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內江4月17日訊(蘭萍)「米粒雖小,卻關乎國計民生。」2020年的新春,本是全國人民歡聚的時刻,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為節日蒙上了一層陰霾。
面對抗疫的嚴峻形勢,內江市飛龍米業認真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於1月25日(正月初一)開始,積極組織員工恢復大米生產,並充分發揮飛龍米業在內江的368個銷售網點(其中,在大小超市建成47個「中國好糧油」糧油營銷專櫃)作用,保障了內江人民的「米袋子」,滿足了市場供應,平定了糧價,穩定了民心。
一直以來,從種植到加工,飛龍米業關注每一個細節,以「做良心米,幹誠信事」的標準要求自己,力求使每一個消費者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面對疫情,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始終在綠色健康食品道路上前行,用「良心」和責任擔當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任和政府的認可。
■ 一粒米,一份良心
做大米就是做良心。
今年已經82歲的尤成林是飛龍米業的創始人和堅守者。1960年中專畢業後就進入市中區沱江鄉人民公社上班,1964年調入凌家糧站工作,從此開始了糧食行業奮鬥人生,至今已有56年。他說:「糧食對人民群眾的生活至關重要,讓老百姓吃上放心大米始終都是企業的初心。」
成立於1999年3月的飛龍米業,迄今已經走過21個春秋,目前是內江設備先進、管理規範的現代化糧食加工企業,是省級、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優秀龍頭企業,具有日處理稻穀250噸的生產能力。首批獲得「全國放心糧油示範加工企業」「四川省著名商標」「四川名牌產品」「四川省質量信用AAA級企業」「四川省軍糧定點加工企業」等稱號。2018年又被評為「內江市優秀民營企業」和「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示範企業」,先後獲得各種榮譽獎牌54塊。
飛龍米業堅持走「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道路。實現「產業發展、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的雙贏,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樣板。
■ 一粒米,一個故事
「我人生發展的每一步都感受到了國家政策改革春風的沐浴。」尤成林告訴記者,上世紀六十年代,他進入凌家糧站,從此與糧食結下不解之緣。1983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尤成林下海經商,並「大膽」地從沱江信用社貸款300元,做起了糧食代購代銷的買賣。
轉眼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四川內江國家糧食儲備庫於1999年3月成立了內江市飛龍米業大米加工廠。由於設備陳舊、技術落後,加工廠很快出現了虧損,經營難以為繼。
設備少、規模小、技術落後是當時市場上大米生產企業的普遍狀況,生產的大米不僅質量差,還不能滿足群眾需求。瞄準這一機遇,2002年,尤成林挺身而出,接過了飛龍米業米廠,在市中區永安信用社貸款50萬元,更新設備、提升技術,一年後實現了企業效益扭虧為盈。
「沒有國家的好政策,就沒有飛龍米業的今天。」尤成林這樣說道。
■ 一粒米,一個誠信
誠信塑品牌,質量出名牌。
回首這一路,尤成林說,從一個小米廠發展成如今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現代化糧食加工企業,「誠信」是發展的基石。
2004年,飛龍米業通過東興區政府擔保,從內江市中區沱江信用社貸款150萬元,對廠房設備進行技術改造,迅速擴大企業產能,大米加工能力從剛成立初的日產量30噸發展到如今的日產量150噸,不僅是量的提升,更是質的飛躍。
同時,有內江農商銀行作為飛龍米業融資的堅強後盾,使飛龍米業積極參與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和「訂單」農業,大力推進「內飛」品牌建設及精準營銷工作有了資金保障。2019年,飛龍米業在全市籤訂優質稻「訂單」228470畝,訂單收購28570噸,帶動農戶95700戶,實際收購13900噸,履約率達48.6%。
其中,配合東興區政府發展川優6203優質水稻6萬畝,收購數量1850噸,每噸3000元,收購價高於普通雜交水稻的30%以上。在訂單收購工作中,飛龍米業始終堅持優質優價,不打白條、敞開收購,保證訂單農戶增產增值,每畝增收200元以上,受到當地農戶及政府的好評,被內江市委、市政府評為「兩個帶動」先進單位。
如今,飛龍米業生產的「內飛」牌系列大米,在內江市內外有368個銷售網點,產品暢銷自貢、宜賓、涼山等市(州),遠銷至廣州、貴州、雲南等省。
■ 一粒米,一個品牌
品牌消費時代的到來,催生高端大米行業。
走進飛龍米業生產車間,全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米生產線令人讚嘆。一旁的實驗室內,各種精密的檢測儀器更是將大米的好壞查了個清清楚楚。
與大米打交道已有50多年的尤成林,雖然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一粒米是好是壞他一看便知,但他更相信科學。一直以來,飛龍米業都堅持用科學數據說話,絕不讓劣質米混入包裝袋。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
為適應品牌建設號召,公司大力提升「內飛」大米市場佔比,積極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投入東興區「中國好糧油」四川行動計劃項目,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著力打造「中國好糧油,東興好大米」,大力提升「內飛」大米的品質、形象,努力實現讓老百姓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
據尤成林介紹,為順利推進品牌建設,企業從優種優植、升級改造、人才培養、精準營銷等方面下功夫。
優糧優植,奠定基石。充分把握「中國好糧油」四川行動示範縣項目,企業配合政府鼓勵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稻魚」「稻蛙」等多種方式種植川香優6203水稻。種植過程中,嚴禁施化肥、農藥,實現優質生態的種植模式。凡屬生態種植的川香優6203稻穀,公司實行優質優價收購,分品種,專項儲存,分類加工。
升級改造,提升品質。2017年,飛龍米業被列為東興區「中國好糧油」四川行動示範縣實施企業,積極推進(精米、糙米、胚芽米生產線)設備更新及智能化升級改造,完善全自動包裝機組和碼垛機器人智能化包裝車間,大米生產線完成了一流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自動化程度達99%以上;新開發了糙米、胚芽米生產線,成功開發了糙米、胚芽米等優質新品種;包裝升級、庫房低溫改造,使大米保質保鮮,在內江市各城區選建優糧優銷營銷專櫃47個,展示了公司生產的各類高檔大米,2019年銷售量比上年增加35%以上。堅持原料收購單車檢驗和產品每班檢測,確保「中國好糧油」產品質量。
人才培養,激發動能。缺人才一直是飛龍米業的短板。近年來,公司與四川彼岸億和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合作,根據企業發展實際,對幹部及員工進行培訓和定向服務,使公司幹部及員工能夠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和企業發展實際。2018年,飛龍米業被評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示範企業」。
線上線下,精準營銷。請深圳市勝格企業形象策劃有限公司對企業文化、企業形象、經營環境、品牌規劃等進行包裝設計,為品牌打造擴展外延,同時打造和發展營銷團隊,通過線上線下進行雙軌營銷,不斷提升企業辨識度。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已經82歲的尤成林,如今依然堅持奮戰在企業的第一線。他說,當初創建飛龍米業,是為了解決職工的生存問題,後來是為了讓更多群眾吃上放心大米,帶動更多農戶脫貧致富。現在是讓消費者「吃得好、吃得健康」,「我有幸趕上了這個時代,我也希望能發揮餘熱為社會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