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城陰陽魚,個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東城陰陽魚。
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自古以來結婚就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婚姻是一個成年人徹底成熟的標誌,它給了每一個人幸福,也為了每一個人增加了一份責任。從談婚論嫁到婚禮的籌備,經歷一番付出才有了典禮上的光彩奪目、意氣風發,讓每個人終身難忘。我國幅員遼闊,俗語講:十裡不同俗,在婚嫁上各地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但無論是任何地方,彩禮和嫁妝都是必不可少的。
彩禮又稱聘禮、聘財等。中國舊時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男方贈送女方的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
彩禮的數目富豪及明星們的婚禮不做討論,這裡討論的只是民間的婚禮行情。2019年全國結婚彩禮金額中,福建以30萬元居榜首,浙江以20萬元居榜眼,江西、山東、河北以15萬元列第三位。通過下圖可以看到全國各地彩禮金額的詳細數目。
彩禮的實質現金的數額並不能代表一個地方的富裕程度,比如廣東省的經濟水平在全國中是非常高的,廣東人大多生活比較富足,然而他們的彩禮只有兩萬元。因為廣東人在生活上提倡節儉,因此對彩禮現金的要求並不高。同樣廣東周圍的深圳、香港和澳門等地居民和廣東人的習慣是一樣的。和廣東相鄰的福建卻是另一個極端狀況,福建人中做生意的人很多,和廣東人的低調不同,福建人比較講究排場。過年的時候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就達到了幾千元的程度,因此對於彩禮的金額要求是很高的。現金金額不但要有面子,還要圖個吉利。有的在一萬元現金上放一枚一元的硬幣,寓意萬裡挑一;有的在五萬元現金上放一枚硬幣,寓意掌上明珠;有的金額是四萬八千元,希望小兩口婚後的生活四平八穩;一般要求十萬元的都寓意十全十美,也代表著婚姻的圓滿。現金只是彩禮中的一部分,並不一定代表著彩禮的全部。很多地方對彩禮要求並沒有那麼嚴格,男方準備房子,女方出錢裝修或買一輛汽車。彩禮的錢和房子、車子比起來也就不算什麼了。當代社會如果男方沒有房子的話是很難找到對象的,房地產市場中剛需還是很大的。京津兩地的家庭是從不要彩禮的,不能被別人在背後戳脊梁骨罵自家是拿著閨女來換錢。但是雙方家庭也是傾盡所有,為的就是不能讓自己的親家小看了自己。女方一般也是會把男方的彩禮留作己用,還會拿出同樣貴重的禮金甚至更多的禮金作為回禮,為的是讓婆家高看自己一眼,自家的閨女嫁過去不會受委屈。有的地方雖然對彩禮的金額不做要求,但是會有一些其他的要求。比如要求男方給女方置辦一套金銀首飾,除了必備的結婚戒指,還要有金項鍊、金耳環、金手鐲等等,要讓自己的女兒在婚禮當天穿金戴銀。很多鄉下、村鎮會有這樣的要求。自古在婚姻上都講究門當戶對。大城市的人都希望自家的男孩子能娶個城裡的姑娘,女孩子的家庭也不希望自家的閨女嫁到偏遠的城市或者鄉下。尤其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裡這樣的觀念更加嚴重。我曾經在賣房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的家庭,買家是江蘇人,在當地應該還是屬於比較富足的家庭,供自己的兒子去了美國讀書。男孩兒在美國認識了一個北京姑娘,兩人相愛並在回國以後雙方家庭開始了談婚論嫁。女方認為自家的姑娘又漂亮又有能力,如果找個外地的老公相當於下嫁了,自己的臉面沒處放,別人會以為自家姑娘條件不好找不到北京人做老公。於是提出了要男方出錢買一套房子,房子的地點不能偏遠,要在北京城裡,關鍵是房本要寫女方的名字。男孩兒的父親咬著牙答應了,為了自家孩子的幸福也是拼了。在女方看上我的房子後,忍痛在高位買了下來。這個彩禮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彩禮涉及的法律問題當今社會由彩禮在婚前或婚後引發的糾紛案件比較多,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涉及的金額較大。人民法院審理的彩禮糾紛案件的案由按照有關規定被定為「婚約財產糾紛」。當然我們出於本意都是希望每對新人的婚姻是幸福美滿的,但是隨著戀愛升級為婚姻,很多矛盾點會反應出來,當矛盾到達不可調和的時候只能訴諸法律。如男方要求女方返還已經給付的彩禮,法院在充分調查後,如有以下情形當予以支持:
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雙方辦理結婚手續但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但是如果兩人共同生活兩年以上、生育子女的或者彩禮確實用於兩人婚後共同生活的,法院不予支持。
男方出彩禮,女方出嫁妝,雙方共同付出的婚姻才是對等的婚姻。婚後的生活才會協調,而不會發生地位不平等的情況。嫁妝也叫做陪嫁,是娘家準備的隨著女兒至夫家的結婚用品及財產財物,如房子、車子、衣被、家具及其它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準備的嫁妝也會不同。
嫁妝的數目古時候的嫁妝無非是首飾、金銀細軟等等,有些物件是相當貴重的。一些小說或影視劇中會有這樣的場景:夫妻兩人在身無分文走投無路的時候,妻子都會拿出自己的嫁妝去典當換錢。不到萬不得已拿出的肯定是十分貴重的。當今社會的嫁妝一般為車子、新房裝修款項、家電、家具等等。嫁妝和回禮是一碼事,數目會和男方的彩禮相匹配。
嫁妝的實質按照中國傳統觀念,嫁妝乃是女方父母贈送給男方家的財物,全額歸屬夫家所有,由夫家承分支配,即使丈夫去世或夫妻離異,女方也不可將嫁妝帶走。嫁妝是女方向男方和外界展示自身經濟實力的工具,也是為了提升女兒在婆家的地位,嫁過去以後不至於受婆婆的氣。如果嫁妝數目超出彩禮很多的話,直接導致男方在婚後的地位下降,於是就有了「倒插門」女婿。倒插門」學名叫「入贅」,舊指結婚時男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為女方家的「兒子」,繼承女方門第,生的孩子隨女方姓氏。倒插門的男子被稱為「上門女婿」。當今社會所謂倒插門指的就是結婚前男方無力購買婚房,婚房要麼由女方提供,要麼由女方出資做首付,貸款由新人婚後共同承擔。這樣的婚姻中的男性普遍地位較低,在家中沒有話語權。在古代對上門女婿世人普遍持鄙視的態度,當今社會不同了,很多男性家庭困難,其本人也不願付出加倍的努力,也樂得做一個上門女婿。我認識的人裡也有這樣的,結婚只找北京女孩兒,省去自己買房的奮鬥,時間長了還能擁有北京戶口。
無論是彩禮還是嫁妝,其本質都是雙方父母為了自己兒女的幸福的付出。對於具體的數目需要雙方家庭坐下來好好地談一談,雖然婚姻不是一場生意,但是有些話講在前面比較好。大部分的家庭都不會對對方的財產有所圖,因此沒有必要因為誰多誰少的問題而鬧出矛盾。量力而行是原則,同時也要照顧彼此的面子。女方父母養育女兒不容易,轉眼間就要嫁到人家,男方多付出一些當作對女方父母的安慰,也是向女方父母表達不會讓他們的女兒受委屈,請他們放心的方式。女方多付出一點,是為了讓婆家看到自己的誠意,讓女兒嫁過去不受委屈,對婆媳關係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話談開了就好,真誠地對待彼此,不要給自己或對方留下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