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簡介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簡介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幹擾、生態無破壞、以遊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
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項目位於集安市太王鎮錢灣村夾皮溝,該項目突出當地水果資源特色,將健康理念融入其中,打造以地產水果為主題的,集鮮果體驗、特色住宿、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鄉村旅遊。
1.1.2 市場前景
(1)國外鄉村旅遊發展概況
國外鄉村旅遊起源於1885年的法國,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規模發展,鄉村旅遊在德國、奧地利、英國、法國、西班牙、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具有相當的規模,走上了規範化發展的軌道。鄉村旅遊對推動經濟出現不景氣的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鄉村旅遊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和意義得到了充分證明。在許多國家,鄉村旅遊被認為是一種阻止農業衰退和增加農村收入的有效手段。在美國就有30個州有明確針對農村區域的旅遊政策,其中14個州在它們的旅遊總體發展規劃中包含了鄉村旅遊。在以色列,鄉村旅遊開發被作為對農村收入下降的一種有效補充,鄉村旅遊企業數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前東歐和太平洋地區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認為鄉村旅遊業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多樣化的動力。
(2)國內鄉村旅遊發展前景
國內據國家旅遊局的最新測算,中國鄉村旅遊的年接待遊客人數已經達到三億人次,旅遊收入超過400億元,佔全國出遊總量的近三分之一。據介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已經達到359家,遍布內地的31個省區市,覆蓋了農業的各種業態。每年的三個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遊選擇鄉村旅遊的比例約佔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遊市場,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業新的增長點。
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2009-2013年,我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遞增。僅2011年,鄉村旅遊行業就帶來了860億元的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其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
鄉村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個分支,既融合三產,又緊密連結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鄉村旅遊適應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長的周邊短途休閒度假消費需求的獨特優勢,呈現出超出一般旅遊業態的蓬勃活力,在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促進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市場迅速增長。
截至2018年底,農業農村部已創建388個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推介了710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018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達30.0億人次,營業收入達8.0千億元。
集安市隸屬於吉林省通化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東南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與遼寧省接壤,北與通化市接壤。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集安市旅遊資源豐富,有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鴨綠江風景區、雲峰湖風景旅遊度假區、好太王碑等著名景點 。2017年集安市獲國家衛生城市,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2018年集安市旅遊綜合收入58.6億元,同比增長23.9%。來集遊客2448756人/次,有大幅提升,其中,國際遊客佔比2%,以韓國為主,伴有小部分日本、印度、美國、新加坡、阿聯等國遊客;省外遊客佔比40%,以瀋陽、大連、北京為主;省內遊客佔比58%,以通化、長春、白山為主。
項目所在地夾皮溝水果資源豐富,將健康理念融入鄉村旅遊,打造以地產水果為主題的,集鮮果體驗、特色住宿、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項目的實施將全面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旅遊+農業形式,積極培育和發展錢灣村水果產業,對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收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1.3 鄉村旅遊的開發措施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閒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1.1.4 項目建設的有利條件
(1)政策優勢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
2015年5月19日是第五個中國旅遊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調研旅遊扶貧工作。他強調,鄉村旅遊是基層和群眾的創造,旅遊扶貧是貧困地區扶貧攻堅的有效方式,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強化規劃引導,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業發展。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鄉村旅遊提質擴容,進一步發揮鄉村旅遊對促進消費、改善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帶動作用,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提出「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遊發展建設」,加大對鄉村旅遊發展的配套政策支持。此前,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關於「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的要求。
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加快推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以下簡稱「重點村」)建設,促進鄉村文化和旅遊產業提質升級,文化和旅遊部與中國農業銀行共同研究,提出金融支持重點村的相關措施。
通化市政府為全面落實上級關於「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集安鄉村振興戰略」的指示要求,圍繞「全域旅遊、全民致富」,積極引導支持有條件的村和農戶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目前,開發區和6個具備條件的鄉鎮組建了旅遊公司,共開發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景點25個,打造有一定規模的民宿區10處、300餘戶,帶動農民就業5萬人,農民收入的27%來源於旅遊業,僅鄉村民宿戶均增收5300元。「十一」期間,全市接待遊客數量29.4萬人次,日均接待量同比增長10.5%。特別是依託「一山一水一果一魚」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2018年重點打造了「果宿」和「漁塢」兩個鄉村旅遊特色品牌,實施了總投資3000萬元的錢灣(夾皮)鄉村旅遊度假區和總投資5000萬元的下活龍漁獵之鄉旅遊項目,2018年「十一」期間已經試運營。
集安市緊緊把握國家、省、市出臺的多項優惠政策,提出了「立足特色產業、構建鄉村旅遊大格局」的總體目標和思路。把發展特色產業和鄉村旅遊作為主導產業進行了重點謀劃和培育,促進了全市各項事業統籌發展。圍繞做好「長」的文章,著力謀劃鄉旅大格局抓住集安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葡萄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的機遇,依託特產、旅遊資源優勢,通過建基地、調結構、上技術、創品牌、掘文化,努力把全市打造成為以優質人參和鴨綠江河谷山葡萄為支柱產業的特產業強市。大力發展以人參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全力打造以山葡萄為代表的特色優質果業,有序發展其他特色資源產業。在增強地方經濟實力和財政實力的同時,為旅遊業提供農業觀光、休閒體驗等配套服務,豐富旅遊商品,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推進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清河人參小鎮、鴨綠江河谷山葡萄產業帶、特色水果觀光採摘園等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國家級有機農業示範區、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等創建活動。圍繞做好「寬」的文章,著力推進鄉旅融合主要以培育有機農業與鄉村觀光旅遊融合發展優勢為基點,強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遊資源要素、休閒消費市場、農遊關聯產業、農業龍頭企業等優勢疊加,促進人參、葡萄、果業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推進農遊一體化。努力打造現代有機農業觀光採摘景觀帶,綜合提升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促進一產接二連三,形成一、二、三產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新優勢,打造綠色有機農業健康養生之都、生態農業觀光採摘旅遊目的地。圍繞做好「高」的文章,著力推進鄉旅項目建設圍繞特色產業和鄉村民宿建設工作,全面推進旅遊項目建設,高標準打造國家級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葡萄農業產業園、清河人參小鎮、藍莓、草莓採摘園等一批有特色、有效益的旅遊重點項目。同時,堅持抓大不放小,打造一批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的「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的鄉村旅遊中低檔旅遊項目。圍繞做好「面」的文章,著力改善鄉旅人居環境堅持把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的投入重點由城市逐步向農村轉移,大力加強生態園林村屯建設。圍繞建設生態文明、適宜人居的農村新環境,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綠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堅持政府投入為主、農民積極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原則,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推進農村道路、供水、學校、醫療、文體活動、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規劃先行、產業支撐、項目建設的要求,大力加強小城鎮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經濟發達、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經濟強鎮。
(2)資源優勢
夾皮溝是集安市果業種植「第一溝」,素有「水果之村」的美譽。夾皮溝從1960年開始種植果樹,具有58年的水果種植歷史。溝內水果種植面積達4000畝,盛產蘋果、梨、桃子、李子、杏、葡萄等水果,擁有寒富、黃香蕉、「123」、蘋果梨、香水梨等水果品種20餘個。
夾皮溝內植被豐富,生態環境好,沙壤土層厚,養分、水分、光照充足,空氣沒有汙染,種出來的水果表面光亮,底色醇正,肉厚核小、甘甜適口,品質上乘,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地產水果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還遠銷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並已開發了水果煎餅、果乾等深鮮果加工產品。
1.2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
1.2.1 項目建設方案及規模
項目總投資1億元,規劃全長6.5公裡,規劃「一帶」、「四園」、「四區」,一帶:智能健康養生步道休閒帶;四園:休閒度假採摘園、親子採摘園、青少年夏令營採摘園和戶外寫生園;四區:門戶區、民宿區、服務區和露營區。
1.2.2 項目建設內容
(1)一帶:主要突出健康和養生概念,迎合當下徒步旅行要求,改擴建現有道路,打造6.5公裡養生步道,沿途開展綠化、美化、亮化,並設置智能化休憩設置,提供健康提示、手機充電智能服務。
(2)四園:結合果樹種植現狀,打造不同主題特色的水果採摘園,開展果園步道、觀景臺、休息設施、娛樂設施等建設,打造以親近自然、休閒放鬆為主的休閒度假採摘園;以4-8歲兒童為主的親子採摘園;以8-14歲青少年為主、可開展各項體驗活動的青少年夏令營採摘園;以景物寫生為主的戶外寫生園。
(3)四區:一是門戶區,主要結合夾皮溝水果資源打造特色山門;二是民宿區,主要位於5、6組,設計以田園為主題的特色精品民宿,滿足遊客住宿需求;三是服務區,主要建設遊客服務中心、水果主題科譜館、水果儲存加工及銷售館以及停車場、廁所等內容;四是露營區,平整場地、設置觀景平臺,以家庭及徒步愛好者為主,打造帳篷露營基地。
1.3 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10000萬元,其中建設投資8000萬元。
1.4 財務分析及社會評價
1.4.1 主要財務指標
該項目預計年平均營業收入11069萬元,年利潤3333萬元。投資回收期4年(稅後,含建設期1年),投資利潤率33%。
1.4.2 社會評價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遊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遊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增加價值。同時,也使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發展,進而減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資金。同時,當地農民參與投資、經營旅遊業,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裡遊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遊。同時,通過旅遊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遊對於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旅遊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遊村莊的獨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說,發展農村旅遊,有利於農村乃至全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農村科學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借鑑國外先進經驗,提高旅遊業在當地社區的參與度,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進行農村建設,提高當地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實現「管理民主」的目標。
本項目建成後將推動集安地區旅遊產業發展,可為當地政府帶來巨大的稅收效益,可顯著改善周邊百姓就業問題,適當解決當地人民就業難題,社會效益明顯。
1.5 合作方式
獨資
1.6 需外方投資方式
資金
1.7 項目建設地點
集安市太王鎮錢灣村
1.8 項目進展情況
項目計劃書已編制
2、合作方簡介
2.1 基本情況
名稱:集安市商務局
地址:集安市鴨江路3001號
法人代表:董志剛(局長)
2.2 概況
集安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幅員面積3341平方公裡,轄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個鄉鎮、4個街道,耕地面積17萬畝,城市規劃區面積44.89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8.7平方公裡,總人口23.6萬人,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園林城市、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十大邊疆重鎮。
2.3 聯繫方式
聯 系 人:王淇 孟慶媛
聯繫電話:+86 435 622 4912
傳 真:0086 435 622 3953
郵 箱:jajhzsk@163.com
項目所在市(州)聯繫方式:
聯繫單位:通化市商務局
聯 系 人:劉道廣
聯繫電話:0435-3650996 18904359157
E-mail:th3650957@126.com
網址:http://www.tonghu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