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言論自由,《寄生蟲》獲獎,其是韓國電影產業20年發展輝煌

2020-12-12 波老師看片

從2019年全球影展首映強勢奪下坎城金棕櫚大獎開始,韓國電影《寄生蟲》一路席捲各國,影迷與媒體界的好評讓票房創下新高,2020年更橫掃奧斯卡四項年度大獎——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導演與年度最高殊榮的最佳影片。

《寄生蟲》以非好萊塢主流片廠投資的獨立發行作品之姿,不僅創下韓國電影首度入圍奧斯卡就橫掃幾乎所有大獎的輝煌紀錄,更是亞洲外語電影在好萊塢殿堂的空前佳績。

如果你不了解韓國電影在奧斯卡上獲獎的難度有多高,不妨參考一下歷屆奧斯卡的得獎和入圍名單:近百年來非英語電影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僅有四次,入圍最佳原著劇本僅有兩次,而《寄生蟲》一舉打破的天花板是不只為韓國拿下首座最佳國際影片獎(以往獎名為最佳外語片),更讓外語電影首度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如果連曾一度引領全球影壇風潮的法語、日語或華語電影都未曾達成此紀錄,就不難理解純粹韓資無合拍的《寄生蟲》橫掃奧斯卡時的裡程碑意義。

簡要分析

於是我想作為長期電影市場操盤者與最早與韓國電影密切合作的發行商角度,來看《寄生蟲》徵服奧斯卡白人至上主義的關鍵。

除了奉俊昊在這部作品中成熟的影像語言、反映的資本主義階級現象與蘊含黑色幽默的調性,都比多數亞洲作品更符合歐美影評人審美外,

《寄生蟲》一路從坎城得獎後、多倫多影展預熱獲滿堂彩、北美上映宣傳曝光不斷等成功營銷、造勢帶來的聲量,更是影片得以克服外語片在奧斯卡競賽之先天弱勢,甚至化歧見為跳板的逆轉勝關鍵。

這次操作《寄生蟲》在美國上映與獲獎造勢的韓國出品CJ集團與北美發行商Neon ,無疑動用了比以往高呼聲韓國獎季傑作(例如去年同樣在坎城搏得一致好評、北美影評人協會也大有斬獲,最後卻止步於奧斯卡外語片前九強的《燃燒》)更跳脫常規的包裝手法。

無論是與韓國本地風格完全迥異的北美版預告與海報調性,還是北美口碑上片期間演員與導演密集前往戲院與觀眾互動,以及遠比其他外語片更頻繁的電視脫口秀與網紅節目曝光率等,

都讓導演奉俊昊的知名度、親和力、大師權威性等隨著主流曝光與影片口碑擴散後,更深入影迷與業界人心。

奧斯卡大獎由於得獎規則不同於評審團制的菁英影人討論模式(坎城、柏林、威尼斯等三大國際影展為後者),是採好萊塢業界影藝學院成員的投票計分制。

因此遊戲規則更像是一場產業內部選舉——這也是以往外語片或有色人種主導作品往往難以勝出關鍵。既然擺明是場業內選舉,操作行銷造勢的重要性,往往就會在得獎結果上產生巨大影響力。

因此《寄生蟲》雖然在影片全球評價本身佔得優勢,但在對手均是好萊塢自家人作品的競爭下,突圍而出就更形困難(就連李安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也得靠進入好萊塢主流片場拍攝的英語作品如《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但《寄生蟲》放膽一搏,除了不斷營造好評聲勢外,奧斯卡始終偏好白人作品的歧視色彩也成為切入點。

因此奉俊昊即使在好萊塢發展多年前提下英語能力甚佳,但他仍選擇在各大電視臺與頒獎典禮上以韓語發言。

再由身邊隨行口譯立即翻成英文,如此另類的包裝策略不僅強化了韓國近來文化外銷的正統性,不刻意討好美國或英語市場的風格,剛好對上了飽受種族主

義和多元包容性攻擊的奧斯卡風向(或好萊塢反川普的風氣),更巧妙地因此捧紅了數度展現大將之風與非刻板口譯技巧的年輕隨行翻譯小姐姐Sharon Choi圈粉了,在整個宣傳巡迴期間成為韓國本土與全球網絡紅人。

而這個強調韓國特色的導演與口譯搭檔,無論是在脫口秀節目受訪,還是在金球獎典禮上發表的感言,都經過精心設計在呼應外語傑作長期被忽視的處境,以及韓國電影等待被發掘已久的專業爆發力。

種種成功行銷包裝策略與渲染力十足發言在奧斯卡投票過程發揮加乘效果,完成最後連團隊都意料以外的大滿貫獲獎成果。

老實說,與其說是得獎運,更該說是好電影在精準行銷包裝操作下,徹底收割專業國際化造勢的果實。

而《寄生蟲》在奧斯卡大獲全勝的同時,更可具體對照全美與海外樂壇被韓團BTS防彈少年團徵服的策略,一樣強調韓語歌曲與本土異國特色,卻在詞曲內涵反映全球新世代心聲,韓國操作文化外銷的逆境突圍策略,顯然已全面開花結果。

分析至此相信影迷與產業又不禁想問,為何我們拍不出《寄生蟲》此類的電影?

二十年前國產電影市佔率還不到10%的韓國電影,為何這段期間不斷登峰造極?

曾經風光國際影展一時的香港電影,為何反而票房在近年走向數十年來最低迷瓶頸?

這絕不是看過某幾部成功韓影就能獲得答案或啟發的問題,親身參與發行韓影與見證韓影崛起的這二十年間,看到了太多本地影人對韓影崛起的偏見與迷思,因此如何真正全面性了解韓國影視產業的方針,並且靠著正確的路數邁進與借鏡執行,不追求速成方案或簡化理論,會是韓影崛起這二十年過程給電影產業,包括亞洲各國本土電影最大的文化國力振興啟示錄。

以下幾點關於韓國電影崛起最關鍵的成功元素,簡列如下,礙於篇幅所限無法各點著墨太深,更完整的發展脈絡與執行方案可參考相關出版著作《與神片同行:走過韓影黃金二十年》。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韓影崛起過程中有太多待開發、效法與檢討的面向與創作核心思維,唯有虛心打破舊有迷思、急起直追才是逆轉關鍵。

化危機為轉機,不再依賴政府保護

韓國電影在獨裁政府時期的確被大力保護,藉由限制海外電影進口來力挺本土電影市佔率,然而當時的韓國電影多數是政府的發聲工具,不僅題材限制大,靠著保護傘粗製濫造的作品也佔多數。

因此保護時期被後世影人視為韓影黑暗期,當時連韓國觀眾都不看韓國電影,寧可努力尋找未開放進口的好萊塢與香港電影,因此別再宣揚韓國電影崛起是政府排外保護或韓國觀眾愛國了!

真正面對好萊塢與外片強敵,找到讓韓國觀眾願意進場的商業元素,是1999年後政府推出電影振興政策與題材審查制度,韓影全面從低谷崛起的關鍵分水嶺。

當時受韓國加入WTO的影響所致,國片保證映演日數在美國拷貝全面進口下被砍半,甚至因此引發韓國影人擔心韓影將亡的「光頭抗爭運動」。

然而韓國電影也在此刻終於正視市場,少了政府的保護傘撐腰,新浪潮導演們努力尋找足以抗衡好萊塢的本土商業題材。

韓國本國電影品質、格局與觀影人次在危機中逆勢攀升。

自2006年以後國片保障日數已名存實亡,因為不演韓國本土電影的戲院會慘賠,隨著千萬人次觀影作品每年攀升,不拿政府補助的韓國商業片可以驕傲地說是靠好作品找回觀眾,如今更靠品質與新意在海外市場有著龐大回收。

企業財團作為發展基礎,市場部門企劃主導影片產制

韓國政府既然不直接拿錢補助商業電影,那麼文化部門與振興委員會的預算花在哪裡?

答案是媒合企業投資電影、降低電影向銀行借貸利息並全力扶植資源較少的新銳導演與獨立製片以鼓勵新血。

此外也有更大比例的預算投注在電影文化教育、經典收藏與修復、國際影展的長期規劃與舉辦上。簡而言之,政策上的補助不是分豬肉給各大片商與名導,而是創造韓國電影產業自給自足、機會均等、勝者為王、弱者淘汰的健全市場導向。

韓國目前由四大電影公司CJ、Showbox、NEW、Lotte 主導多數商業作品從籌備到發行,二級和三級的偏獨立製片公司也在持續成長竄升中。

雖然四大電影公司都是財團背景,多數甚至擁有專屬戲院體系、OTT 平臺甚至有線頻道,打造一條龍垂直整合優勢。

但也就是如此全面性的市場喜好了解度與資金口袋深度,幫助韓國電影在競爭又共生的機制下不斷產制傑作。

在各類題材影片選擇下,編導與卡司都只能算是專業執行者,觀眾的喜好永遠是優先依歸,這是韓國電影與其他國家始終處於導演制在市場發展上的根本性差距。

企業背景電影公司的預算掌控與運用上也較有經驗與優勢,也更有海外市場規劃和重視影片行銷宣傳與發行策略的sense。雖然企業財團在韓國總有壟斷或政治掛鈎等爭議。

但老實說《寄生蟲》若非海外布局已久的CJ娛樂在背後以專業團隊操盤,即使手上握有一張好牌,也未必能在國際影展與傳媒效益上打出漂亮一仗。

多元化類型作品開發,不盲從賣座公式

相較不斷追隨賣座或複製公式的華語商業電影趨勢,近十年來的小清新校園愛情、幫派、靈異與賀歲片類型,韓國電影在激烈競爭下,深知觀眾瞬息萬變的觀影喜好。

因此反而致力於多元類型電影的開發,不斷挖掘市場區隔性題材,或是在既定類型公式內尋求創意突破。

因此韓國影壇鮮少出現某部作品賣座後,同類型題材就被大量複製的跟風現象,這也是韓國商業電影始終能產制出創新手法或題材的關鍵差異。

而韓國新浪潮導演普遍也擅長運用商業手法,講出屬於韓國本地特色的故事。

包括李滄東、奉俊昊、樸贊鬱等先驅創作者在內,運用類型作品的吸引力,無論是諜報、奇幻、動作、驚悚還是黑色喜劇,加上明星卡司的號召力,韓國電影不僅考量市場性,更一再反映創作者良知與社會改革力量。

包括近年的《熔爐》、《計程車司機》、《我和春天有個約定》、《82年生的金智英》等作品,都在示範韓國電影不僅貼近市場,更不時發揮著改變社會規則、關懷弱勢族群的正向力量。

海外市場賣埠的開發與調整,不斷壯化國際級影展規模

韓國政府雖不直接金援補助特定作品,但對「國家隊」影視內容的國際曝光平臺可謂鋪路不遺餘力,即使從90 年代末期本國電影票房崛起,一直到2015 年這段期間韓國電影的海外賣埠不算特別亮眼。

因為政府文化部門、影展單位、各家電影公司海外營銷部門的齊心推廣,終於讓1996年才成立的釜山影展成為亞洲地區最重要的市場展與觀摩典禮,逐年拉開與原本居於領先地位的東京影展距離,成為亞洲規模最大、交易量最多、相關論壇活動與創投計劃也最豐富的亞洲區影展示範。

身為電影版權買家的筆者更是在近年的釜山影展參展中,紮實感受到韓國舉辦國家級影展的用心與專業,不僅對參展買家有各項優惠和貼心服務,影展專業工作人員的訓練與接軌也不斷進步,這對韓國電影海外市場的整體形象和交易熱度,當然都有著明顯助益。

而韓國除了釜山影展作為市場展領軍項目外,近年主打奇幻風格的富川電影節、強調獨立製作與紀錄電影的全州電影節等也走出一定代表性,國內的諸多電影獎項(青龍獎、大鐘賞、百想藝術大賞等)也給予足夠曝光空間給年度電影佳作或矚目新人更多舞臺。

所以才處處展現韓國在國際影展或國內獎項上,鼓勵傑出創作電影人與曝光資源分配的專業程度。

投注美學教育與實務人才培訓接軌,從基礎打造高水平文創市場

從2017至2018年度的票房總值除以國家人口總數來相較,韓國平均每位國民進戲院觀影的次數竟達普通發展中國家的3.8~4.5倍。

導致多數好萊塢大片也傾向選擇韓國市場作為亞洲宣傳基地,完全是票房數字與觀影頻率的巨大差距導致。

而韓國觀眾在如此高的觀影頻率做基礎下,選擇影片類型的多元度也勝過亞洲多數國家,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的發展中國家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的市佔率可達七至八成之高。

但韓國好萊塢電影僅佔市場五成以內,國產片、得獎外語片或藝術片反而都有顯著的市場佔比。這雖然跟韓國國產電影品質攀升、觀眾信心提升有著密切關係,但更回溯根源的差異來源,其實在於韓國電影與美學教育的紮根落實。

為何韓國觀眾能有如此多元的類型喜好與藝文水平?

其實跟政府將電影和美學鑑賞教育從國高中就放入必修課程中,有極大關係。

而韓國的大學教育更是重視電影產業人才培育,幾乎所有名校都有電影或戲劇相關學科,且分門別類擅長科目均有分別獎項,多數電影學科教師來自產業界活躍人士,讓學生可以直接跟業界所需人才接軌,都跟國內傳播影視相關科系分科別類不夠細膩,師資缺乏實務經驗等傳統有著關鍵差異。

美學與品味教育影響了觀眾和電影市場的大小與多元性,實務與專業傳承則影響了韓國影視產業各類別專業人才的接軌,韓國電影不只花了二十年工夫精進電影創作水準,更為未來的進展與突破透過厚實電影教育打好了世代交替地基。

從以上種種面向綜合來看,似乎才能更全觀地解釋韓國電影近年與我國電影產能最遙遠的距離。

然而該做的努力永遠都不嫌太遲,與其從一部《寄生蟲》想理解韓國電影刷新國際紀錄的秘訣,還不如徹頭徹尾從多元面向的正確改革做好做滿,「好想贏韓片」自然就不會再次淪為撫慰民族自尊的口號而已。

也希望華語片今此後能共勉。

相關焦點

  • 韓國電影《寄生蟲》獲獎,楊紫瓊為主創慶祝,接連一周慶功會不斷
    同時,楊紫瓊還興奮地表示,他們仍舊在為了這部電影獲獎而慶祝,可見這不是她第一次與主創們聚在一起開辦慶功聚會。楊紫瓊的興奮可以理解,這部韓國電影確實創造了亞洲電影史上的記錄,甚至將會成為裡程碑式的作品。也有人表示,未來亞洲電影的輝煌時代,可能將會由這次聚會上照片裡的這群人開啟或主導。
  • 獲獎無數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到底好在哪裡
    2019年5月,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2020年2月,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寄生蟲》成為當晚最大黑馬,一舉奪得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外語片獎。
  • 韓國電影《寄生蟲》斬獲奧斯卡最高獎,讓中國電影人無言以對
    看到2020年奧斯卡獲獎名單的第一眼,我被嚇到了:驚天大冷,史無前例的驚天大冷!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這四個重磅獎項,竟然都被韓國電影《寄生蟲》收入囊中。豆瓣8.7分,2019年度最佳之一,連拿坎城金棕櫚大獎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是去年風頭最勁的電影之一,絲毫不弱於《小丑》。《寄生蟲》劇情講的是什麼?其官方劇情簡介如下:基宇一家是窮困潦倒的社會底層,他和妹妹基婷以及父母在狹窄的地下室裡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
  • 為何韓國影片《寄生蟲》捧起「小金人」?探訪首爾「好萊塢」忠武路
    中新社記者走進有韓國「好萊塢」之稱的忠武路,並專訪多位韓國學者。19日,《寄生蟲》主創團隊在首爾舉行發布會。該片編劇之一韓進元再次提及忠武路,稱給予創作靈感。一周前,他獲獎後曾感言,「要與忠武路電影人共同分享榮譽」。他口中的「忠武路」,位於首爾市中心,毗鄰明洞。走出地鐵站,一幅幅電影海報映入眼帘。
  • 從《寄生蟲》到《逃走的女人》,韓國電影才是真的「開掛」了!
    而不久前,韓國電影《奇生蟲》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四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而在奧斯卡之前,《寄生蟲》就曾橫掃坎城電影節,拿下金棕櫚大獎,風頭無兩。從《寄生蟲》到《逃走的女人》,韓國電影頻頻在國際影壇斬獲大獎,儼然成為韓國最耀眼的名片,吸引來自全世界的關注。「開掛」的韓國電影為何這麼牛?
  • 力壓《寄生蟲》的韓國電影《生死諜變》,拯救了整個韓國電影產業
    今年的世界影壇都被韓國的一部《寄生蟲》刷屏了,這部電影不僅在去年拿到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坎城金棕櫚,並在今年橫掃奧斯卡斬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四項大獎,韓國電影也再一次走向了世界
  • 在韓國,《寄生蟲》是人,也是搖錢樹
    這些詞彙象徵著那個時代東南亞的機會,象徵著儒家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無限可能性。 亞洲四小龍指的是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 中國香港,新加坡,早期英殖民地;中國臺灣、韓國,早期日本殖民地,又曾是美國親密盟友。 如果要從他們的發展故事中找到發展捷徑或失誤,那便不妨逐個梳理。2020年,韓國電影《寄生蟲》問鼎奧斯卡,在韓國,民眾和財閥,究竟誰才是"寄生蟲「?
  • 韓國電影《寄生蟲》簡評
    韓國電影《寄生蟲》是本人近半年以來看的電影中評價最高的,因此有必要寫點東西給此部電影。首先,韓國電影《寄生蟲》是一部內涵寬廣的優質電影。再者,《寄生蟲》是自韓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又一座高峰。其三,該片電影導演奉俊昊是人類電影史上具有深刻人性洞察力的傑出導演。
  • 《寄生蟲》拿奧斯卡,日本人「嫉妒」了 文化行業剝削嚴重 真人電影...
    《寄生蟲》折桂奧斯卡後,文在寅再次在社交媒體發文祝賀,「過去一百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並設宴款待《寄生蟲》主創人員。  宴席上,文在寅直面了《寄生蟲》反映的貧富差距問題,並承諾為韓國電影發展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且強調,在幫助電影蓬勃發展的同時,「不會去進行幹涉」。
  • 第56屆韓國大鐘獎獲獎名單出爐,電影《寄生蟲》成最大贏家
    6月3日,在韓國首爾廣津區舉行了第56屆大鐘獎電影節,由播音員李輝宰和模特韓惠珍主持。原定於2月25日的電影節因疫情影響被迫推遲,且自1962年以後首次以無觀眾的方式舉行了該活動。奉俊昊導演電影《寄生蟲》拿下最佳作品、導演、女配角、劇本、配樂5項大獎成最大贏家。該片曾在2019年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該片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
  • 韓國影片《寄生蟲》連奪4項奧斯卡,中國電影還要多久?
    韓國影片《寄生蟲》打破多重記錄,想不讓人記住都難。一時之間,「韓國電影站在了世界影視界之巔!亞洲電影也再一次受到了世界電影界的認可!」言論在網上流傳,什麼時候中國電影也能迎來這樣的殊榮?值得一提的是,《寄生蟲》創造了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的歷史,它是奧斯卡92年歷史中,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導演奉俊昊也成為繼李安之後第二位獲得最佳導演獎的亞洲導演。這是奧斯卡的一次大讓步,在未來寄予了更多不同國家、語種電影極大的信心。
  • 電影《寄生蟲》在奧斯卡榮獲4獎,韓國100年來第一座坎城金棕櫚
    北京時間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獎舉行頒獎儀式,在奧斯卡舉行之前,電影《寄生蟲》,就很受大家的期待,很有希望獲獎,果不然,獲獎啦!《寄生蟲》目前拿下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寄生蟲》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寄生蟲》的導演奉俊昊奧斯卡拿下了最佳導演,此次電影《寄生蟲》拿下四個獎!首先呢介紹一下奉俊昊導演,奉俊昊導演雖然是在國際上非常有名氣和地位的韓國導演,但是奉俊昊導演是特別低調不張揚的一位導演。
  • 韓國總統邀請《寄生蟲》劇組共進午餐,承諾會振興韓國電影行業
    2月20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及其夫人金正淑邀請《寄生蟲》的導演奉俊昊、製片人郭信愛、編劇韓鎮元,主演宋康昊、李善均等前往青瓦臺共進午餐。其中主演宋康昊還和裡邊的一個小演員穿著"親子裝",兩人格子西裝,在一群黑西裝的人中間顯得格外亮眼。
  • 韓國電影創造歷史,恭喜《寄生蟲》,恭喜奉俊昊!
    《寄生蟲》破掉的紀錄不止如此,它還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亞洲電影,第一部雙收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影片的電影,更代表韓國電影實現了奧斯卡零的突破。
  • 除了《寄生蟲》,還有這些韓國電影值得重溫
    這個成績也讓《寄生蟲》超過《我腦中的橡皮擦》(30億日元),成為在日本最賣座的韓影。《寄生蟲》繼去年摘得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後又獲得「奧斯卡四冠王」,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外語片。就如文在寅所言:「這是過去100年製作我國電影的所有人的努力積累的結果。韓國電影與世界電影比肩,開始新的韓國電影百年。」
  • 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
    只是在最近20年裡,韓國電影才因為制度優質,顯示出了後發制人的威力,拍出了大批針砭時弊的佳作,為我大天朝望塵莫及。為更好地對比,我把中韓兩國在差不多的時間裡各自的發展節點做個對比,結果一目了然。1895年,在法國裡昂經營攝影器材的盧米埃兄弟發明了「活動電影機」,並拍攝了《火車進站》和《嬰兒的午餐》,電影就此誕生。
  • 電影《寄生蟲》早在一年前就預定了百想藝術大賞獎盃
    有人笑言,《寄生蟲》早在1年前就預定了這個獎盃。以奉俊昊導演為中心,製作團隊用精良的製作完成了企劃、劇本、拍攝、美術、音樂等電影中所有的要素,加上以宋康昊為中心,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樸明勳等一眾演員們的精湛演技,這部作品無論走到哪裡都受到關注。
  • 韓國歡慶《寄生蟲》贏得奧斯卡獎,韓國電影的全球影響力日益擴大
    據英國《衛報》2月19日報導,電影《寄生蟲》榮獲奧斯卡獎,成為奧斯卡金獎歷史上第一部韓國電影榮獲此獎,同時也是第一個獲獎的非英文電影。結果出爐後,韓國電影界群情振奮,人們紛紛表達了對韓國電影的未來充滿信心。
  • 寄生蟲在線觀看完整版 寄生蟲無刪減版在哪看 韓國電影寄生蟲電影...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崔宇植、趙茹珍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21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游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
  • 2020奧斯卡獲獎名單出爐《寄生蟲》獲全場MVP其餘電影皆陪跑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獲獎名單出爐,韓國電影《寄生蟲》勇奪全場MVP,接下來給大家看一下黑馬電影的概況。>《美國工廠》最佳紀錄長片《1917》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由此名單可見,韓國電影《寄生蟲》大獲全勝,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外片三大獎項含金量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