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民族,更是一個具有非常強烈儀式感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演進與勤勞生產、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彝族人民始終對自然萬物、對祖先懷著深深的敬畏與感恩。這份深深的敬畏與感恩,演化成了彝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儀式,主要表現為對自然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對神靈的崇拜。彝族人民的儀式感中的不少優秀成分對今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積極意義。
彝族儀式感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意義
彝族在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儀式感對當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有利於培養人們的家國情懷。彝族人民千百年來充滿敬畏與感恩的各種儀式,說到底,就是要不斷地強化人們對大自然、對祖先、對神秘未知的敬畏與感恩,就是要讓廣大的百姓從心底裡從小生發出這份相伴終生的敬畏與感恩。當人們內心深處有了相伴終生的敬畏與感恩後,我們今天掛在嘴邊的孝道、守紀、善意、真誠、感恩……才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民意基礎。在中華民族綿延幾千年的文明發展長河裡,愛家愛國、尊長善幼、真誠厚道、孝親忠國……總是這個社會無法撼動的主流價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匈奴未除,無以家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賡續不斷、綿延不竭的中華文明長河裡,教育引導人們始終向上向善向尚的傳統,是中華民族向世人喊出的最強音。彝族千百年來始終不忘祭祀禮儀,就是從另一個側面對人進行家國情懷培育的一種行之有效方式。
有利於營造積極向上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個民族得以昌盛並綿延不絕的最根本力量。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幾千年文明綿延不絕,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觀,就在於中華民族內部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一以貫之的存在。彝族祭祀禮俗的傳承,生產生活中各種儀式的承繼,不僅強化了族群間的文化認同,在更寬泛的緯度上,是對民族間血脈相連的最好黏合,而這種黏合是一個民族能不斷成長、不斷壯大的無法或缺的靈魂。在資訊高度發達,文化創造一日千裡的當下,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大小,直接決定了這個民族有沒有未來,有怎樣的未來。彝族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儀式,我們既不能不加選擇的一味稱讚、一味吸納,也不能一味的排斥、一味的拒絕。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我們更多的是要看其主流,看其對社會進步,對民族團結昌盛的促進與推動力有多大。今天,我們來觀照彝族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儀式,也是出於這樣的心態。把正向的東西承續好,發揚光大好,讓我們的民族在時代進步中,越來越感受到民族內部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讓民族在時代進步中吸納各種先進文化養分,成長自己。因而,包容各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的民俗、禮儀,並進行時代改造,轉化成適應時代發展,促進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強大力量,這正是新的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有利於激發民族的創造活力。民族的未來,在於它強大的創造活力。一個沒有創意、創造活力的民族是不可能永續發展進步的。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善於創新、創造的民族。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創造活力是何其強大。人類歷史四大公認的古老文明,唯有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未曾斷裂的綿延,這與中華民族血脈延續的開放、包容、創新、創造是高度契合的。彝族的各種儀式,不是憑空產生,更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今天能見到、聽到的各種儀式,也是經歷了歲月的千萬次淘洗、選擇的結果。換句話說,如今彝族的各種儀式,也是經過時間的淘洗,經過千千萬萬次創新的結果,是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百姓生活生產需求的結果。只有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體會得到,享受得到美的愉悅、靈魂的升華、心靈震撼的儀式,才會贏得廣大百姓的認同。當人們在儀式裡充分地感受到儀式為其帶來的不可替代的心靈震撼、靈魂升華,甚而美的愉悅時,這樣的儀式就是人們為之孜孜以求的精神追求,而這樣的精神追求反過來又能更好地促使人們為美好的生活、崇高的價值取向去奮鬥、去創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彝族生產生活中的引領作用
彝族生產生活中的儀式感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積極的作用,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彝族日常生產生活也有巨大的引領作用。
思想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個人、集體、國家三個緯度,多個社會層面,將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精神追求系統全面地做了規範,也就是說,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包括彝族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的思想、行為規範。因此,彝族在日常生產生活之中,除了自己民族賡續了幾千年的正向的價值追求外,也要遵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彝族的生產生活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才能始終沿著向上向善向尚的大道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行為規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根植於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浸淫與滋潤,又充分借鑑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史觀,是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進程中最科學、最人性化的思想指引。因其實踐性和得天獨厚的行為力量,它也對彝族日常的生產生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行為規範作用。什麼可以做、必須做,竭盡全力做;什麼可以不做,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做,都簡明扼要的表達得清清楚楚。全體社會成員,在這樣的行為規範面前,真正做到了童叟婦嬬皆知明白。如果說彝族民間的各種儀式是在不自覺的引導大家尊崇一種行為規範的話,那麼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主動作為,就是在國家層面通過一定的強制力來引導社會成員自覺遵守,最終讓全社會形成和諧、友愛、向上、團結的良好社會氛圍。從這個意義來說,彝族的各種儀式、禮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倡導是一致的,是高度契合的。
價值塑造作用。幾千年來,彝族的先民們用他們的智慧、擔當和勇氣,為彝族也為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社會作出了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文明貢獻。但由於歷史、文化、視野等的局限,彝族習以為常的儀式、禮俗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離的東西,凡此種種都需要我們去偽存真,通過認真地鑑別在充分尊重民族習俗的基礎上,是糟粕的東西就堅決去除,旗幟鮮明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統領各種禮儀民俗。總之就是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想信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規範彝族的日常生產生活行為,同時又充分尊重彝族千百年賡續不絕的民俗禮儀傳統。
道德教化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的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道德教化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自有人類社會始,人們便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在複雜的人類內部關係調整中,一刻也未曾停歇地進行著道德的教化。當人類社會發展到當代這樣物質與精神都高度發達的時代,在物慾的誘惑與精神的感召同在的時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泛進行道德的教化工作,就顯得尤為迫切與必要。在彝族日常生產生活中,要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道德建設,在潛移默化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
(責任編輯 李建宏)
楊建林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
原載2020年《社會主義論壇》第1期「專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