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國家管網東部儲運 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公司
近一段時間
管網沿線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在傳頌
各單位「我身邊的管網人」宣講會現場
這些故事的主人公
有衝鋒在抗疫前線的陳堃
有幾十年如一日守護管道的楊建軍
有95後的科創小達人陸佳鋒
還有很多平凡又不平凡的
我們身邊的管網人
陳堃:逆行千裡,只為守護眾人平安
他的故事:
45歲的陳堃是武漢處行政管理中心主任,今年年初得知武漢疫情消息後,身在河南的他不顧父親的挽留,毅然返回武漢,全面負責全處防疫物資的集中採買、物資收轉和統計發放,與地方部門聯繫,及時做好疫情上報、隔離救治等工作。他冒著感染風險,幫病逝員工家屬辦理殯葬手續,為確診退休職工聯繫轉入方艙醫院救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陳堃始終保持著軍人的本色,衝鋒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為身在疫情中心的武漢處實現在職人員零感染、創建武漢市首批無疫情小區做出了貢獻!
吳群逸:「三無」班長
他的故事:
無師自通:從沒幹過外管道的吳群逸自學管道保護知識,憑著愛琢磨的勁,自主維修故障的陰極保護電位測試樁,並成為了業務骨幹。
無處不在:今年年初疫情發生時,他主動請纓在站堅守60多天,為站內消毒殺菌,為員工們籌集稀缺的口罩。
無微不至: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同事的大事小情他都會過問,誰有困難他總是第一時間去幫助他們,還經常幫助沿線困難村民。
蔣慶民:迎難而上,只為管道平安
他的故事:
蔣慶民是鄒城處齊河站的管道技術員。他話語不多,但是說起工作來卻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幹起工作更是雷厲風行,乾脆利索。他曾利用最短的時間完成龐大的管道數據整合,那段時間他辦公室的燈總是亮到深夜,他說:「夜晚更加清靜,工作效率會更高」。作為站裡的管道管理技術員,常常需要和外聘的管道巡護工打交道。出於安全考慮,公司要求辭退60歲以上的農民巡護工,他就挨戶走訪在辭退範圍內的農民巡護工,耐心為他們說明情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最終圓滿地解決了問題。
楊建軍:身上有眾多標籤的單位「名人」
他的故事:
在武漢處,有這麼一位「名人」,他因工作原因,長時間主動放棄休假,而被人們戲稱為「傻」;他因制止管道第三方違法施工,不顧個人安危擋在挖掘機前,而被戲稱為「憨」;他因已52歲的年齡,仍孜孜不倦地學習業務知識,而被戲稱為「痴」。他用行動詮釋了愛崗敬業,展示了管道人埋頭苦幹、積極進取的風採,他就是武漢處九江站黃九管道的「守護者」——楊建軍。時光荏苒,蒼老了面容,斑駁了頭髮,工服也從石化藍換成了溫暖橙,不變的是,楊建軍依然扛著肩上的重任,守護著足下的管道!
陸佳鋒:他的夢想是……
他的故事:
陸佳鋒是湛江站的設備管理員。他的夢想是:有一天,交接班記錄上再也沒有設備故障問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陸佳鋒的日常不僅僅是維修故障設備,還要研究設備故障規律、對設備進行優化和改造。2020年是湛江處「儲罐管理提升年」,陸佳鋒先後完成了儲罐檢查140餘次,完成儲罐問題整改121項。每座儲罐的高度是23米,相當於8層樓高,這也就意味著為了完成檢查任務,陸佳鋒至少攀登了1120層樓,相當於3.8座杜拜塔的高度。作為一名95後小夥子,自打接手設備管理工作起,他就不斷探索著設備優化管理辦法,自主開展了電裝改造、呼吸閥改造等各類QC活動、小改小革共9項,儼然一位科創小達人。
送一朵小紅花給我們身邊這些
堅持努力的管網人
奮鬥不息的管網人
永葆激情的管網人
向你們學習!
信息來源:各單位
原標題:《我想送你一朵小紅花——身邊的管網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