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現在梁孟松博士與蔣尚義博士的中芯國際內訌事件,其實兩人的境遇還類似於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與中國晶片教父張汝京,都有一種一山不容二虎的態勢。不同的地方在於,張忠謀曾一心把張汝京逼入絕境,而梁孟松只是為了自己該有的尊重,我們來了解一段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先生的不甘歷程。
中國晶片教父與臺積電晶片教父的歷程:相似的人生軌跡
張汝京與張忠謀的歷史軌跡非常類似,兩個人都是因為一些歷史問題從大陸移居臺灣,青年時期在臺灣取得斐然的成績,壯年時期奮鬥在美國的德州儀器。
他們回國以後都致力於中國半導體事業的發展,兩人都是半導體領域的泰鬥人物,一個創辦了世界第一的臺積電,一個創辦了世界第三的世大。
不同的是後者更像商業總裁,前者更像愛國志士,同樣的路卻開出了不同的花,還有一點不同在於,張汝京要比張忠謀年輕10歲以上,有更多的潛力。
德州儀器:年齡相差10歲的兩個人,人生軌跡出現交集
張汝京結束了在美國的學業生涯以後,來到了美國的德州儀器工作,德州儀器在世界範圍內是能排進全球TOP10的存在,德州儀器讓兩個年齡相差了10歲的人出現了交集。
張忠謀已經是德州儀器的副總裁,這個職位的概念很強大,當時能在美國的企業總部坐上副總裁的位置,全天下那麼多華人,只有張忠謀一個人做得到。
張忠謀憑藉一身過硬本領帶領德州儀器,一次又一次突破,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不過坐上的卻是副總裁而不是工程總監之類的,足以見得他的商業天賦也不在話下。
10年後張汝京與張忠謀在臺灣相遇:再見已是商場敵人
1958年進入德州儀器後,1985年張忠謀回到了臺灣,1987年創辦了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此後十年迅速拿下了全球70%左右的市場。
張汝京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幫助德州儀器在世界範圍內建造了許多晶圓廠,並且在核心技術領域繼續突破,進一步鞏固了德州儀器搖搖欲墜的世界第一的位置。
張忠謀與張汝京有10年左右共事的經歷,他深深知道張汝京有怎樣的實力,就單論技術而言,絲毫不亞於自己,可是張汝京還是回到了臺灣創業。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張汝京的信念很簡單,他要振興祖國的半導體行業,他在德州儀器的時候就深感祖國半導體事業多麼糟糕,幾乎為0,無人問津。
在臺灣創立的世大,3年的時間就來到了全球第三的位置,這速度比臺積電要快很多,並且做的是和臺積電一樣的生意,一山不容二虎,兩虎相爭,必有一死,張汝京從此難逃張忠謀的控制。
張忠謀狀告8年,張汝京被毀
張汝京不懂商場規矩,在德州儀器的時候真的就是一個工程師,張忠謀老謀深算,來了一招釜底抽薪,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世大的老闆,張汝京含恨回到大陸開始第二次創業。
2000年,世界半導體領域已經發展了半個世紀之久,大陸依舊沒有起色,中芯國際在上海應運而生,打響了我國半導體領域的第一槍。
依靠先進的技術,中芯國際一度威脅到臺積電世界第一的位置,張忠謀再下殺手鐧,利用關係在美國狀告張汝京洩密,8年狀告毀了張汝京先生的滿腔熱血。
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赤子之心無處揮灑
8年狀告出現了兩個轉折點,第一轉折點是狀告的第5年張汝京向臺積電支付了1.75億美元專利費,中芯國際物質資料嚴重受損;
第二次轉折點是在狀告第8年,張汝京被判撤離離開中芯國際,且3年以內不得從事半導體行業,至此,中國半導體之父,再難有所作為。
他前後創辦了兩家晶片公司,不過再難有一家能像中芯國際這樣,扛住祖國晶片製造的大旗。
張汝京:單純的科研工作者
張汝京從未把公司營利看作一回事兒,他一心只想提高祖國的半導體實力,攻克尖端科技技術,在世大的時候是這樣,在中芯國際也是這樣,後來的創業也是這樣。
這麼純粹的一個人,依然不能逃脫臺積電的資本遊戲,我們也沒有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將他保護起來。
有人說,以張汝京的實力,完全可以去三星,藉助三星的力量幹翻臺積電,只是70高齡的他,20年來,他一直植根於祖國的晶片製造事業,從未放棄。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