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今年快過年了,茅臺的價格又迎來了大漲,一瓶飛天茅臺最多能賣到3000多。
但開餐館的李師傅卻高興不起來。
"來這裡喝白酒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看都不看的,更不用說喝茅臺了,賣不出去沒錢掙的"。
茅臺遇冷的原因在於年輕人。
隨著年輕人的消費升級,曾經的白酒霸主茅臺逐漸的隱隱有了危機,而一些江湖小酒已經悄悄崛起,隱隱成為茅臺的對手。
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內心OS:我們難道不配做茅臺的對手嗎?
而實際上,五糧液等酒企業早就不是茅臺的對手了。
兩年就迅速崛起的江湖小酒江小白、梁大俠有何底氣叫板茅臺?
隱憂不斷的茅臺如何擺脫"老狠辣"的標籤?
未來的白酒賽道,茅臺還能繼續狂飆多久?
且聽本文分解。
茅臺的對手為何不是五糧液?
五糧液原本是白酒的霸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茅臺窮的連工資都發不起的時候,五糧液就已經是高檔酒的代表了。
在那個時候,五糧液就是地位的象徵。
茅臺雖然在建國初期就有兌換外匯的使命,即一噸茅臺可以兌換40噸鋼材,但畢竟加工能力落後,產能有限,所以經營並不佔優勢。
1978年,茅臺的產量才突破1千噸,也就是在這一年茅臺才開始盈利。
在之後的20年中,茅臺對五糧液奮起直追,但財力豐厚的五糧液始終壓過一頭。
轉機在千禧年之後,茅臺上市,茅臺有了更多的資金可以投入生產,並且茅臺使了個"心眼",選擇去申請"國酒茅臺"的商標。
並且在之後一直堅持申請這個商標,直到2018年,即使最後也沒成功,但是潛移默化的已經影響了大眾的固有認知,即茅臺就是國酒。
同時期的五糧液實際上如日中天,供不應求,但五糧液又想打開銷量,於是就想到了貼牌生產,於是乎"金六福"、"五糧春"、"瀏陽河"等一系列品牌就從五糧液中分化出來。
最多的時候,貼牌品牌有上千個,這樣做的結果是短時間內能獲得收入以及規模的增長,但是貼牌會衝擊中高檔市場,稀釋主品牌的價值,傷及母體。
一個地位的象徵跌下品牌神壇變成大眾消耗品,五糧液的品牌價值就此走向平庸。
另一方面,茅臺和五糧液的品牌擴張模式不一樣。
同樣是品牌擴張,茅臺的步伐偏向於穩健,總共也就十幾個,並且所有子品牌都會帶上茅臺,這樣品牌的聚合度就會隨之上去。
所以,到了2004年,五糧液就賣不過茅臺了,這一年五糧液收入62億,茅臺收入30億。但是茅臺的利潤已經開始反超了。
在此之後,兩者利潤的差距越來越大,終於在2013年,茅臺拿下來營收利潤雙第一。
從那時起,五糧液就不再是茅臺的對手了。
在利潤超過五糧液的十幾年,茅臺一騎絕塵,遙遙領先五糧液,並成為A股回報率最高的股票,投資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352%。
但茅臺的第一寶座,迎來了新的競爭對手。
年輕小酒不講武德:拳打茅臺老同志
茅臺的第一寶座已經坐的太久了,是時候來一些新面孔了。
提到茅臺,大多數人看到價格就已經望而卻步了,其次,較為"復古"包裝也仿佛帶著"土"的標籤,根本難以吸收年輕人的目光。
更不必說白酒的使用場合,往往是與前輩、宴席等較為隆重的場合,這往往就給茅臺的出圈帶來了阻礙,
以至於大家對茅臺的定位,那就是----隆重。
一旦某個品牌和某個具體的場景相對等,那要想拓寬用戶群可就難了,類比"空調"之于格力。
當然,口感也是一方面,白酒辛辣刺激,年輕人往往接不了招。
這就給了許多專注年輕人的品牌以機會,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江小白、梁大俠。
2012年,江小白打著青春小酒的名號橫空出世,創辦第一年就實現了營收5000萬,並且在2017年銷售額突破了十億。
在白酒行業,其實一直有新出現的品牌,不過大多打不開渠道商的壁壘,一般三到五年就會消失殆盡,而今年已經是江小白走過的第7個年頭,依舊保持著每年100%的增長。
專注於營銷和線上渠道的江小白,有別於茅臺的經銷線下打法,在各大社交平臺進行廣告轟炸,請了許多知名大V為之站臺,並且善於借勢營銷,在父親節、青年節都拍攝了相當多的宣傳片和廣告。
打開線下的方法就更為"狡猾"了,去各大飯店餐廳贈送收款碼、海報物料等,商家變相成了江小白的廣告位。
利用線上營銷和線下輔助,江小白硬生生的在白酒市場中拽下來一塊肉。
2020年,疫情影響的募資難困境之下,江小白依然拿到了華興資本的C輪融資,可見資本依舊看好這個"年輕人"。
另一實力新選手則是黑馬"梁大俠",成長速度更快,兩年就估值5個億,而同樣的路瀘州老窖走了24年。
梁大俠的創始人傅治綱是湖南衡陽人,從小就喜歡在放牛的時候看武俠小說。2005年的傅治綱畢業以後進入"金六福"酒業工作,並在這裡幹了12年。
沉浮12年,傅治綱發現白酒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在迅速減弱,並且被洋酒、調製酒、啤酒給分流。
2017年,25歲的傅治綱辭去百萬年薪,創辦"梁大俠",因為在白酒行業深耕多年,傅治綱積攢了許多經驗。
傅治綱先是聯合老字號永豐燒坊,又搬出了中國評酒大師高連華、貢獻文夫婦為之站臺,開創"柔和高粱酒"。
與江小白的廣告營銷不同,梁大俠更擅長產品營銷,即在包裝和禮盒上做文章,至於酒做的怎麼樣,尚不得知,包裝那一定是要"匠心"。
梁大俠的酒更像是一種網紅打法,主要面向喜歡精美包裝和分享打卡的女性用戶。
所以,梁大俠專注於在某音、某書上進行廣告投放和植入軟廣,讓網紅為之帶貨,同時還加碼影視劇植入,前後植入超過10部影視劇,近20部電影。
就這?
就能與茅臺一戰了嗎?
不可否認的是,茅臺的經銷商體系正在出現裂痕,從近一年茅臺不斷加碼線上直銷渠道的做法來看,茅臺正在逐漸"拋棄"曾經並肩作戰的經銷商。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一年中,茅臺已經入駐了天貓、蘇寧、京東、小米有品、華潤、家樂福、永輝渠道,更有盒馬、大潤發等新零售勢力持續加入。
與線上渠道的擴張相對應的是,茅臺的線下經銷商正在不斷收縮。此前茅臺的經銷商數量接近三千家,在2020前三季度,貴州茅臺國內經銷商總數僅剩2049家。
"未來只會更少",一位已經退出的經銷商說到。
茅臺現在依舊處在擴張之中,收縮線下渠道經銷商進軍線上渠道能穩固茅臺集團的議價能力,提高毛利率,也便於快遞的調整產品策略,例如線上營銷活動等。
就目前來看,茅臺相當於600個江小白,4800個梁大俠。
新興勢力當下在茅臺面前,實在不值得一提,當然股價不能與產品質量硬性關聯。
不過,這種差距意味著對江小白、梁大俠這樣的企業來說,茅臺可以輕而易舉的進行復刻和"侵吞",依靠強大的體量和規模迅速進入"江湖小酒"的賽道進行競爭。
不過從當前來看,茅臺並無意進軍青春酒市場,女性用戶和年輕人並不是茅臺考慮的受眾。
但市場變化瞬息萬變,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江小白等新興品牌真能與茅臺大戰一場一說不定。
茅臺在和五糧液大戰時,就已經不是具體的產品了。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論喝不喝酒,都不會拒絕茅臺。
畢竟,誰會和"理財"產品過不去。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蹲在各大平臺去"搶"茅臺,搶來的茅臺,轉手就能加價近一千再次賣出。
對於茅臺好不好喝,年輕人愛不愛喝,誰是它的對手,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有茅臺將產品做成了理財。
僅憑這一點,就近乎無敵。
那麼問題來了,你買(搶)到茅臺了嗎?
參考資料
燃財經:人人都想搶茅臺
遠川投資評論:誰在拋棄茅臺?
劉宇豪:江小白沒有中年危機
小北讀財經:五糧液是如何被茅臺打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