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間,地底呼聲轉劇,兩人當即止步,側耳傾聽。胡斐一辨聲音,說道:「他們找到了寶藏所在,正在地下廝殺爭奪。」他從父親遺書之中得知寶藏地點,曾進入數次,取出父母當年封存的文字。胡斐所料絲毫不錯,那地底山洞之中,天龍門、飲馬川山寨、平通鏢局諸路人馬,為了爭奪寶物,正自殺成一團。---選自金庸新修版《雪山飛狐》
在雪山地宮之中,江湖人士悉數到齊,他們找到了闖王的寶藏所在,面對金銀珠寶,他們開始瘋狂爭搶,互相殘殺,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而胡斐帶著苗若蘭悄然離開地宮,並且封住了洞口。
雪山之巔,胡斐與金面佛苗人鳳,正面決戰,胡家刀對戰苗家劍,高手決鬥,故事進入高潮,胡苗兩家百年恩仇定要做個了斷。
雪山飛狐劇照
關於胡苗範田四家的百年恩仇及闖王寶藏,點擊下面我的前期文章連結:
雪山飛狐丨四家百年恩仇,冤冤相報,源於李自成兵敗及神秘寶藏
胡斐與苗人鳳為何要進行比武決鬥?
苗人鳳與苗若蘭
1.前情回顧 : 要從玉筆山莊的誤會說起。
在玉筆山莊,莊主杜希孟聯合範興汗等其他江湖宵小,引誘金面佛苗人鳳前往,之後趁其不備將苗人鳳擒獲。危急時刻,胡斐偶然中救下苗人鳳。可以說胡斐對苗人鳳有救命之恩。
為什麼苗人鳳要殺胡斐呢?因為苗人鳳誤會了胡斐輕薄苗若蘭,且壞了苗若蘭的名節。
當時胡斐潛伏在玉筆山莊,闖入內室,偶然間遇到了在羅帳中的苗若蘭,此時苗若蘭被點了穴道,赤身躺在在被窩中,而胡斐竟然無意間進了被窩,與苗若蘭同床共被,於是,胡斐與苗若蘭有了肌膚之親。
2.苗人鳳與胡斐苗若蘭再次相遇,苗人鳳怒氣未消,決定與胡斐刀劍相見,一決高下。
苗人鳳獲救,誤以為胡斐與苗若蘭做了見不得人的事情,而苗人鳳性格暴躁,認為胡斐壞了苗若蘭的名節,不由分說,就要追殺胡斐。
在古代,女人的名節最重要,尤其是大戶人家。苗人鳳看到因為胡斐,自己女兒的名節被毀,憤恨不已。豈能善罷甘休?
再次相遇,脾氣暴躁、直來直去的苗人鳳立馬要找胡斐決鬥問責。
3.胡斐為何不解釋誤會?為何願意與苗人鳳進行生死決鬥?
黃日華版胡一刀劇照
胡斐已經知道苗人鳳就是自己的殺父仇人。當年胡斐的父親胡一刀與苗人鳳比武,被苗人鳳打傷,之後離奇死亡。此家仇與苗人鳳脫不了干係。
正所謂,有仇不報非君子,胡斐身負百年血海深仇,怎能不報仇?
他歷經辛苦練就的胡家刀法,目的就是為父母報仇。
既然苗人鳳對胡斐誤會已經憤恨至極,他不給解釋機會,解釋也沒有什麼用。
既然苗人鳳是自己的殺父仇人,胡斐早晚就要報仇的,此時與苗人鳳一決高下,為父報仇,似乎也是別無選擇的選擇。
此人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我胡斐是少年英雄,我也想看看到底誰更厲害。
4.胡斐那一刀足可以殺死苗人鳳,但是他猶豫了,矛盾了,無從選擇!
胡斐劇照
胡斐習得胡家刀法,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刀法純熟,已經超過此時中年時期的苗人鳳,再加上年輕力壯,所以,胡斐與苗人鳳之戰,胡斐佔了上風。
高手過招,終極之戰,胡斐以胡家刀法略勝苗人鳳,小說中寫道:
苗人鳳這一招「提撩劍白鶴舒翅」只出得半招,全身已為胡斐樹刀罩住。他此時再無疑心,知道眼前此人必與胡一刀有極深淵源,嘆道:「報應,報應!」閉目待斃。胡斐舉起樹刀,一招就能將他劈下巖去,但想起曾答應過苗若蘭,決不能傷她父親。-選自金庸《雪山飛狐》
胡斐如果果斷劈下這一刀,正中對手的要害,足以克敵制勝。
胡斐的內心波濤洶湧,異常矛盾,如何選擇,是艱難的選擇:
這人曾害死自己父母,叫自己一生孤苦,可是他豪氣幹雲,是個大大的英雄豪傑,又是自己意中人的生父,按理這一刀不該劈將下去;但若不劈,自己決無活命之望,自己甫當壯年,豈肯便死?倘若殺了他吧,回頭怎能有臉去見苗若蘭?要是終生避開她不再相見,這一生活在世上,心中痛楚難當,生不如死。
胡斐與苗若蘭
胡斐的內心世界做著艱難的思想鬥爭:
不劈下去,自己就會被苗人鳳殺死,難道自己就這樣白白斷送了生命嗎?
不劈下去,自己的血海深仇就無法報仇;
劈下去,自己的大仇立馬可以報仇;
劈下去,意味著自己殺死了俠義之士,於心不忍;
劈下去,意味著殺了自己未來的嶽父?
劈下去,意味著若蘭與自己將反目成仇,無顏再見,甚至冤冤相報何時了?
劈下去,意味著自己愛情夢想的破滅......
劈與不劈,實在萬難選擇!
黃日華版胡一刀
5.有人建議金庸,把小說的結局寫個清楚肯定的結局,金庸拒絕了。金庸這樣設置結尾懸念,大有深意。
有讀者朋友建議金庸將《雪山飛狐》結尾的胡斐的那一刀到底劈下沒有,修改一下,說出肯定的結果,金庸先生對此拒絕了這個要求。
小說最後寫道:
她(苗若蘭)站在雪地之中,月光之下,心中柔情萬種,不禁痴了。
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歸來和她相會,他這一刀到底劈下去還是不劈?
金庸這樣安排《雪山飛狐》的結局,小說在此決鬥的關鍵時刻,戛然而止,設置懸念,給讀者留下無限想像空間。
金庸對此說明如下:
這部小說於一九五九年發表,十多年來,曾有好幾位朋友和許多不相識的讀者希望我寫個肯定的結尾。仔細想過之後,覺得還是保留原狀的好,讓讀者們多一些想像的餘地。有餘不盡和適當的含蓄,也是一種趣味。在我自己心中,曾想過七八種不同的結局,有時想想各種不同結局,那也是一項享受。胡斐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種抉擇,而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個性,憑著各人對人性和這個世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抉擇。
不說明到底那一刀劈下去沒有,是一種朦朧的美,目的是讓讀者自己構想多種結局。讀者得出自己滿意的答案。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智慧。
6.對於這胡斐一刀到底劈下沒有,胡斐與苗若蘭的結局,可以大膽合理想像
胡斐與苗若蘭
我們可以想像,胡斐放過了苗人鳳,苗人鳳也沒有對胡斐致命反擊,二人英雄惜英雄,和平罷鬥;
同時化解了與苗若蘭的誤會,冰釋前嫌;
一笑泯恩仇,胡苗兩家百年世仇,終於化幹戈為玉帛,實在是一大幸事;
有情人終成眷屬,胡斐與苗若蘭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備註:《飛狐外傳》與《雪山飛狐》是相互獨立的故事,小說《飛狐外傳》是《雪山飛狐》之後的作品,屬於前傳作品。
堅持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抄襲。
沐十裡春風,品武俠經典,再現江湖情。我是十裡春風俠客行,持續更新中。
往期文章推薦
天龍八部中帶頭大哥究竟是誰?他為何不主動承認罪行?
深度解讀倚天屠龍記:黃衫女子身份之謎,神秘莫測,力挽狂瀾
深度解讀射鵰英雄傳:愛國憤青,離經叛道,黃老邪到底有多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