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小的時候我常仰望滿天星鬥,那時我尚不知每顆星都是已存在了億萬年的恆星,我唯以為的是星星是和我一樣的孩子,或許某顆星星會看見夜夜在天宇下坐著的我,它會趁媽媽不注意溜下星空,成為我的朋友,成為屬於我的,獨一無二的星星……」
或許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一個被星光浸染的夢。每個孩子都曾幻想有一天可以飛上雲霄,摘一顆星星。
同時,多數孩子長大後都會讓童年摘星星的願望止步於一個夢境,安睡在時光裡。然而,少兒繪本《摘星的日子》(《How to catch a star》)卻讓我們從充滿奇幻色彩的夢境中看到了更多——堅持與努力。
繪本的主人公是一個對星星有著美好感情的小男孩,他的願望是有朝一日可以和星星做朋友。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作出了很多努力——儘管星星離他很遠很遠,他還是想盡各種辦法:爬到樹上去夠星星;用救生圈將星星套下來;乘坐宇宙飛船去太空找星星;尋求海鷗的幫助……然而各種嘗試都失敗了——樹太矮了,救生圈太重了,宇宙飛船沒有汽油了,唯一的海鷗拒絕幫忙……或許這個孩子曾經沮喪過,但是夢想支撐著他,他沒有放棄,最終,有一顆星星被衝到沙灘上,男孩的面前,男孩最終得到了自己的星星。
或許故事本身並不能在現實中存在,但是,故事中男孩身上所表現出的堅持與努力,卻是深深打動了一種孩子和家長,無論是明豔綺麗的色彩還是充滿童趣的情節,都在為讀者傳達這樣一個信念:只要勇敢去追,沒有什麼夢是實現不了的。
繪本作者奧利弗·傑弗斯:有的人讓夢想只是一個夢想,有的人卻實現自己的夢想,給更多的人追夢的力量
繪本的作者是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讀書日官方指定畫家、知名World Book Day的首席插畫師、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最佳繪本插畫家新人的奧利弗·傑弗斯。
作為一名插畫師,奧利弗·傑弗斯不但有著出類拔萃的色彩感知力,更重要的是,他有著一顆不老的童心——創作《摘星的日子》的初衷,就是因為在奧利弗·傑弗斯的童年夢境中,星星也曾是最耀眼的主角。
直到他長大成人後,依然珍藏著曾經的夢境,並拿起畫筆,用自己的方式將這個無數孩子童年共同的秘密以色彩的形式表現出來,並通過此給孩子們鼓勵:「勇敢地追夢,堅持下去。」
「這是一本多麼美好的書啊,它如此真切地告訴我們:也許要經歷很長時間的找啊找,等啊等,但是只要堅持下去,找顆星星做朋友並不是一件難事呢」兒童文學博士、著名作家、兒童閱讀推廣人唐池子這樣評價。
或許對於自己的夢想,作者奧利弗·傑弗斯也是通過這樣不斷尋找、不斷等待的過程使之變成現實,用畫筆重現內心的童真與美好,並將這份堅持與努力,傳遞下去。
摘星若追夢,道阻且長,給自己一個希望,堅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裡》中曾經寫道: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只有初衷與希望永不改變的人,才能最終克服困難,到達目的。
前文中曾提到,在小男孩追夢的過程中他曾遇見了各種困難,也能經沮喪過。但當摘星星的行動一籌莫展時,他看見了水中的星星——明亮的,耀眼的。
儘管水中的星星也只是幻影,但是小男孩卻莫名得到了鼓舞,水中的星星成為一個希望,支撐著他繼續走下去。
《摘星的日子》也告訴我們,有夢想,就大膽去追,即使遇見挫折,也沒有關係,無論是怎樣的逆境,我們一定都能夠
為自己找到希望,並最終追隨著希望之光,抵達成功的彼岸。
在孩子心中埋下「堅持努力」的種子
《摘星的日子》中,小男孩的精神讓我們振奮,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卻往往缺乏堅持下去的毅力,那麼,該怎樣在孩子的心中,埋下「堅持努力」的種子,引導我們的孩子學會堅持呢?
1、有始有終,讓堅持成為一種習慣
荀子在《勸學篇》中講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如果孩子能形成一個好習慣並長期堅持,那會成為將一件受益終生的事。
而習慣往往就在做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時養成。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告訴孩子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認真的態度,從一而終。
無論是日常生活中掃地,擦桌子這樣的家庭勞動,還是學習時老師布置的作業,都要給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讓認真的態度從開始保持到最後。
2、將吃苦視為孩子的學習與鍛鍊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在生活中,往往很多家長看不得孩子吃苦,孩子一遇見困難,家長立馬出面幫孩子解決。
其實這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的。
孩子終有一天要長大,要進入社會體驗真正的生活,如果家長一直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反而會造成孩子產生依賴性,耐力變差,做事情一遇見困難就無法堅持到底。
其實,有時候讓孩子「吃一些苦」自己解決一些困難,也是給孩子一個鍛鍊的機會。
父母可以協助引導孩子解決困難,但是不能代替孩子解決煩惱。
3、父母要以身作則
託爾斯泰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處理事情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上都是從他們的父母繼承而來。
因此,想要在孩子心中埋下「堅持」的種子,父母首先要自己養成堅持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會養成堅持的好品格。
4、藉助故事中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
孩子們都會下意識朝著自己心中敬仰的人的方向去努力。在日常對孩子的教育中,家長可以注意多給孩子講一些優秀人物的故事,或是給孩子買一些名人傳記進行閱讀。
讓孩子了解偉大人物身上的品格,學習他們的堅持。並使將孩子對於榜樣人物的敬仰,轉變成為驅策自己的力量,使自己不斷向前,堅持不懈。
俞敏洪曾經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勇氣和行動」的確,在夢想發芽的時候,勇氣和行動就像陽光和水源,使種子發芽,但最終支撐著夢想成為現實的,卻是堅持,唯有堅持下去,夢想才會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