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盤點 | 藝術家篇:全球一體化下的藝術世界,中國藝術家身居...

2020-11-25 騰訊網

儘管作為藝術生態圈的核心,藝術家的創作卻又往往是非常個人化和趨向獨立的存在。然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圍繞藝術家建立起來的整個藝術世界運轉機制,將藝術家層層裹挾,而這個機制又隨著更強大的社會齒輪在不斷改變。所以無論何時,當我們談論藝術家,其實是在談論整個藝術世界,及其運轉機制投映在藝術家身上的問題。

中國當代藝術進程三十多年,藝術家們在每一個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問題。而當下,中國藝術家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全球一體化:一方面,快速擴張的國際藝術市場對脆弱的中國當代藝術生態影響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作為西方現當代藝術的追隨者,中國當代藝術如何以更加清晰的自我身份進入全球當代藝術話語體系。

在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的同時,也有藝術家跳出本土框架,進入西方市場主導的國際體系。不確定的是,他們是否還會像上一批隨著國際畫廊進入國際體系的藝術家一樣,最終需要回到本土。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留學的年輕藝術家們,在全球化的當下,他們也依然需要進入國內藝術生態,從頭修煉。

搭上國際大船才能倖存?

過去的2019年,對於中國的當代藝術生態來說,全球化不再只是浪潮,而已經成為整片海洋,「本土」則愈發像是一座孤島。

全球化的深入,從巴塞爾香港開始布局到拍賣場上全面爆發,從國際藝術大師對內地美術館的「佔領」,到交易市場上價格猛漲的西方年輕藝術家,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生態正在經歷一場徹底的變革。

香港蘇富比2019年秋拍預展現場

大量西方藝術家被介紹進入中國,從展示到交易,在各個環節上與中國藝術家同步。帶來的諸多問題,或許可以從2019年初葉永青事件裡管中窺豹,而更多帶有「時差感」的相似性,也讓看客唏噓不已。物理空間和交易環節的並行,無疑也是對中國藝術家生存空間的擠壓。正如某位一直在推廣中國青年藝術家的畫廊老闆提到的,每一個藏家都在談國際藝術家,以至於他開始嚴重懷疑自身工作的必要性。這些外部環境,雖不會直接介入到藝術家的內容創作,但對藝術家生存空間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Prada榮宅劉野個展「寓言敘事」現場

Prada榮宅

2019香港蘇富比秋拍,劉野《煙》以5218萬港幣成交,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

當然,也不都是消極的聲音。在過去一年裡,不斷有國際一線大畫廊宣布代理中國藝術家,卓納畫廊代理「60後」的劉野,厲為閣代理「70後」的屠宏濤,賽迪HQ畫廊代理「80後」的于吉——這也是此三家畫廊首次代理中國藝術家。進入國際一線畫廊名單的影響通常立竿見影,藝術家二級市場的價格也隨即會獲得上漲回應。

龍美術館 屠宏濤個展「時間的旅行者」

龍美術館

林冠藝術基金展覽「熵」,于吉作品展出現場

林冠藝術基金

與此同時,中國年輕藝術家在國際大畫廊的展覽也紛紛上線。賈藹力在被高古軒宣布全球代理兩年之後,終於在紐約高古軒空間迎來首次展覽合作;陳飛在繼貝浩登香港、巴黎的個展之後,在貝浩登紐約揭幕了其在美首次個展;黃宇興在倫敦的首次個展於國王畫廊開幕;倫敦白立方也促成了周力2019年在英國的首度亮相。李青則在結束上海榮宅個展《後窗》之後,馬上和阿爾敏·萊希畫廊合作個展《放大(BLOW-UP)》,並於2020年2月在倫敦空間開幕。上述展覽的銷售據說都是非常火爆,有藏家專程飛去現場都不一定能「搶」到作品。

紐約高古軒賈藹力首次個展」燃燒「展覽現場

紐約高古軒

貝浩登(紐約)陳飛個展現場 攝影:Guillaume Ziccarelli

藝術家與貝浩登

從藝術家角度來看,和國際畫廊合作就意味著向成功邁出了一大步,似乎也為更多中國藝術家的未來發展做出了良好示範。而從藝術生態來看,這大概是繼2006年國內當代藝術市場興起之時,諸多國際畫廊代理了一波中國藝術家之後,又一輪對中國藝術家的「瓜分」。只是這次驅動,儼然從國際資本對中國藝術家創造力的好奇,轉變為對中國藏家購買力的評估。同時,國際畫廊的強勢加入,凸顯了資本在藝術市場中的重要性,將再次加速國內藝術市場的規範與轉型,同時,強迫更多藝術家邁出理想的舒適圈,進入現實嚴酷的競爭狀態。

阿爾敏·萊希畫廊(倫敦)李青個展「放大」展覽現場

阿爾敏·萊希畫廊

個案梳理

本土體系的建立?

對中國藝術家而言,既要面對國際化的不斷深入進行策略調整,另一方面,只有回到最核心的創作中,才能贏得更遠的未來。對於已經成熟的重要藝術家,還需要自我梳理與回顧。2019年,至少14位中國藝術家舉辦了回顧性質個展,讓我們重新看到他們是如何用創作構建了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多年的脈絡,又是怎樣從無到有影響了更多的藝術家。而在全球一體化的洪流中,這種梳理是否可以建立起一套本土的藝術生態體系,結果尚不可知。

2019年回顧性個展

ART POWER 100

武漢合美術館 「多重『敘事』:張曉剛藝術檔案1975-2018」展覽現場

武漢合美術館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體系的迴響——隋建國1997-2019」展覽現場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餘德耀美術館 「雙重奏:譚平回顧展」展覽現場

餘德耀美術館

全球化下,

身份認同會變得更重要嗎?

從2019年周春芽、尹朝陽、屠宏濤等多位藝術家的個展中,我們都能看到油畫藝術家在創作中,向中國傳統藝術借鑑和「靠攏」的經驗,對於中國藝術家來說,這似乎是在高度全球化下,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方式之一。當然,更年輕一代的藝術家,以及更前沿的科技藝術創作者,有著更多元的文化和成長背景,甚至追逐跨文化和媒介的結合。在我們上一份關於「85後」年輕藝術家的報告「

這依然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進入全球藝術生態體系的中國藝術家,是否還需要自身身份的認同?

趙趙:

這就像帶有某種口音一樣吧。每個藝術家都脫離不了自身的資源。而每個局部的局限才是一個具有探討性的問題。

陳琦: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高,中國文化的輸出顯得日益重要,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中國的當代藝術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文化特質?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需要有中國人的價值觀和哲學觀,需要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基因,同時還需要具備國際的、普適性的藝術表達方式,以及當代人熟悉的媒介和傳播方式。在我的創作中,文化認同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質和獨有的文化品格。

費俊:

我覺得能代表中國的當代藝術恰恰應該是那些和藝術之外的社會現場發生有效關係的藝術。作為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區,快速變革的社會生活為藝術提供了一種高效而且高能的實驗場域,相信這種置身於社會現場的、吸收了社會能量的藝術實驗將為世界當代藝術和文化貢獻有益的新問題、新方法、新語言。在我的創作中,文化身份認同不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今天影響我們身份認同的維度變得越來越複雜,從地緣的視角來看,它同時受到在地文化與全球文化之間的共同作用;而從技術的視角來看,虛擬身份也在逐漸成為我們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在我的個人藝術實踐中,一直在嘗試的是以「藝術與科技」的跨學科方式來使自己能成為一個跨地域、跨文化的「連結者」,通過創建新連結來提出新問題。

梁紹基:

唯「真誠」的藝術才能於國際上令人矚目。其「真誠」來自於生命的真切體悟,坦蕩的襟懷,堅韌不拔的意志,明確的信仰和知識結構不斷自我更新的能力,紮實潛心的探索和獨悟,最終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馬秋莎:

人是環境的鏡像,無法逃脫。不同地域環境給予了藝術家成長的土壤以及獨特的視角看待自身、看待他人、看待世界。所謂文化身份即根植在不同的環境之中。

繆曉春:

這是一個沒有界限不分彼此的舞臺,只需要全心投入。

譚平:

不需要代表中國當代藝術,只代表自己,也不需要文化身份的認同。

王魯炎:

冠以「中國當代藝術」之名的當代藝術能否代表中國?持有「中國當代藝術家」身份意識的藝術家能否具有國際化思維和視野?這是一個問題。

鄔建安:

可能和漢語或者漢語思維有著比較緊密的關係。一個文化,自身特殊的美學氣質會在他的語言中得到沉澱,而美學氣質的差異會在不同文化之間形成相互啟發。

很少從這個角度想問題。我們表達的總是自己熟悉的東西,這些內容一定和自身所處的文化環境關係密切。

展望:

作為個體的藝術家越來越難以代表中國了,或許本來就不應該代表。因為好的藝術家不斷出現,而且每個人極為不同,甚至於互相否定。過去所說的中國藝術家的整體面貌其實一直不整體,一直是帶著很多偏見的,每一次國際展覽都只是展出了一家之言,哪怕是號稱與歷史相關的、最權威的展覽也依然是漏洞百出。這是人性的局限與悲哀,人性天生就是不公正和帶有偏見的。所以我們不如更從尊重藝術家個體的研究和發現開始,把藝術家個體的工作看作是最重要的,至於說最後誰能代表這個文化交由身後的歷史去述說、評判。

點擊播放 GIF 0.7M

了解更多

公告 | 2019年度ART POWER 100名單正式出爐!

- END -

出品人 / 馬繼東

主編 / 尹菱

——

執行 / 劉霞

編輯 / 阿爽 曉慧 陳媛

實習設計 / 李芷君

——

專題策劃 / 劉霞

特約撰稿 / 黃梅(歐洲駐地)

——

監製 / 舒劍

首席運營 / 李海虹

——

藝術療愈 | 視頻特輯:在愛與治癒的日子,讓「希望」兩個字說出口

藝術療愈 | ART POWER 100×高豔津子:不被困住,讓身體先動起來

相關焦點

  • 尋找全球最成功的在世藝術家 上海國拍牽手胡潤發布《全球藝術榜》
    近日,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聯合胡潤研究院首次在滬聯合發布《2020上海國拍·胡潤全球藝術榜》,公布了全球前50名201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最高的在世藝術家。圖說:《2020上海國拍·胡潤全球藝術榜》前十名 官方圖50位藝術家中,包括了美國藝術家15人、中國藝術家11人和英國藝術家7人,這三個國家的入榜人數總共佔據榜單三分之二。11位入榜中國藝術家,均來自中國內地。
  • 王非非《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鄭州,中國 2020 新概念藝術展,文創大廈榕·美術館,蘭州,中國 2020 中國當代藝術夏季展,閱甫美術館,柳州,中國 2020 海島藝術節,北隍城島,蓬萊,中國 2019 中國「當代素描」大展,閱甫美術館,柳州,中國
  • 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作品成交額位居胡潤全球藝術榜榜首
    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的作品去年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達9.12億人民幣,位居第一屆胡潤全球藝術榜第一;德國藝術家格哈德·裡希特以9.11億人民幣的總成交額達位居第二。12月18日,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聯手胡潤研究院在滬發表《2020上海國拍·胡潤全球藝術榜》(SICA·HurunGlobalArtList2020),榜單內容為前50名全球在世藝術家根據201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達的排名。這是胡潤研究院繼連續十三年發表「胡潤中國藝術榜」後,首次發表「全球藝術榜」。
  • 徐增英《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2013年度上海文化新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現任教於上海思博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2020 國際版畫、木板學術邀請展,蘇州,中國 2020 第二屆魯迅版畫大展邀請展,南京,中國 2019 第二十三屆全國版畫展,深圳,中國 2019 第八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中國美術館,中國
  • 「2019藝術家榜單」變局中,看沉浮:中國當代藝術家TOP10
    在過去一年裡,全球經濟、政治環境急速變化,香港藝術市場迎來大變局,中國當代藝術卻依舊不在最佳狀態,藏家惜售,買家觀望。不過在價格體系亟待重新梳理的當下,當代藝術市場在摸爬滾打中逐步確立的「市場價值觀」。現在一旦有「精品」入市,買家們絲毫不見手軟,而遇上一些藝術史價值明確的拍品,競爭者也比以往更多……這些共同支撐起中國當代藝術最後的根基和信心。
  • 《胡潤中國藝術榜》 小孟林仍是歷年最年輕的女性國畫藝術家
    《2020胡潤中國藝術榜》重磅發布,為疫情後的藝術市場帶來一抹曙光。100位中國在世「國寶」藝術家按照201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的排名。今年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十三年發布「胡潤中國藝術榜」、第八年發布《胡潤最暢銷中國藝術家》。
  • 盤點2019|從潮流藝術到最貴藝術家,凱歌能否繼續高奏?
    2019年的全球藝術拍賣,在一盞盞鎂光燈和一劑劑「強心針」的作用下落幕了。除了每隔一陣的「天價」新聞,市場真正經歷的焦慮和不溫不火,經紀人的「生意難做」似乎都被有意無意地隱去了。不過無論是潮流與街頭藝術、中國當代藝術、「常玉」年或是「最貴在世藝術家」,這些2019年市場的寵兒,是否能在下一年繼續凱歌高奏?潮流與街頭藝術回看2018年10月,倫敦拍場那幕讓全球刷屏的班克斯自毀畫作《女孩與氣球》,和它造成的百萬英鎊價格,原來只是潮流與街頭藝術在次年井噴的序章。
  • 全球共時共賞,藝術家高孝午《共境》新作長城AR雲首發
    同時,高孝午為眾人而藝術的實踐和其藝術創作被全球多元人群的廣泛、持續喜愛是「國潮」藝術家的典型代表。所謂「國潮」是它有中國文化的底蘊,它有中國文化的精神,它有中國文化的話語權。所以我們不但見證一種跨科技的雕塑的誕生,我們也在這裡見證到一個「國潮」藝術家站在長城上,讓我們一起前進!
  • 不是藝術家的鄭志剛,憑什麼成為ArtReview2020全球藝術權利榜單...
    翹首以盼,全球領先的國際當代藝術雜誌《ArtReview》終於在前幾天發布了2020年度「POWER 100」榜單!即2020年全球當代藝術圈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機構榜單。查閱了一下資料,這個基金會多年來合作過的國際藝術機構眾多,包括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及現代藝術博物館PS1分館、巴黎龐畢度中心、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等。設立KAF的初衷,是為大中華區的年輕新銳藝術家提供資源支持,使年輕新銳藝術家的創意和貢獻得到廣泛關注,並把中國的當代藝術推向社會大眾,推向全球。
  • 左晉《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館長、C9藝術首席藝術家、北京油畫協會理事,中國動畫協會會員,美麗中國的十大慈善藝術家之一」藝術館,多倫多·加拿大2020 「無彩空間」首次線上年度大展,加拿大油畫學會多倫多市政廳 ,多倫多·加拿大2019 「一帶一路大家風情藝術展」,炎黃藝術館,北京·中國2019 「三人行」孫昌茵 左晉 馮薇 畫展,C9畫廊,多倫多·加拿大
  • Hyundai Art+Tech | 對話藝術家:藝術介入與社會參與
    藝術家將在各自獨立的談話單元中分享其創作和實踐的經歷,讓觀眾走近藝術發生的背後,探究藝術家視角下,科技對社會產生的持續性影響。談及獨角獸,人們往往會聯想到神話中枕於少女膝上,潔白無瑕,前額長有尖角的龐然大物。而在如今全球經濟與科技工業的多重選擇下,獨角獸這一意象開始與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私人創業公司相關聯。
  • 12位中國當代藝術家訪談,訴說他們的藝術歷程
    2黃永砅黃永砯(1954年—2019年),生於福建。黃永砯是中國當代藝術運 動中最重要的一員,與森達達並稱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巨頭 ;登」2017世界最貴重10件現當代藝術品排行榜」。2019年10月20日,黃永砯因病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65歲。
  • 藝術家關玉良榮獲「2019工匠中國年度十大人物」,引領藝術行業!
    2020年9月20日,「尋找工匠精神榜樣—2019第四屆工匠中國年度人物盛典」「2019第五屆中國行業新標杆獎盛典」在北京盛大舉行。著名藝術家關玉良榮獲「2019工匠中國年度十大人物」,是唯一一位獲得此殊榮的書畫藝術名家,引領中國藝術行業新標杆!
  • 福布斯生活|90後藝術家劉沁敏:打造屬於世界的中國新創造力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提及年輕一代中享譽國際的中國藝術家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90年的劉沁敏一定榜上有名。她曾是第一位登上美國舊金山周報封面的中國藝術家,也是PERFORMA藝術盛典中的中國年輕理事。藝術家劉沁敏 - Suzuki, courtesy The Watermill Center(由Maria Baranova拍攝)2019年,她受邀參加歐洲舉足輕重的藝術雙年展——烏拉爾當代藝術工業雙年展,並榮獲Art Newspaper授予的2019年度最佳展覽獎項。
  • 2018-2019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獲獎者作品...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獲獎者作品展暨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項目啟動儀式於滬舉辦。在疫情危機席捲全球的背景下,2018-2019保時捷她曾在2019年見證了這四位獲獎藝術家的評選及頒獎,並在本次活動上分享了與獲獎者的交流心得和個人的藝術感悟。
  • 深圳地鐵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及專家學者共同創想「地鐵文化藝術」
    活動現場本次創想會邀請了來自全球的15位著名藝術家、策展人、文化學者及軌道專家,以深圳地鐵16號線裝修系統和景觀設計國際競賽為契機,用國際化視角結合深圳地方文化,共同為深圳地鐵量身打造兼具「空間美」與「實用美」的藝術設計方案。
  • 後浪喜歡潮流藝術,那中國藝術家可以做些什麼?
    潮流藝術做為一種新概念,正在成為一種不可忽視消費新趨勢和文化現象,那麼中國藝術家或藝術機構在這股勢頭中可以做些什麼呢?這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地方。一部紀錄片,讓亞文化圈集體亮相2019年末,騰訊視頻推出過一檔全球潮流文化體驗式紀錄片《我們的後浪》,總共八集分四大主題,從追溯潮流文化源頭的視角,讓國內幾位潮流達人帶領觀眾去到世界各地了解滑板、塗鴉、潮牌、派對音樂、街頭文化、美妝造型等等潮流文化背後的故事。這檔帶有非常後浪風格的片子,在播出之後,在年輕人聚集的知乎、B站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 全球「共境」、無界傳播,藝術家高孝午新作長城公益雲首發
    新作發布第一環節,藝術家高孝午首先在司馬臺長城腳下的發布廳同嘉賓和媒體分享了自己「凡人藝術」理念下《共境》系列的創作過程和AR輔助實踐。同時,高孝午為眾人而藝術的實踐和其藝術創作被全球多元人群的廣泛、持續喜愛是「國潮」藝術家的典型代表。所謂「國潮」是它有中國文化的底蘊,它有中國文化的精神,它有中國文化的話語權。所以我們不但見證一種跨科技的雕塑的誕生,我們也在這裡見證到一個「國潮」藝術家站在長城上,讓我們一起前進!
  • 聽大藝術家細述《中國美》,Discovery讓世界看見中國美學魅力
    6月23日起,紀錄片《中國美》在優酷獨家播出,聚焦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固定於每周二0:00與中國觀眾見面。未來,該節目將在Discovery全球電視網絡播出,覆蓋全球超過30多個國家的觀眾。14位在世界藝術舞臺上享有盛譽的中國藝術家齊聚片中,將中國美學齊奉於全球觀眾的眼前。
  • SELFIE GUN全球獨家首發!10月18日開賣!西班牙藝術家藝術家Joan...
    西班牙藝術家JoanCornellà以獨樹一幟的超現實黑色幽默備受關注。2019年9月,JoanCornellà攜手創意單位AllRightsReserved,首次推出藝術限量版12.5寸銅像雕塑SELFIE GUN,採用塗漆銅雕,以鑄銅技術及卓越手藝製成的高質素作品,附上藝術家籤名及獨立編號連木盒包裝。作品獲得不少愛好者熱烈支持,已全部售罄!