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朗讀者:願早日通過讀書發現內在力量,綻放美麗生命之花

2020-12-11 生活裁剪師

早上起床後習慣性地打開今日頭條,

一條悟空問答跳了出來,題目是「單身的年輕女孩在休閒時光適合讀什麼書才好?」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也許是受疫情停工或是在家辦公大環境的影響,很多人悶在家裡多少都有些無所適從,願意通過讀書來度過這段被動的休閒時光,在我看來,終歸是個很好的開始,至少說明你暫時脫離了劇迷遊戲迷的行列想要加入到書迷的隊伍中了,作為書迷中的一員表示熱烈歡迎!

不過,我卻不想把我自己整理過的書單一股腦地傾倒給你,那在我看來那沒有意義。

姑娘,我只想問一句,為什麼要給自己貼上獨特的標籤呢?

「年輕」 「單身」

董卿《朗讀者》

董卿在《朗讀者》裡曾經說過,「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我覺得讀書亦然。

不論是單身獨身還是有伴已婚,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性別男女,總有些好書是經過了時間檢驗的,對於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拿來重讀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就像董卿下面說的,「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

今天我們將朗讀的概念換成讀書又何嘗不是對文字和生命的另一種體現和延伸呢。

01 讀書:因共鳴而產生的力量

有的人說,挑自己喜歡的書看就好了何必糾結。這麼說似乎也沒錯,我們喜歡讀什麼書,無非是因為我們讀這些書的時候能夠引起共鳴,所謂情之所至潸然淚下也許就是最好的詮釋。

我們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的時候會淚溼眼眶,難道僅僅是因為朱先生的父親所表現出來的父愛而感動嗎?是否同時會想起,在某個時刻,自己的父親也曾用他們笨拙的方式表達過對我們的愛和呵護,因而觸動了心裡最柔軟的地方,正因為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感同身受,那再讀《背影》,你是否會因為單身抑或是年紀尚輕而沒有任何觸動呢?

我想不會,而這就是好文字的魅力所在了,它不會因為時間差異或是讀者不同而褪去顏色,當你讀著那段短短文字,眼前浮現自己的父親,慢慢他們的身影悄悄重合,而你再次面對父親時也許會轉換一種心境。

我工作在異地,此刻再讀的時候便想著給爸爸打個電話,哪怕只是說幾句家常,爸爸在那頭也許依然會催促著我快點掛斷電話,可我知道這一天他會因為女兒在遠方的惦記而有一個好心情,而這種好心情又會帶來不同形式的表現,產生一系列的好影響。

那我們把所讀的文字轉換成內在的情感並把它傳達出去,而這股久久不去的醞釀在胸腔中的溫情也會在無形中慢慢改造我們自己,積攢起一股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在你需要的某一天從身體內噴薄而出,支撐著你走過黑暗跨越低谷甚至鼓勵著你去攀登人生的巔峰。

我把上面文字讀給身邊的人聽,他們說,你也太誇張了吧,上學時候讀的文字早就忘光了,哪裡就有那麼大的能量了。

可親愛的朋友,我想告訴你的是,讀書而且要讀好書,除了學習新的知識接觸新的領域外,又何嘗不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種探索,就像讀武俠和玄幻小說一般,裡面有很多對「身體寶藏」和「身體內在力量」的表述,那是個無窮的值得每個人探索的世界,就拿我們人類的大腦和心理來說,又有誰敢說已經研究透徹了呢?

02 讀書:因篤信而產生的作用

也許很多自詡只讀中外名著的人對於這些小說是不屑的,也一度有人評價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難登大雅之堂」。

可是通俗文學有它本身的魅力,當我們在現實世界或是主流文學中無法找到對內心世界的完美映照,還有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世俗世界格格不入甚至無處容身,訴之於口又容易被人誤解傷害的時候,這些小說的出現恰恰給了這些作者和讀者一片新的天空,對於整個世界和社會來說它只是一粒塵埃,但塵埃中又何嘗沒有開出美麗的花呢。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剛剛看完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興致衝衝地拉著朋友大講特講你要做一個行俠仗義行走天下的大俠的時候,朋友們都只是會心一笑,「背地裡偷偷看武俠小說了吧」,可沒有人會因此歧視你,而如果是父母老師聽到了,他們多半卻會批評你「不務正業」然後毫不猶豫地扼殺你的任何「不良企圖」。

我身邊就有一個實際的例子,高中時的一位男同學,他特別著迷武俠小說,甚至在高三快高考的時候還沒有放棄和老師周旋鬥爭,偏偏他是老師眼中的重點大學種子選手,一心勸說他報考XX大學的財經專業或是XX大學的法律專業,該同學無論老師說什麼都是「好好好」,私下裡依然我行我素,跟我們說他這招叫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每每令我們哭笑不得。後來他真的去讀了漢語言專業,學校依然很不錯,畢業後他也如願地進入了一家報社做了一名經常出差探訪各類新聞事件的記者,有時也會遇到危險,每次同學聚會他都是老師點名批評的反面典型,連師弟師妹們看到他都是一副似笑非笑的樣子。

幾年不見,他依然奔走在一線,聚會的時候大家都調侃他,「大俠變記者,沒變帥倒是像包公了啊?」

而他卻洒然一笑,我依然對他說的那段話記憶猶新,「你們以為我想當大俠是為了舞刀弄槍劫富濟貧嗎?不,我喜歡讀武俠小說嚮往的是那種無所畏懼敢和惡勢力作鬥爭的精神,也許那不是作者本意,可我就這麼一廂情願地篤信了這麼多年,每次遇到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就去讀一讀,不拘於哪一本,只是為了提醒自己當初所立的志,這些年所追的夢,是不是很傻?可我真想這樣做一輩子傻子。」

後來大家嘻嘻哈哈再也沒有討論過這個話題,就是那次我知道了他是個有內在大力量的人,哪怕他上學時所表現出來的才能泯滅與眾又如何呢?他已經有了另一片天空,而他在那片天空下做著他最想做的事情,滿足而驕傲。

有的時候一些習以為常的「標籤」可能就在無形中化為束縛的鎖鏈限制著我們的選擇範圍,大家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儘可能平和地去看待每一部或經典或新興的文學作品,用自己心裡的那桿秤去衡量什麼是與內在的力量相吸引的,如果無波無瀾把它當做消遣就好,而如果心生異動,請不要忽視或壓制,不妨找個獨處的時間好好讀一讀,也許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力量,令人受用無窮。

看到這裡,也許有的人會有疑問,既然讀書會產生諸如以上所描述的這樣那樣的力量,那如何辨別所要讀的書是否是一本好書呢?萬一看到的書帶來壞的影響怎麼辦?

我相信能夠耐心讀一篇文章到這裡的人不會沒有自己的一點判斷和想法,更不會對各種各樣的信息轟炸就照單全收,所以,沒有長篇大論,有的只是把自己常用的小技巧拿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有一個最簡單的標準可以拿來一用,那就是做讀書準備的時候不妨自問自答一番:

例如:

1.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電影《卡薩布蘭卡》裡有過一句特別經典的話,「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所以,請不要學港劇機械地回答:「我想做一個好人」,而是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或是點明一個方向。

職業發展角度:

可以從職業發展角度出發,比如我想做一名法官,那可以讀法學相關的專業書籍或是一些案件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故事,抑或是為了激發法學興趣的斷案書籍,這個選擇範圍可大可小,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做出判斷。

個人塑造角度:

也可以從個人塑造角度出發,比如我喜歡「腹有詩書氣自華」,想做一個有氣質的人,現實中有很多因為讀書而氣質出眾的人,董卿,楊瀾,餘秋雨,還有從《中國詩詞大會》走出來的陳更,武亦姝等等,他們所推薦或所著的書就可以納入篩選的範圍了。

興趣愛好角度:

還可以單純從興趣愛好出發,和選影片類似,可以選擇和情感(愛情,親情,友情等)、哲學、心理、手工等等相關的,只要是真正喜歡又耐下心來搜尋的,又何愁找不到對應的好書?

除了以上的範例外還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定不同的標準,我想對於「好書」每個人的定義也都是不同的,就是四大名著也並非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只要心嚮往之而又能從中汲取所需的「養料」,可選擇的範圍將會變得無限大不是嗎?

2. 你今天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延伸,完全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今天讀書是為了什麼?就像最開始的那個問答,單純為了度過休閒時光?還是希望達到什麼目的或效果?

如果是前者,隨手一本雜誌或是故事匯也許就夠了,我建議可以稍稍增加一點儀式感,比如說找一個可以曬到太陽的角落,放一個靠枕,泡一杯清茶,抑或是來一點香薰,放一首舒緩的音樂,在這樣的氛圍裡慢慢進入書的天地裡,書中的人是你也是我,那又有什麼分別?自得其樂罷了。

如果是後者,那就請參考「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提議,加一點限制,明確一個方向,等回顧的時候相信你會有所斬獲的。

時間一直往前走,隨著閱歷增長慢慢沉澱下來的種種定會伴隨你一生,直到最後可以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米沃什的詩歌《禮物》中所寫的那樣,「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園,對於這個世界,我已一無所求。」

其實還有好多好多可以擴展的問題:你想花多長時間來通讀這本書?你打算精讀還是略讀?如果你很忙碌又該如何利用有限時間來讀書?……

請原諒我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如果可以不妨列一張自己的標準清單,請相信我,獨家個性定製遠比大眾標準選擇會更適合你自己。

所以,親愛的朋友,我想說了這麼多你應該明白為什麼我的文章裡沒有長篇的書單,對我來說,更想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一點點領悟,也願意多聽聽多看看大家的意見。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願我們都能在書的海洋裡發現屬於自己的力量,來一場生命美好的修行,大家共勉!

相關焦點

  • 高級優雅儀態培訓師王藝:女人需要舞臺承載生命之花的綻放
    歲月從不敗美人時間可以奪去容貌之美,卻無法帶走美到骨子裡的氣質。如果說女人30歲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那30歲之後就是自己塑造的。很多人選擇買昂貴的奢侈品、化妝品、衣服來裝扮外表,卻忽視了自己的內在形象。而真正能經得住時間考驗、價值百萬的一定是自身形象,其他的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 央視一姐攜《朗讀者》第三季颯氣回歸,試掀「全民閱讀」新浪潮
    《朗讀者》第三季改變以往模式,以"一個人,一段文"轉換為"讀天地人心",從單向傳播轉換為雙向互動,讓普通人的生活成為可供觀照的讀本,讓人人都可以成為朗讀者。
  • 朗讀者:凱特溫斯萊特主演,世界讀書日這部電影告訴你讀書的好處
    時代賦予讀書不同的意義,但事實上,讀書很大程度上是一件私事。因此要談論讀書之益,有必要回歸的個體和自我本身。這部由《鐵達尼號》女主角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電影《朗讀者》,講訴了一個少年和一位中年婦女因讀書而產生的羈絆,溫暖而引人深思。
  • 《朗讀者》第三季風格變了,不僅帶你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
    伴隨著董卿真誠、自信的微笑,《朗讀者》第三季在近日又向觀眾們張開熱情的雙臂,把喜歡閱讀的人又重新溫暖地抱起。《朗讀者》第三季改變以往模式,以"一個人,一段文"轉換為"讀天地人心",從單向傳播轉換為雙向互動,讓普通人的生活成為可供觀照的讀本,讓人人都可以成為朗讀者。
  • 《朗讀者》「一平方米」:於平凡中感受生命的偉力
    鄭小瑛老人的生命傳奇,叫做「綻放」。董卿與朗讀者程俊玲交談 節目組供圖74歲的程俊玲奶奶給遠在天堂的老伴讀了一封信,「親愛的老伴,你走了一年,我仿佛明白,生命中曾經有過許多燦爛,但終究,都需要用此刻的寂寞來償還。」奶奶讀著讀著,聲音逐漸哽咽,眼眶泛起淚水,觀察室裡的董卿,也跟著紅了眼。
  • 《綻放吧,百合》湖北開播 姚芊羽綻放生命力量
    6月20日,女性勵志成長大劇《綻放吧,百合》登陸湖北衛視長江劇場播出,該劇由姚芊羽、朱曉漁、李成儒、李鳳緒、李肖寧、林冶等知名演員領銜主演,講述性格倔強堅強的女知青百合的成長故事,她一生命運坎坷,但始終懷抱希望,戰勝一個個困難,最終從絕境中走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勵志向上的情感內核,綻放出堅如磐石的生命力量。
  • 李俐:讓再生醫學之花美麗綻放
    33年前,李俐在美寶集團創立之初心懷再生健康理念,不斷推進中醫藥精華的燒傷創瘍再生醫療技術,讓再生醫學之花綻放得更加美麗。  徐榮祥教授提出的原位再生概念為再生生命科學開闢了一個新的世界,也為美寶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打開了新天地。李俐介紹,30多年來,美寶企業的核心、為生命而戰的理想、聯合世界的方式都以科學為重,科學研究和技術是企業的根本,也是企業發展的靈魂。
  • 《朗讀者》"一平方米":於平凡中感受生命的偉力_中國國情_中國網
    在12月11日播出的《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中,北京001號朗讀者濮存昕輕輕推開朗讀亭的門,朗讀了巴金先生的《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這篇通訊中講到的戰士,戰爭之前有莊稼漢、放牛娃、印刷學徒,而戰爭中他們都有同一個名字:志願軍。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因為這三個字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 《朗讀者》完成全媒體新物種的「生長裂變」
    【引子】葉聖陶先生寫過這樣一則童話:有一粒神奇的種子,國王、商人、兵士都想培育它,但他們要麼圖虛榮,要麼為名利,先後費了好大的力氣,無一成功,最後是一位農民,該耕就耕,該鋤就鋤,該澆就澆——平和而自然地,讓種子開出了神奇的花。
  • 芯尼:心靈深處綻放的生命之花一 賞析陸萍詩集《玫瑰兀自綻放》
    他說:「……或者說不僅是詩,是生命!是生命的沉潛、升騰、瀕滅和復活!」屠老的話可謂精闢深刻、一言中的。詩人陸萍的詩歌所展現的就是既豔麗又堅韌的生命之花。她告訴人們生活中不僅有麗日春風,也有荊棘泥澤,甚至血與淚的流淌。陸萍是在勞動汗水的蒸騰中走上詩壇的。
  • 董卿攜《朗讀者II》現身濟南
    其實,《朗讀者》早已通過放置在全國各地的「朗讀亭」,讓更多人能夠親身參與到朗讀中。為了擴大《朗讀者》以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加強《朗讀者》與不同城市、不同地域的文化關聯,讓朗讀與閱讀的理念深入不同年齡層次的讀者,在第24個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朗讀城市」系列活動特意選擇山東濟南作為第一站。
  • 用1平方米和960萬平方公裡共振 《朗讀者》完成了一場全媒體新物種...
    ,讓種子開出了神奇的花。  自2017年起,在這個因朗讀而聚集的舞臺上,有超過130位朗讀者用130多種人生匯聚成培育「種子」的養分,讓它一路發芽、拔幹、抽枝,長出美麗的花兒,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循香而來。
  • 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區舉辦《朗讀者讀書匯宣講讀本》贈書儀式
    人民網北京7月1日電 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區朗讀者讀書匯於2018年成立,由和諧庭院成員、黨員志願者、讀書愛好者等共同組成,兩年多以來,朗讀者讀書匯堅持每兩周一次的讀書宣講活動。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全國,隆福寺社區將疫情防控和意識形態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轄區湧現出許多聯防聯控力量,共建單位積極配合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一批批在職黨員主動到疫情防控卡點值守,一批批愛心群眾為疫情防控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了黨群齊心協力、幹群同舟共濟的感人局面。
  • 「心•肝寶貝」救助計劃,持續三年在貧困地區綻放「生命之花」
    直到2017年,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生命之花」救助項目——「心•肝寶貝」計劃啟動,葛均波院士帶領團隊在中山醫院心導管室成功為琳丹進行心臟手術。而今琳丹恢復良好,長高了,也結實了。2015年,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陳灝珠院士提出深化基金宗旨,「生命之花」項目啟動,旨在支持西部地區以心血管科為主的醫學人才培養,改善西部地區相關醫療技術、設備及環境,幫助當地貧困家庭開展相關醫療救助等。2017年,該基金首個針對貧困家庭的救助項目「心•肝寶貝」計劃啟動,當年就成功救助雲南永平縣、昭通縣的患者到上海的中山醫院分別完成先心病治療手術、肝病治療手術。
  • 《朗讀者》第三季走進武漢 一平方米承載千萬人心底的聲音
    每個人都是生命的主角患病的老者朗讀《記憶的孩子》一人、一文、一話筒、一平方米,在這裡,每個人都是生命的主角。節目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的朗讀者中,除了方艙醫院備考學生、疫情期間出生「小石榴」的父母等特邀朗讀者外,更多的是自主報名的各行各業的人。
  • 青春分享|商丘市青聯舉辦「青言青語」朗讀者分享會
    青春商丘新時代 新形象 新作為「青言青語」朗讀者「青言青語」朗讀者是團省委、省青聯聯合發起的讀書分享活動,是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號召全民閱讀的文化類項目之一,通過線上線下讀書分享等方式,帶動更多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 【書香興和 · 我是朗讀者】第10期 | 小格:《你來看此花時》
    【書香興和 · 我是朗讀者】第10期 | 小格:《你來看此花時》 2020-12-17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常心不是讓生命枯萎,而是讓生命之花在平和中傲然綻放
    平常心不是讓生命枯萎,而是讓生命之花在平和中傲然綻放1:人生是一場沒有盡頭的修行,人生的大智慧就是修養出一份寬容;小的時候,容易把好感當喜歡,把喜歡當愛,把暫時當一輩子,這叫天真。這不是善良人的錯,也不是他們都傻,而是善良的人不懂得保護自己。6:觀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為何領先,學習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會投機取巧。優柔寡斷的人,即使做了決定,也不能貫徹到底。善意需要適當的行動表達。7: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掙錢,好好花錢。不為不值得的人生氣,不為不值得的事失眠。
  • 《金色索瑪花》即將美麗綻放
    《金色索瑪花》即將美麗綻放 2020-12-15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讓生命之花常開不敗
    首先看漫畫的左側,可見左邊的荷紮根在金錢中,葉枯、花敗、蓮衰;右邊的荷紮根在泥土中,葉綠、花盛、蓮擎。輔之以文字說明「生命之花唯有紮根泥土才能常開不敗」。(3)紮下根去,開出花來。(4)紮根才能讓生命之花常開不敗。例文:紮根老子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當生活的土壤不再豐饒,有的人將目光移開,尋找別處的舒適與安定;有的人則紮根當下,於潛移默化中改變自身境遇。在這人人都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的當下,二者之為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