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
誦讀經典家風家訓,是「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中國航空城閻良微信公眾號推出「經典家風家訓·雲誦讀」欄目,由閻良區紀委組織邀請全區社會各界人士代表,以中共陝西省紀委宣傳部彙編、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經典家訓品讀》為主要誦讀內容,傳播以德治家、以學興家、文明立家好傳統,讓良好家風促黨風帶民風,讓崇廉尚德蔚然成風,歡迎關注。
今日主播:趙潔
《儉能生廉,廉能樹德》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好家風篇目是《儉能生廉,廉能樹德》,選自《經典家訓品讀》,此書由陝西省紀委宣傳部主編、方正出版社出版。
清·李伯元《南亭筆記》中有這樣一則:「必廉乃能勤,必儉乃能廉」。意思是說「勤儉能讓人生出廉潔,只有廉潔才能成事」。
原文
《南亭筆記》中記載了晚清大臣閻敬銘勤儉廉潔的故事。閻敬銘(1817—1892),字丹初,陝西朝邑趙渡鎮(今陝西省大荔縣朝邑鎮)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閻敬銘崇尚簡樸,主張去奢崇儉,為政清廉,無論是生活還是公務,都秉持著勤儉、廉潔的態度,一生「 質樸,以廉潔自矯厲」。
閻敬銘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穿衣吃食,乃至車馬住宿都十分節儉。他為官多年,常年穿布袍,不管周圍人如何評論,他毫不在乎。出門在外,人們竟不知他是朝廷大員。閻敬銘衣著儉樸,其實是為了提醒自己時刻牢記百姓疾苦。山西賑災他只穿一身粗布前往,調任戶部尚書,布服敝車,悄悄進京。
閻敬銘不僅穿著儉樸,所吃飯菜也極其簡單。即便是請客,也毫不鋪張。一次,新任學政上任,閻敬銘設家宴招待,所設皆為粗劣的飯菜,中間一碟為幹燒餅。閻敬銘拿起餅來,掰開就吃,若有餘味。那位新學政卻咽不下去,「終席不下一箸」,在閻敬銘的再三邀請下,勉強吃下半碗白飯。
閻敬銘為人清廉低調,然而在工作上卻雷厲風行。戶部受賄成風,許多戶部官員都清楚其中的勾當,但是大家都選擇了隱瞞。等到閻敬銘到來之後,見閻敬銘絲毫不手軟,一幹官員這才打消顧慮,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說了出來,這才使得戶部的改革順利進行。
閻敬銘的勤儉,不僅僅是對自己和家人,對待國政也是如此。作為戶部尚書,也就是財政大臣,閻敬銘一直堅持開源節流、量入為出,甚至為了給朝廷省錢而頂撞慈禧太后,並因此被免職。
「必廉乃能勤,必儉乃能廉」這句家訓是閻敬銘一生的真實寫照,包含著閻敬銘不怕吃虧、甘於儉樸的人生態度,包含著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為功名利祿所困的曠達情懷,既是閻敬銘一生治學、為官、做人的深刻體會,也蘊含著其對子孫後代的諄諄教誨。一個多世紀以來,閻氏子孫堅持和傳承這些家訓,勤奮努力、不怕吃苦、不斤斤計較,在各自崗位、各自領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儉能生廉,廉能樹德。縱觀歷史,當官不儉,禍患無窮。對為官者來講,保持節儉的品德於立德修身至關重要。每個黨員幹部都應當把清正廉潔作為基本操守,保持節儉之美德,恪守清廉之正氣。
今天的誦讀到此結束,「嚴規良訓,家風潤廉」,讓我們一起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
編輯:弦月|審核:禾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