 脅她,還不讓她出門。最後被逼無奈,只好妥協。
婚後,富二代的花花公子本性暴露,而且所有財產都在公婆名下。當初的彩禮也都陪嫁了,等於她什麼都沒有。
強扭的瓜不甜
並且這幾年裡,她還為這個男人生了兩個孩子,但男人並沒有收斂,而且還家 暴。
最後,她父母知情後才堅持讓她離婚,還是淨身出戶,人財兩空。
之所以說這位網友的故事,只是想跟所有家長說,真的不要逼你們的女兒結婚。你們自以為是的愛,會毀了她的一生。難道女兒的幸福,真的不如你們的面子重要嗎?
與其為了應付父母,隨便找一個湊合結婚了,不合適還是會離婚的。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多大,每天晚上七八點下班回家,哪有時間談戀愛。
好不容易周末休息,想睡個懶覺,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天就過去了。現在的年輕人太累了。
年輕人的疲憊
02最後一根稻草也被壓垮了
11月8日,貴陽26歲女子,因被催婚後跳河。表面看著是被催婚,其背後的導火索竟然只是因為,當時她等公交車,久久沒看到車來,就感覺全世界在跟自己作對,一時衝動跳入河中。
不料,此河段水位並不深,她被冰冷刺骨的河水凍得直發抖,直接呼救,還好沒有生命危險。
等不到公交車,好像是壓垮這個26歲女孩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沒有人知道,在這之前,她已經承擔著自己無法負荷的壓力。
也許這份壓力不僅來自父母的催婚,還有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這些壓力是每個年輕人都會背負的,如果壓力太大,沒有找到及時的發洩出口,就會成為傷害自己的風霜雪雨。
在每個成年人的世界裡,壓力無處不在,但積壓於身體的壓力太大時,可能一根微不足道的小草,都能讓我們崩潰。
父母催婚,催的不是一個結婚,而是一個孫子而已。但很多人承受不了父母如此大的施壓,並沒有清醒和理智的面對催婚。
我們每個人一生要的是幸福,而不是一紙婚約。愛情和婚姻,不能因為身邊人的催促,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追求。過日子的是自己,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但凡生活,工作,感情都如意的話,誰又會選擇孤獨終老呢。
年輕人的疲憊
03催婚帶來的壓力
面對催婚,演員周海媚直言「我54歲了,也沒結婚,怎麼了。難道不活了,我活得可開心了。希望大家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
據數據統計,中國40歲以下,被父母催婚的調查報告。有7成的受訪者都被催婚過,而25-35歲之間,被逼婚率高達86%。其中,女性的比率要比男性高出6%。
如今的女性跟以往不同,她們獨立,不依靠男性,也可以過得多姿多彩。
有網友透露,十年前因20萬彩禮,跟男友分手,30歲的她賭氣不嫁,省吃儉用攢錢還父母。
因為父母要求:供你20年,一年1萬多嗎?
看到父母這樣的要求,可以理解這位網友的做法了。如果養孩子,只是為了以後得到財物,那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了。
周海媚
還有的家長一開口就是50萬彩禮,這對於一個25歲的男生來說,不太可能,除非他是富二代。
25歲50萬存款?請問有幾個靠自己打拼能做到?別說存款,就是負債都是正常的吧。
一個人22歲大學畢業,3年存款50萬,一年得存17萬,每個月要存15000。如果在一線城市,基礎開銷5000-8000,那麼一個月的工資,稅後收入最少23000,稅前收入30000。
一個剛畢業的人,正兒八經靠自己奮鬥,稅前30000收入的能有幾個?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而且這樣要求的女生,如果自己的月收入連5000都不到,或者存款5萬都不到,你憑什麼要求跟你同齡的男生有50萬的存款呢。
擇偶高要求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男孩子,那麼人家又憑什麼選擇你呢。無論男生女生,先讓自己變得優秀,才有資格要求別人。
其實,婚姻裡有愛情,也有交易,有交易就有算帳的。女人自己買不起房子,卻要求對方有車有房有存款。
這是要求看似有些不現實,但有它的合理性。因為婚姻對男性和對女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男性在婚姻當中,獲得更多的照顧;女性在婚姻中損耗自己的青春,以及貶損自己的社會價值。所以,女性在這個過程中,要求社會物質保障,情有可原。
如果按照獨立女性的標準,就沒有女性願意步入婚姻了。
獨立女性
04恐婚是對幸福感的高要求
結婚是一件喜事兒,可是我們為什麼要被催婚,甚至是恐婚呢?
薛兆豐教授說:結婚就像辦企業,不結婚就是個體戶。經濟學家科斯在1937年的時候,寫過一篇著名的論文《企業的性質》,後來憑藉這篇論文拿來諾貝爾獎。
他問一個問題說「人什麼時候要放棄自己,在市場上的自由,跑到企業裡面去,聽從企業裡面的規則?」
「什麼時候出來單幹,在市場裡面能夠自由靈活?看哪一種生活方式,哪一種組織形式更有效,成本更低。」
那麼,人到底什麼時候要結婚?什麼時候要當個體戶不結婚?實際上取決於外部的環境,生活環境的變化。
薛兆豐
今天的現代社會,使得人們對社會的依賴,對市場的依賴越來越重了,離不開市場,離不開社會了。
許多原來家庭能夠提供的功能,在社會上,市場上能夠提供了,這是重大的一個變化。
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所有人,尤其是女性,她們受的教育越來越獨立了;教育獨立了以後,收入就獨立;收入獨立了以後,品位就獨立,興趣偏好就獨立。
這時候,你會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在大城市,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人的教育水平更高的那些人群,對未來期待更遠的那些人群,獨立性更強的人群,她們往往就會把婚姻往後推。
這是一種理智的選擇。
理性選擇
你想想看,過去的人十幾歲就結婚,人均壽命是五十來歲,所以婚內的時間大概是二三十年。
而今天的人,如果20來歲就結婚,你要陪伴那個人到90歲,翻了一倍的時間,是不是要更小心一點,更謹慎一點,我們要好好考慮這個人是不是值得我們陪伴那麼久?
而所謂的恐婚,只不過是人們的幸福感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獨立的一種表現。
所以,恐婚,實際上是一個人在現代社會裡,更加審慎,更加合理,更加理智,更加獨立的表現。而健康的婚姻,只不過是換了另一種方式的愛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